蓝雨小说欢迎您!
蓝雨小说 > 历史军事 > 中国历代王朝更替顺序及过程 > 第179章 忠臣忧国奸臣祸国

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历来忠奸都难辨,除非是二者并存于世。要么忠臣灭了奸臣,要么奸臣害了忠臣,要么相互妥协,相互掣肘。汉光武帝刘秀号称“以柔治天下”,这里所谓“柔”就是对统治集团尽可能地给予宽容笼络,而不是严苛刑罚的制约,其中手段之一就是皇室与功臣宿将的家族联姻,用婚姻关系来维系政治关系,企图借此巩固刘氏统治。因此,东汉王朝选皇后不出窦融、邓禹、马援、梁统等功臣的家族之外。可是,刘秀这种做法,适得其反,不仅没有达到巩固皇室的目的,反而在皇帝身边培植了一种侵蚀皇权的强大的外戚势力。东汉王朝自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张衡出生于南阳郡西鄂县石桥镇(今河南南阳市城北五十里石桥镇)一个破落的官僚家庭。祖父张堪曾是地方官吏,担任过蜀郡太守和渔阳太守。张衡幼年时候,家境已经衰落,穷困潦倒之时,家徒四壁,温饱也难以持续。为了缓解家庭困境,张衡很小就不得不下地务农、入水抓鱼。这种生活虽然清苦,却也是难得的历练机会,使得他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民生疾苦,逐渐积累了大量的生活常识。再加上他勤奋好学,在地理、天文、数学、绘画和文学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非凡的天赋,不久便扬名天下。

他之所以能够名动天下,主要就是依靠于他的理论着作和实际作品。《灵宪》是张衡的代表作,全面体现了张衡在天文学上的成就。张衡认为,宇宙并非生来就是如此,而是有个产生和演化的过程。张衡的思想和现代宇宙演化学说的精神有所相通。此外,他还认识到宇宙是具备无限性的,认为人目所见的天地是大小有限的,但是,超出这个范围,人们就“未之或知也。未之或知者,宇宙之谓也。宇之表无极,宙之端无穷”。宇宙在空间上没有边界,在时间上没有。这当然和如今空间物理学特别是霍金的大爆炸理论大相径庭,但是要证明孰对孰错,却是千难万难。

《灵宪》一说还介绍了天地的结构、日月的角直径、月食的原因、五星的运动、星官以及流星和陨星等相关方面的知识,虽然在很多方面,限于当时的视野和科技条件,还存在这诸多缺点和疏漏,但在到当时而言,无疑是世间最为完备的天文学巨着。

南朝梁代人刘昭看罢《灵宪》,不由拍案叫绝,赞颂张衡“天文之妙,冠绝一代”。

着书立说之外,张衡还制造了许多仪器,比如浑天仪和名震古今的地动仪。可惜后来东汉一片混乱,地动仪也遭受鱼池之殃,毁于战火之中。

当然,张衡一生的科技理论和作品实在是太过纷繁复杂,穷一人之功,能够取得如此成就,实在是叫人叹为观止。而张衡的为官生涯以及其间所体现的气节,让更多的人特别是古代士族为之赞叹和效仿。

少年之时,张衡就很有文采,古人相信: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待得张衡学识饱满之后,便出外游学,以增长见识,结识人才。皇天不负苦心人,当他到达京师洛阳中时,终于进入整个汉朝的最高学府太学读书,并结识了着名经学家、天文学家贾逵的学生崔瑗,并成为至交好友。

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张衡应南阳太守鲍德之请,成为他的主簿,掌管文书工作。八年之后,鲍德被安帝刘祜调任京师,张衡即辞官居家。在南阳期间他致力于探讨天文、阴阳、历算等学问,并反复研究西汉扬雄着的《太玄经》。一时间声名鹊起,逐渐引起了汉安帝的注意。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张衡奉诏入京,官拜郎中。

这年,张衡三十二岁,第一次真正地踏上了仕途。

及至顺帝即位,张衡连续升迁,先后担任尚书郎、尚书令。古代士人皆崇尚“学而优则仕”,因此可以说,此时张衡终于实现了他的政治抱负。正应了“好事成双”这句成语,张衡在仕途上的顺利,也让他在科技上取得了突出成就,十四年的时间内,他完成了他一生大部分的科技成就。到了阳嘉二年(公元133年),顺帝见他不负众望,成绩斐然,便将其升为侍中。

眼见这样一个士人也受皇帝的恩宠日盛一日,宦官们斗不过梁商,却也不能让张衡骑到他们的头上。然而张衡一直以来,都以勤于政事、爱惜人民、忠于朝廷、达于科学而着称,要找到他的毛病,还真不容易。

然而,张衡在对待谶纬之风盛行的情况上,却表现得不明智了。两汉时期谶纬合流,到顺帝之时,天地时常发生灾祸,皇帝总是担心自己帝位不保,宦官们便招来一些儒生,让他们以自己所学,即以古代河图、洛书的神话,阴阳五行学说及西汉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为理论依据,为皇帝预测国运,看看谁人忠诚,谁人有反意。将自然界的偶然现象神秘化,并视为社会安定的决定因素。谶纬被称为内学,尊为秘经,实际上成了宦官诛除异己、陷害忠良和政敌的工具。

张衡眼见皇帝被蒙蔽,毅然向皇帝上书:“国谶虚妄,非圣人之法。”又说:“……此皆欺世罔俗……宜收藏国谶。一禁绝之。”此番言论,在当时看来,无异于九天之雷,轰动朝野。宦官见此有机可乘,忙向皇帝进谗言说:“张衡无知,诽谤天意,扰乱圣听,为正法纪,为肃礼仪,理应杀之。”

皇帝爱惜张衡的才华,但是如此做法,难免与朝廷大势不合,兼且自己的左膀右臂都弹劾于他,自己不对其稍作惩罚,实在难以服众。

永和元年(公元136年),张衡受宦官排挤中伤,被皇帝调离京师。担任河间王刘政的相。可是,张衡并没有就此沉寂平静,因为现实不让他从此沉寂。河间王刘政,在当时可谓是臭名昭着,最是不守法纪。骄横奢侈之风在其属地上巍然四起,当地豪强皆群集响应。张衡到任之后,对刘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终于说服刘政改革。

在取得刘政支持之后,张衡严整法纪,打击豪强,使得上下肃然,百姓为其拍手称快。三年之后,河间王属地一片太平,张衡见自己已经老了,并且时常患病,便准备功成身退,向皇帝请求归隐田园。然而皇帝则认为,他实在是个可用之才,但是宫中尚有很多的人反对他,特别是那些宦官不容于他。便决意让张衡回京师做尚书(官职远低于侍中或相)。他正准备应诏,却忽然得病,不久便逝世。

《中国历代王朝更替顺序及过程》第179章 忠臣忧国奸臣祸国(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