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不好办?架不住有人往张巡手里送啊。
史知州老婆孩子都送去行在了,行李也打包的差不多咯,就剩下一个秋税来收收尾。只要秋税办妥,他就能够升去行在为官。
怎么才能办妥?都说了,如今的州县官不过是征税小队长,乡绅们才是包税大队长。史知州专门跑过来,和张巡讲今年晋陵县这七万斛秋税的事情。
七万斛大米,国朝在杭州的税簿上当然没有这么多,可是衙门要开销,运输要损耗,账面要抹平,晋陵县就是要七万斛大米的。
现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张巡给史知州七万斛大米,史知州把所有的征税权都转让给张巡,张巡收到多少都算是老张家的,史知州一概不管。
以前也是这么做的,今年还得按照这个章程来办。反正衙门的吏役,地方上的乡司和书手,都是老张家出来的,朝廷征税和老张家征税,没有半毛钱区别。
顶多就是朝廷还要拉人服役,而且是去荆湖,乃至于四川服役。给张巡家服役就是在家门口,不容易死人。
不过既然您史知州来商量了,商量嘛,有商又有量,我给你七万斛稻谷没有问题,但是你得给我包办一点铁料来。
这话说得,史知州微微皱眉。你老张家要几百斤一二千斤铁料,自己上街买不就完了,找我要干嘛?
五万斤!
“嘶……”史知州吸了一口凉气,五万斤虽然也谈不上什么天崩地裂一样多的铁料,但这数量摆明了不是拿来打造农具或者修补房屋用的。
张巡微笑着握住史知州的手,那意思很明显,你也别问我什么原因,你现在要七万斛米,我要五万斤铁,你想办法弄给我就完了。
铁作为宋朝廷专营的商品之一,事实上形成一种垄断经营的模式。虽然在矿区也能买到非官营的铁料,可正常情况下想要大规模的获取,还是得走正规的渠道。
咱们自己去买,那可能会有些碍眼。但州府衙门调集铁料,就没什么好稀奇的呢。尤其常州是江东大州,经常奉命承办各项军事制造任务。弓箭、铠甲、兵仗什么都办,日常需要添置,做做账,分两三个月,转移一些铁料来。
反正你史知州肯定比我张巡行事方便。
到时候你带着满当当的秋税纲船卸任,谋一个考绩优等,拍拍屁股走人,什么事都不会有的。
至于原因?你不问,我不说,权当没有这回事。
如果行,现在浙西路常州晋陵县的秋税你就征收完毕,我陪你去搬稻谷,一升谷子都不少你的。
脑子里飞的运转了一番,到底自己的升迁更重要,史知州表示这事他应下了。稻谷张老弟也别急着运,等其他县的秋粮谈妥了,一道起运。
诶!好哥哥,真是痛快人。
今儿别走了,搁我家吃席吧。
却之不恭,却之不恭。张巡的哥哥张逞还在行在任官,将来肯定还有往来,史知州当然得给张巡这个面子。
老张家的厨房除了半夜休息之外,平时几乎是一直在开火的。一大家子这么多人,从老封君张母和张巡往下,一直到最低等的小厮,都得吃饭,可不就是不停转的做嘛。
其他人吃饭可能还得等,张巡要整治席面,倒是很快的,有一班人马,专门应付这个差事。像是《金瓶梅》里面的西门庆,早上起来吃烙饼,还得他小老婆孙雪娥亲自烙。瞧瞧这人混的,差张巡远了。
《大明1566》胡宗宪到严嵩家里只能吃严嵩的剩饭,那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吕芳凌晨五点到严嵩家来请严嵩和徐阶喝酒,须臾间一桌席面就端上来了。胡宗宪怎么会只能吃剩饭呢?那自然是为了体现他们两个的亲密关系啊。
临了张巡还想要留史知州在家休息呢,史知州这回不肯了,他明天还得去其他县的乡绅那边打商量。今天得回程,预备好和人家扯皮的说辞。
晋陵县还好,和张巡说清楚就得了,其他县恐怕得走好几家,一家一家走下来,光是办这个就得跑半个月呢。
行吧,张巡一路把史知州送出门,这才作罢。
铁料的事算是有了个着落,但张巡也没法松口气,今年的秋收一定要盯紧了,还得祈求老天爷别下雨,好让稻谷晒好了归仓。
李庭芝借走了五万斛,他能不能还的吧,也没法说。史知州借走的七万斛是肯定没得还了,这都拿来换铁料了,大概率还得往里面补贴一点钱才行。
原本还觉得自己家里二三十万斛粮食很多的,现在一下子就去了一半,多什么多,绝对不够供应完伯颜,再让全郡的乡亲喝半年粥的。
那么自然的,秋收的稻谷肯定要好好收着,避免出事。
宋代和后世不太一样,农民普遍乐意种植糯米,皇帝吃的也是糯米,江东这边上缴赋税用的还是糯米。后世教科书上不是写了嘛,明明有人引入了所谓的一年三熟的占城稻,但是老百姓都不乐意种,官府收税也不收占城稻。
主要就是这种相对生的稻谷,口感较差,远不如糯米好吃,没有流通性。后世什么吃了烧心,吃了难受,吃了肚胀,吃了屁多,笑死了,宋代皇帝吃的糯米,明代皇帝吃的糯米,清代皇帝还是吃的糯米,顿顿吃,怎么没见这几十个皇帝烧心烧死呢。
明代甚至要求南直隶专门上贡二十几万石精细白糯米,交宫中食用,并赏赐诸王、勋戚和大臣呢。
吃了两年粳米,就开始嫌弃起吃了八千年一万年的糯米了,到底是谁在嫌弃啊?
反正张巡眼前的农民没一个嫌弃的,都高兴着呢,刈稻打谷,手脚各个都很麻利。家里的老人孩子则是到处张罗着铺竹席蔑席,如今没有水泥地,想要晒谷就只能先在地上铺席,既方便收,也方便晒。
村里处处都没有落脚的地方,席条上晒不完的,用簸箕,用竹筐,放到屋顶,架上栏杆,总有办法。
《鼙鼓揭天破宋来TXT奇书网》31预办秋税得铁料(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