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两宋时期民间日常交易的货币,是以铜铁钱进行流通,夹用纸币,白银只作大数目的支付。白银作为商业结算的主要货币,但是民间日常流通并不普及。
宋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北宋徽宗崇宁五年(公元1107年),朝廷发行一种纸币,名曰“小钞”。朝廷用这种“小钞”来收兑“当十”的铜钱,当时这种“小钞”的面值是“一贯”,“一贯”约合银一两。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禁止私人发行交子,发行交子的权力被政府所成立的各地“交子务”收回。宋天圣元年(1023年)由政府发行兑换券。元符元年(1098年)发行数量大为增加。崇宁四年(1105年)改为钱引。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发行“交子”,初为汇票性质,以后成为流通的纸币。由于南宋政府的“交子务”不重视信用,滥发交子。使交子逐渐失去百姓的信用。到了宋代后期交子开始贬值,南宋淳佑年间交子(其时已改称会子)200贯还买不到一双草鞋。而“交子”则被史学家确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政府发行纸币“交子”,其目的看来是完全出于市场流通的需要,而其实也为了达到弥补政府财政亏空的目的。当时的政府,并没有在发行铜钱、铁钱之外,又有发行大量纸币的经济基础。南宋理宗时期政府财政赤字较大,国库储存“空竭”,政府为了摆脱财政困难,专门设置“撩纸局”,“撩纸局”就夜以继日地加班加点,赶印、增印“交子”纸币。
南宋是当时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所创造的财富占当时全世界的60%以上。宋人成为当时蒙古人、西域人眼中财富的象征,也是他们想要征服的主要目标。蒙古人在崛起的过程中,宋人的财富是他们最大的动力源和兴奋点。
财富是供人们消费和享受的,南宋的国民在消费和享受自己创造的财富过程中,变得越来越骄淫腐化。“钱”成为社会矛盾的起点和终点,由于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宋人创造了越来越多的财富;当宋人的财富在战争中被消耗,被破坏殆尽后,宋人就完了,只能束手待擒,灭亡了……
南宋朝廷为了从百姓手中得到更多的收入,刮之两税而农民穷,刮之盐赋而商贾穷,刮之牙皂而州县穷……为了解决财政赤字,为了继续维持奢靡腐化……围绕着货币大做文章,增印纸币,饮鸠止渴。通过连续的通货膨胀,秘密地、不为人知地剥夺人民的财富,在多数人贫穷的过程中,官商暴利,赚的盘满砵满,而小户破产,一贫如洗,毕生劳作只换做一堆堆废纸……
南宋的货币制度最后崩溃了,经济崩溃了,军事崩溃了……
一个国家不经货币的表面价值来维持生活,而要靠真正的生产,只有生产才能使货币具有意义。只有生产才是货币的真正准备,保险箱里存满了黄金并没有意义。
大龙口对外贸易,不接受交子,钞子,会子,外来纸币一律不认,只接受真金白银,铜钱铁币或以物易物。
大龙口目前的经济生活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导,市场经济为辅导。经济实体是官办农场,工场为主,少数农民拥有自留地,产出可自由贸易,亦可在公营商场中兑换各种农工业产品。日常交易中的货币流通,主要使用铁币,铜币,白银等硬通金属货币。
; 官饷,军饷,工薪皆以钱饷,月米兑现。久而久之,家有余粮,住房狭小,混凝土灌浆地基,挖不出存粮地窖。因此许多人家便不来领月米,屯在公仓,待家中少量存米用尽,再去公仓凭欠条提取,即提即兑,概不拖欠。公仓欠条亦可当银钱使用,在公营商场中兑换各种工农业产品。
于是公仓欠粮单便在大龙口内部全面流通起来,与铁币,铜币,白银一样,成为坚挺的硬通货币。
钟不欺发现了个规矩,不管每月发放多少月米,公仓里存粮总是在以军民实际消耗量在减少。有一日发放钱饷时,钟不欺手头银根紧缺,现钱不足,便试着以欠粮单折银钱支付薪饷,军民无有不收,皆习以为常。
于是钟不欺出于市场流通的需要,为了民众手里的公仓欠粮单用起来更为方便,也为了节省银钱开支,干脆刻板印刷欠粮单,再刻上防伪公章,打上钢印,面值有一斤,五斤,十斤,五十斤,百斤,谓之粮票。军民的月支薪饷统一发放粮票。
一斤粮票可于公仓兑精米一斤,或兑精面粉一斤,或兑糙米一斤半,或兑红薯七斤,杂粮按价倍折,童叟无欺。百斤粮票可兑白银一两,若公仓内存粮,现银不足,以农工产品等值兑换,永不贬值。
粮票发行了,大龙口的金融体系走上了正轨,日益繁荣。因信誉卓著,使用便利,周边村镇与大龙口有日常贸易往来的佃农,自耕农,小商小贩,手工业者也乐意接受大龙口发行的粮票,小范围内相互流通。凡持粮票者皆可在大龙口公仓兑换粮食,可换银钱,可换各种等值工农业产品……
大龙口对外大额贸易主要是工业钢铁产品为支柱产业,农产品基本内销自耗。大龙口的优质廉价钢材通过桃花镇的贸易渡口,打开销路,走向市场。桃花镇首批运抵大龙口二十船铁矿石,即时交付一船钢材,接着二十船,又是二十船……库存钢材很快消耗殆尽……需新建高炉,扩建钢场,颇费银钱。林峰手头一时周转不灵,凭着前几次交易中的信誉,和巨大的商业利益,和老主顾们打个商量。桃花镇的家长们接受了大龙口的钢铁预期提货单,亦称钢票。
大龙口出产的优质钢材,两千斤折白银四百两,此价比后世清末钢铁批价高出十倍有余,在南宋则低于市场均价的一半有多,空前廉价,趋之若鹜,门庭若市。而大龙口的钢铁制造业采用了后世纪的节能工艺,虽未形成大规模化生产,制制造成本比清末亦不多让,虽无十倍之利,亦五倍有余。
大龙口与桃花镇间的贸易,以货易货,形成习惯以钢票结算,凭钢票可预期提取钢材,亦可在大龙口折换等值工业产品或外销型兵器。为了结算方便,钢票也是刻板印刷,再刻上防伪公章,打上钢印,面值百斤,五百斤,千斤,五千斤,万斤。万斤钢票折银两千两。
桃花镇三位家老为了追求最惠待遇,享受最大折扣,获得最多利益,接受了二十万斤钢票,最远提货期超出一年,总价值达白银四万两。大龙口江滩上石炭,铁矿石,各种原物料推积如山,钢铁场的扩建工程热火朝天。
尝到了甜头,空前巨大的利益,百分百的利率,稳赚不赔的独门生意,诱惑着桃花镇三家老不惜飞蛾扑火,将其全部身家押进了钢票里……
; 林峰用经济手段,利益诱惑将桃花镇三家族牢牢捆绑在钢铁战车上,若临阵畏缩不前,则冻结其在大龙口的全部商业利益,开出的钢票一律作废……
大龙口与蓟州陈氏怀仁堂的百宝丹贸易,又获利白银万两。临安御街上,陈芷安打理的新开欧冶剑坊,已卖出龙泉剑一把,白银五万两,大龙口分利两万余两。泰阿剑,工布剑是作为镇店之宝,孤品出售,价格高标,泰阿剑银二十万两,工布剑银五十万两,天价爆出,临安御街轰动一时,多引围观,风流名士,达官显贵,多有慕名前来观剑者,多有人问,尚无人买。泰阿、工布挂剑衬店,主销龙泉,又进去了十把龙泉剑刃。多项收益合计进银达六万两,杂算刨除,余银五万余两。
大龙口外贸净出,日常开销贸易,有粮票,钢票基本够用了,大量余银不外流,眼下并没有多大用场。十两,百两的大银锭,一两,二两的小银锭,一两以下的碎银子,日常使用并不好流通,不好找,大银子剪成散碎小银锭子。
地方官从百姓那儿征税征费,会收到大量的散碎银子,这些银子经熔化后铸成大锭上交国库时,会产生一些损耗,叫火耗。火耗是要加到百姓头上的。历代朝廷并没有认真规定火耗是多少,官员们总是要在标准之上再加一些,几乎是公开的灰色收入,火耗加多少。凭官员的良心,多出来的都是他自己的。有的黑心官员要加到两成三成,少有的清官也要加到一成左右。火耗银是千年弊政,各级官吏对百姓大肆收刮,层层盘剥,吏治腐败。
大龙口收到的大银入库,散碎银子在钢铁场统一融化,不用百姓负担,铸成银币,方便与粮票兑换。银币足色一两,可折百斤粮票。只有一种面值,币值过高,日常流通使用并不方便,亦不常用,小额找头只能用小额粮票找,以粮为本位,辅以银币同步控量发行,使粮票更加坚挺,在周边村镇更加流通起来。
大龙口的钢铁场内,新建铸币场,要使金属变成一枚有图案的银币需要借助模具,正面、背面两个模子,实际操作方法是,把其中一个模固定并将坯饼放在上面,用另一个可上下移动的模子来冲压。雕刻师通过将平面画稿上的图案雕刻到油土和石膏上,制成冲压模具。银币的正面是一只飞龙,双翼大张,龙躯极蜷,蓄势欲喷之际,与飞龙旗的图案一样,反面标银一两折粮百斤,大龙口农行司造,亦称龙币。
一两银的龙币折粮百斤,平时市面上的粮价一两银可买一石米,一百二十斤。大龙口的内部粮价比市价要高出两成,粮贵而银贱,抬高粮票价值,军民皆愿持有粮票,除非外出使用,否则不兑换成龙币,银币极少外流。而到了灾年战乱,粮价高涨,粮票世面价值则会水涨船高,但在大龙口内部粮价始终是锁定的,粮食按计划统购统销,不受外界影响。龙币即可调控外界粮银比价,大量发行把粮价压下来。大龙口可成为乱世中的平价粮仓,无尽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每一枚流通在外的龙币将是一面战旗,向屯粮聚敛牟不义暴利的贪官奸商宣战,银一两折粮百斤,可尽收天下饥民寒士之心。
《宋军水师》第39章 货币战争(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