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这么一下子,剧组立时鸡飞狗跳,乱成一团,等到救护车赶到了,马珂被抬上救护车,现场看到那么多血的人都明白马珂不是摔到骨头了,但是这种情况可能比摔到骨头了更糟糕。
剧组的人都是成年人,都是圈子里打拼过一段时间的了,智商情商都不算太低,吴笙找来的人,就算不是特别好的人,但是也不会是人品特别不正的,最起码背后嚼舌根子幸灾乐祸冷嘲热讽这种事情,在吴笙的剧组里,还真没怎么发生,只是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在言谈间避开了关于马珂的话题,只有章柳,因为他比常人更好的耳力,隐约听到了从医院匆匆返回的陈崇与吴笙躲在小房间里的对话。
吴笙像是很生气的高声说着什么:“她自己不知道自己……都这种状况了还吊威压拍打戏?”
陈崇的声音略低,道:“她是真不知道……你没看我到医院去看的时候,整个都哭成泪人了。”
房间中没有声音,似乎吴笙和陈崇都沉默了。
良久,吴笙的声音:“她还能再拍吗?”
陈崇道:“人短时间内是起不来了,大夫说她这下子……反正必须要养一段时间,不然要……不好好养养,以后可能都不能有孩子了,这段时间里,拍戏是不可能了。”
吴笙:“投资商那边怎么说?”
陈崇:“小丫头死活要瞒着投资商那边呢,你没看见,都快给我跪下了,说这事儿要是让那边投资商,就是和她相好的那个老板知道了,她得掉层皮。”
又是一阵沉默。
吴笙道:“她不能拍了,那怎么办?换主演?又不能和投资商那边抖出来,我们拿什么借口换主演?”
陈崇说:“马珂说那部分她去找投资商说,不用我们操心。”
良久,吴笙似乎是叹了口气,说:“我再想想,现在再找人……哎,我再想想。”
有些话,吴笙没明说,现在再找合意的演员,演这么吃重的女主角,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以他们这样的成本,场子和吊威亚的机器还有武指,这些开销这么烧着,可是受不住的。
如果是以前,吴笙一定会坚持找到合意的演员再开拍,但是现在……他与几个旧同学联系了,在瞒着陈崇的情况下,知道陈崇的岳母现在在住重症监护室,每天烧钱烧的厉害,陈崇为了给岳母治病,已经把手头除了自住外还出租出去的一套房子卖了。
人啊,不论再倔强再要强,也还是会有一两个弱点的,吴笙和陈崇从读大学时就同寝室的交情,这么多年下来了,吴笙知道自己的脾气臭,身边很多人都受不了他,只有陈崇,这么多年下来了,有了什么活计都想着自己,自己摔跟头了,也是陈崇想办法拉自己一把。
吴笙在创作的坚持上,像一条倔驴,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倔牛,但是老同学陈崇的状况,却让吴笙生平第一次在创作上低头了,他做了一个以前他从来没做过的事情——开拍以后改剧本。
把萧睿叫道自己房间里来,吴笙和萧睿说:“想办法把卫英英的角色拆了,剧情和功能按到其他的角色上。”
萧睿简直惊了,这段时间跟着吴笙他也算看到了吴笙的工作态度,有困难有问题时,就像那娘娘腔沈贵非找不到合意的演员时,他都动摇了,想把这个角色改掉,但是吴笙却依旧固执的坚持着,现在,这么倔强臭脾气的吴笙竟然要改剧本。
都是懂行的人,萧睿不相信吴笙不明白这种临时拆角色的改编,破坏一个还算不错的剧本的架构逻辑,往往就是造就烂戏的根源。
但是看着吴笙那有些疲惫苍老的神态,再联想到剧组里的这一堆事儿,萧睿似乎明白了什么,所以萧睿张了张嘴,到底没对吴笙改剧本的这个决定多说什么,反正当初找演员受到阻碍时,他都比吴笙先想着改剧本的,现在他又有什么资格去指责吴笙呢。
半响,萧睿才开口问:“怎么改?”
吴笙是个很认真的人,在开拍前他就和萧睿一起把剧本里里外外都研究了个透,里面的东西差不多都能倒背下来,萧睿问怎么改,吴笙沉默着,似乎在思索什么,良久,开口道:“卫英英的功能,与百晓籍哲的感情戏的那一部分拆到周渺渺身上。”对剧本的了解,使得吴笙知道那条比较隐晦的感情戏拆到寡妇周渺渺身上,还是比较容易自圆其说的。
演百晓籍哲的男演员名叫曹默,也是演话剧出身的,虽然人到中年,长得还是蛮帅的,属于熟男帅哥吧,但是周渺渺,一个戏份不吃重的厨子,当初试戏的时候就没太考虑长相的问题,因为周渺渺这个角色有个孩子,吴笙还特意选了一个年纪稍大的女演员,名叫袁慧,看着足足比曹默大十岁上的感觉,感情戏这么一改,瞬时变姐弟恋了。
听到吴笙这么一说,脑子里过了一遍,萧睿觉得这么改倒也不是圆不过来,点头,接着道:“感情戏……”想到袁慧和曹默的脸配在一起,萧睿深刻的觉得,袁慧这次占便宜了,萧睿把那画面从脑海里抹掉,接着问,“那……功能的部分呢?打戏谁顶?塞到周渺渺身上不行,她后面的身世还有几条线索大段的剧情,都是要求这个角色设定必须是不会武功的。”
在原本的刘灵的时空里,因为娘娘腔沈贵非没找到合适的演员,角色便被改掉了,原本属于沈贵非的大夫的角色功能被塞给了韩钱,一些其他的戏份也被分拆给了其他几位主角,而在马珂退出拍摄后,她角色的功能,打戏的部分被塞给了唐板板,感情戏的部分被塞给了周渺渺,但现在,在这里,沈贵非的角色没被改掉,而吴笙在自己脑袋里过了一遍,在唐板板和沈贵非之间考虑了半天。
《堪舆》第105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