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这些欧洲商人宣称,虽然大总统本人执掌了最高权力,但是作为大总统,赵学宁并没有非常执着的彰显自己的权力。
据说在兰芳召开最高权力会议的时候,赵学宁本人一般不怎么言,而是等到大家都做出了决定之后,他才会表自己的看法。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他认为大家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他就不会做任何干预,如果他认为大家做出的决策是不正确的,他就会使用自己的一票否决权打回这个提议,让众人重新讨论。
而他自己并不执着于表自己的看法。
甚至于在整个会议进行期间,他经常会离开会议场所,刻意的把讨论的空间留给其他人,以防自己过于崇高的威望对于会议进程的影响。
另外根据进一步的了解,他们得知在兰芳共和国的前身兰芳公司的决策章程中有一個叫员工大会的机构,这个员工大会在当时被认为是兰芳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
兰芳公司有一个员工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常务委员会作出的决策,需要拿到员工大会进行公开和咨询,得到多数人的支持之后,常务委员会作出的决策才会得到认同,才会被贯彻落实。
如果没有通过,那么这项决议就会被打回。
且不管这项决议是由谁提出,除了赵学宁本人之外,几乎兰芳所有的现任高层领导者都有提议被打回的经历。
但是很奇怪的是,赵学宁本人所提出的提议非常有限,他往往并不行使自己崇高的权威所带来的绝对的权力,他更常使用的是一票否决权,而在使用前后,他都是沉默的。
他较为沉默内敛的使用自己的一票否决权,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控制整个国家的行动方向,而并没有过度地参与到整个商讨的过程当中。
在正式的商讨当中,赵学宁不是很喜欢言。
而在非正式的场合之中,赵学宁又是一个非常健谈的演说家。
据听过他演说的欧洲人表示,赵学宁的演说颇有古希腊雄辩者的风采,他在演说的时候会用自己的语言和自己身体的动作,达成某种奇怪的协调性。
他所表的演说的内容并不空洞,反而充满了逻辑,充满了哲学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某种畅想。
他并不喜欢用权力强制大家遵从他的设想,而是更喜欢用演说的方式推广自己的思想,使得人们在思想上与他达成统一,并且乐于驳倒与他不同意见的人。
随着兰芳国力的越增强,到赵学宁打败西班牙、夺取菲律宾之后,兰芳共和国的名头就彻底在欧洲打响了,兰芳共和国再也不是一个奇葩小国,而被承认为是在欧洲范围内都比较有实力的中等强国。
兰芳共和国与带英的联合在欧洲也广为人知,两国的睦邻友好条约的内容也渐渐在欧洲为人所知,由此,欧洲人才知道兰芳与带英已经成为了盟友,并且共同瓜分了在亚洲的势力范围。
当时,兰芳已经成为了带英在亚洲地区的唯一货物经销商,欧洲如果想要得到来自中国、日本的货物,根本离不开兰芳的势力范围与许可。
由此往后,不知何时,欧洲思想界开始把东方最睿智、最有展潜力的“开明君主”的身份放在了赵学宁的身上。
他们开始认为兰芳虽然没有按照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使用三权分立等分权体制建设国家,但是赵学宁本人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睿智的勇敢的领导者。
他以自己大无畏的勇气和无私的精神建立了兰芳共和国,然后在实际上确立了欧洲启蒙思想家们曾一度非常推崇的开明君主体制。
这种为伏尔泰以及他的信徒们所追捧的体制完美地切中了某些欧洲人的喜好,而赵学宁以这样的方式带动着兰芳的逐步前进与强大,更是促使一部分欧洲思想家认为伏尔泰的理论得到了证实。
他们认为开明君主体制能够让一个国家在短短的一段时间内从一个奇葩小国变成一个地区性大国,这足以证明伏尔泰的理论是正确的。
但是另一部分人却随之认为兰芳是共和国,这说明赵学宁确定国名的时候非常了解欧洲的共和思想与分权思想。
而且兰芳共和国早期还是一个公司的时候,赵学宁所设计的员工大会的这个制度,很有带英议会制度的模样,这说明赵学宁本人并不是一个执着于专制君主式的统治者。
否则以他所在的东方地区的传统来看,赵学宁他本人头衔应该不是总统,而是国王,甚至是皇帝。
但是他并没有这样自称,他依然是总统,这就说明赵学宁对于成为开明君主是没有兴趣的,他只是在以他自己的方式带领国家前进,而这个国家最终的走向必然是共和体制,也就是说那些伏尔泰的信徒们是不对的。
这些卢梭和孟德斯鸠的追随者认为伏尔泰的理论颇有其纠结之处,一方面反对君主专制,一方面又渴求开明君主的领导,这是一种自相矛盾的看法。
还有极少数的一批思想家认为赵学宁本人应该是在两种模式中间摇摆,并试图寻求一种平衡,以同时达成共和与高效率的需求,并非是单纯的追求共和或者专制。
持有三种看法的学者开始了旷日持久的争论,争论的议题就是兰芳到底是一个共和体制的国家,还是一个开明君主制的国家,亦或者二者皆有之。
《兰芳公司》第三百零三章 欧洲的热(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