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总而言之,为了不挨无妄之揍,怀安不得不在学业上多费一些精力。
事实证明,求生欲的确可以激发无限潜能,啃了半年久攻不下的《论语》,居然在二月上旬用了十天时间一字不落的背完了,连狗爬一样的字体笔划也根根竖了起来。
沈聿挺惊讶的,甚至一度怀疑自己之前的教育方式出现了大方向的错误,耽误了一个欠揍的孩子享受完整的童年。
背完最后一篇,怀安长长松了口气,他自己都感到意外,他生活在神童堆里太久,几乎已经忘了,原来他只是个普通人,不是智障。
这下看老爹还怎么找茬!
“所以……”沈聿捻着佛珠,发出灵魂拷问:“你这半年都在干什么呢?”
小孩子读不好书无非两个原因,既然不是真的愚钝,那就是态度不端了。
怀安张口结舌,心虚地赔笑道:“爹,这中间一定有什么误会。”
“什么误会?”沈聿愿闻其详。
怀安绞尽脑汁找了个好借口:“厚积薄发呀,没有半年的厚积,哪里来的薄发?”
他都这样说了,做父母的,总不能否认孩子努力积累的成果,非说他是临时抱佛脚吧。
果然,沈聿面色稍霁:“你这不是很明白吗?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以后不要一读书就叫苦叫难,学问是慢慢积累的过程,没有一蹴而就的道理……”
怀安松了口气,脑袋一点一点乖乖应下,案头上的书也终于换成了《孟子》。
即便一本《论语》都要耗费半年时间,沈聿仍是倍感欣慰,因为他四岁开蒙的儿子,终于在八岁高龄,读到了蒙学的最后一关!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绵延数日的细雨冲走了庭院里堆积的尘土,秋日里硕果累累的柿子树依然还是光秃秃的。
怀安跪坐在椅子上,扒着半开的窗户往外看,吮吸沁人心脾的泥土香气。早春时节,人总是懒洋洋的,想发呆,想睡觉。
他人在翰林院,魂早已飘出窗外。不知道书坊修缮的怎么样了?郝大爷没有再护着他那些不让扔的废品,朝力工们发脾气吧?中午不想吃衙门里的饭菜,想吃街上那家羊肉锅贴……
沈聿伏案批公文,谢彦开站在值房门口,望着淅淅沥沥的珠帘,舒展四肢:“立春三场雨,遍地都是米。”
转身来沈聿的桌前,轻“咦”了一声:“怀安终于换书了?”
怀安好似被戳了一刀,苦着脸从窗台上“爬”回桌案边。苦大仇深的对着眼前摊开扉页的《孟子》。
他们这样的人家,往往在蒙学期间就要要求孩子通背《四书》了,按照朱子规定的顺序,是先读《大学》,次读《论语》,再读《孟子》,最后读《中庸》,但老爹教他的顺序,《中庸》是在《论语》之前的。
《论语》全文一万一千多字,《孟子》全文三万五千多字!当然,作为科举用书,他手里的版本是被本朝太祖皇帝大幅删减之后的,只有一万九千余字。
怀安双手合十,感谢太祖皇帝!
“但是一万九千多字也还是太多了……”怀安支着脑袋,一副消极怠工的样子:“要是只有九千个字岂不是更好。”
“一个字都不读岂不是更好?”沈聿道。
“对哈。”怀安脸皮厚的可以盖城墙。
沈聿真的很想揍人,可他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慈父,只得对着窗户深吸口气,将他叫到身边来,一字一句的讲解经义、句读,从第一篇“孟子见梁惠王”开始,讲到“何必曰利”。
然后让他复述一遍。
这倒难不倒怀安,他记忆力不好,理解能力还是不错的,每次都能七七八八的复述出来。这也是沈聿怀疑他态度不端的证据之一。
“你好好把这段背完,散衙后咱们去街上逛逛,买炒栗子和冰糖葫芦。”沈聿道。
《我亲爹是当朝首辅晋江》第118章(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