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5解读《开经偈》中“无上甚深微妙法”
每一句话都有奥妙,你们能理解出是什么道理,这才叫修行。你给我经书,我也不认识,但说的这句话我能理解出来什么意思。我给你们讲讲“无上甚深微妙法。微妙法,很多法师就说不上来了。“妙”也说不上来了,其实里面都有奥妙。我给你们讲一下微妙到什么程度,怎么微妙。他们很多人都是顺着字语读,读到老死,不碰到善知识指点不会明白。证到自知,证不到你不知。
有一天,他们在广化寺放生,有一个男同志放了一只鸟,这只鸟非常漂亮,和啄木鸟差不多,比啄木鸟还大一点。他们念念咒语,就把鸟撒开了,撒开后鸟就跑到草丛里去了。有一个收破烂的小伙子看中这只鸟了,到那里把鸟给逮住了,用绳子把它拴到他自己的车上了。很多人都说:“你可不对啊,人家都放生,你为啥逮生?只有放生的,哪有逮生的?”小伙子说:“你给我的吗?你放的,我逮的,证明没有你的事了。你不是放掉了吗?放掉了,和你有什么关?不是我和你要的。不行你打11o,你报警。又没说逮鸟犯法。”你一句,他一句,本来放生的时间人很多,越搞人越多。老太太说:“小伙子,你把鸟放了吧,你鸟是不对的。”“这鸟你给我的吗?你没给我你管什么闲事,要
不你报警,我不走。”正在这个时候,我过去一看,是收破烂的板车,车上拴一根绳子,那头拴一只鸟。我说:“怎么回事?"他们说:“你看见那鸟了吗?”“我看见了,有什么可看的?”“劝小伙子把放生的鸟给放了,他逮住不放,哪有逮生的,都是放生。让他放,他说啥也不放,还说孬的,说打11o,再说就是不放。”这时我就过去了。我一般初一、十五要钱,平常不要钱,盆在后面包里。“朋友,你好。”他看我一眼说:“好什么好,我就是不放,你来有什么事?”我说:“朋友,你能把这鸟放了吗?”他说:“你给我没有?”“没有。”“没有给我,我在草丛里逮的违法吗?国家有这个规定吗?”我说:“没有。”“我凭啥听你的,凭啥放?我不放,你管的着吗?”我说:“管不着,你不放也和我没关系。”他说:“要饭的不要你的饭,你管那么多闲事干什么?一边去。”人的智慧一开,到时候语言自动会冒出来,如果你没有智慧,你怎么管?你当然没法管了。可是你智慧一开,说话非常巧妙。他叫我一边去,我说:“朋友,我给你讲一个放鸟的故事吧。”“你讲啊,你讲也好,不讲也好,我就是不放,你打11o,你报警,我就是不放。我抓的,没有从你手里要,我不违法,我要是偷你的我违法,如果是你给我的我可以还给你,你又没有给我,又不是你喂的。”我说:“今天人太多,都围着看,太没意思了,为了一只鸟,放、喂你自己选择,第一我不打11o,第二我不报警。放、喂是你自己的事情,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不要老围着,你一句他一句的没啥意思。小伙子,我给你讲个故事。”他说:“你讲啊。”我说:“你知道他买这只鸟多少钱吗?”他说:“我不管多少钱,我就是不放,你说的再好,我也是不放。”我说:“好,放、喂你自己选择,我把这个话说明以后,你自己选择。你想放就放,你想喂就喂,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我不勉强你。”我问那个放生的人:“你买这只鸟多少钱呐?”“一百块钱。”我说:“你听到了吗?他买这只鸟一百块钱,他傻不傻,你知道他为啥买鸟又放了吗?他为的是全家平安,为的是升官晋级,为的是做生意财。他这一百块钱买什么不好,不能买油吗?不能买米吗?不能买菜吗?不能买水果吗?不能买衣裳吗?就这样放飞了,他傻吗?他不傻,他为的是一顺百顺。鸟没有了,一百块钱没了。这一百块钱买什么都行,咱不说别的,说你吧,你是不是想财,你是不是也想全家平安?”他说:“那当然了,我也想财,我是农村人,为啥跑到北京?跑到北京就是想财,也想全家平安。”我说:“好了,喂与放你自己选择,你要想财,想平安,把鸟放了。你要想倒霉,你就回去喂去吧。”他说:“你这样说不对,你可不能这样说。”他也想财,他也想平安,在这个时候那只鸟带着那根绳子他也没解,他一气之下用力一拽绳子,断了,那只鸟带着绳子扑扑楞楞飞向西北方向去了。我说:“好了,这场戏演完了,散了吧。”
微妙不微妙?就一个平安,就一个财绕了半天,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这一句佛号变化无穷,奥妙无穷。你要念到一定的程度,各种各样的窍门,妙就妙到这里。我举这个小例子,是不是微妙啊?就一个平安、财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也不报警,也不打11o,这就叫微妙。无上甚深微妙法,非常微妙,这么简单的事情,要说起来也特别好玩。要是编的事情,你编不那么圆满,都是有人证、物证,都是我处理的问题。无上甚深微妙法,非常微妙,微妙到一定的程度,你自己听了也觉得非常微妙。你要想财、平安,把鸟放了,你要想倒霉,你就回去喂去吧,就说了这几句话,把问题就轻松解决了。有时候我想想,念佛真好玩,这些语言你没有想,当时你一句他一句,乱七八糟的,根本没有你想的余地,可是那几句话关键时候,就自动冒出来了,它非常奥妙,就在这里。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就是这。
《乞丐小故事大道理》第5章 解读开经偈中无上甚深微妙法(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