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所谓一分钱难倒了英雄汉。
张献忠很清楚接受了朝廷的援助便会使大西的处境尴尬起来,但现实情况又不得不让他在两害之间取其轻。
说到底,川中的民生已凋敝非常,哪里还能供得起这么一支人马?
“陛下,莫不如让先前被抓的那些士绅以钱粮顶罪?”
看着张献忠颇为纠结的面色,孙可望略一思量便又提出了一策。
他作为四大义子之,对大西皇帝的心思却要比其他几个识的深些。
初起兵时自不必说,一帮子流寇而已,当然是走到哪里便抢到哪里,流到何处便裹挟到何处。
后来朝廷逐渐势弱,而自家则越打势强,待到此番入川,已非为躲避官军追赶,却有些战略上的考量。
此等情形之下,身为头领的张献忠自也有了坐拥一地称孤道寡的心思。
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
前番入川之时,大军行事便无所顾忌,此番再来,川中百姓对八大王便已畏之如虎,哪怕张献忠于行事之间略有收敛,但大军却还是遭到了来自全川的激烈抵抗。
这般局面,若搞个千金买骨的戏码,说不得也还有回转的余地。
可这位八大王本就是个颇为激烈的性子,再加上有人在旁挑唆,大军在川中造下的杀业却还要比以往盛上数倍。
对此,包括孙可望在内的四大义子都或明或暗上过劝谏。
可谁曾想,张献忠不但连半句都未听如耳中,更还在此事上对素来信重的几人了脾气,到后来他也不知是不是杀鸡儆猴,甚至将同样上过劝谏的刘进忠直接丢到了一旁。
待到现在,川中的局面越不利,而各城的囚牢却还人满为患。
此时孙可望寻到了还转的机会,又怎能不冒着被自家义父厌弃的风险见缝插针?
“陛下,臣以为平东将军所言乃取乱之道!”
随着孙可望的话音落下,张献忠便露出了思量之色,但还不等他这个大西皇帝做出什么决定,丞相汪兆龄却先站了出来。
“明皇之算虽能动摇我大西根基,但待其功成却需得不少时日,届时我军定已击退鞑子,接受明廷帮助的恶果自会消弭于无形。”
说到这里,汪兆龄却顿了一下,待往张献忠面上扫了一眼才又说了起来。
“而那些被关在牢里的,不是心向明廷,便是与我大西作对,若将他们放走必定会让将才安稳的川中再生动荡,届时内忧外患之下,我大西又如何撑得过来?”
论及治国理政的才能,这汪兆龄不逊于朱慈烺手中任何一个文臣。
他在进予张献忠的条陈中以万言述了治安之策,其中又以三条最为关键,曰:谓固蜀之策,在先取汉中;治蜀民之策,在除革旧任官员;用人之策,在兴学校,选真才,黜冒滥,严幸进。
很明显,他看到了四川在地理上的弱点,看到了大明官吏系统的破败。
若能按着这些策略治理四川,说不得大西也能在明末成为抗清的中坚力量。
可论及手段,其酷烈、其狡犷、其残忍、其恶毒却也远当世。
在他为大西所立之法中,以斩杀为,答杖次之,再配上连坐、暗探这等手段,便是普通百姓过个寻常日子都是风险极高的事情。
就拿一名为熊炳老童生来说,他年逾知命却连个秀才都未曾靠中,待到大西开了科举,他便至是应召,中探花及第。
若按寻常来想,这当能算是大西立足川中的极好开端,可谁曾想在后面的殿试之中,这老探花却策了一段云:西蜀一隅之地,游其中者如井底蛙耳,不足以大有为也。
按其本意,这是在劝张献忠心怀四海,不可以得蜀自满,可那汪兆龄却将其意曲解成是在讥讽张献忠为井底之蛙。
后面的事情自不难想到,老探花被凌迟处死,其家口被卖为娼。
张献忠重用这等品质有差的人物,便是其能力再大又怎能坐稳这巴蜀天府之国?
不过也算是天理昭昭、报应不爽。
在张献忠死于凤凰山后,四大义子所做的第一个决定便是“自今非接斗,不得杀人”,而当这汪兆龄以旧例驳斥之时,孙可望便言:“昔老万岁在成都,汝为宰相,不能辅之治国,惟劝之杀人,以至人心危惧,不肯归从,天下俱名我辈为贼,今日皇皇无之,汝尚欲我辈复作贼耶?”
事情到了这里,此贼自无活命之理,待四大义子将其斩杀之后,因张献忠身死而溃散的军心竟就重新凝聚了起来,足可见其多么不得人心。
不过此时的张献忠还活蹦乱跳,孙可望便是对汪兆龄之言再是不满也只能苦思驳斥之言。
可撇开以暴烈手段政治四川是不是正确不说,他关于朱慈烺提供支援的说法却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崇祯太子到底死没死》第三百六十九章 还是得动一动(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