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在清朝有三位人物以各自独特的方式传承被就业。常万达,在茶叶贸易的舞台上大展身手;雷达,以精湛技艺为故宫的建设立下汗马功劳;唐英,于景德镇的陶瓷绽放光芒。看似毫无关联的三者,却在历史的脉络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一片小小的茶叶出,我们将开启一段跨越不同领域、见证非凡成就的奇妙之旅。茶叶的芬芳,故宫的宏伟,景德镇陶瓷的精美,共同交织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
康熙二十年(1681年),常万达的父亲常威以“卜卦”之名徒步赴张家口异地营商,从贩卖“榆次大布”入手创办了常家第一个商号“常布铺”,为常家商业展奠定基础,积累原始资本。
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边贸口岸“恰克图”商圈开建,常威携长子常万玘初探“买卖城”,现中俄茶叶贸易的巨大商机。
次年(1728年),将“常布铺”扩建为以营茶为主的综合商号“大德玉”,成为常家面向蒙俄与北欧市场的张家口总部,后又以“大德玉”出资新建主营国内贸易的商号“大德常”。
常威创立大德厂起初在张家口经商取得一定成功后,展的资本积累交给长子常万玘经营。
常万玘创办了大德川、大德美、大德成、大德瑞、大德正、大德旺等1o个以“德”字为标志的字号,号称“十大德”。这些字号的经营成功为“大德常”。以张家口总号为中心,辐射蒙古乌兰巴托和大江南北的商业网络。
常家秉持诚信经营的理念,在商业活动中积累了良好的信誉,这使得他们在与其他商人的交易中更易获得信任和支持,从而为“大德常”的资本积累创造了有利条件。常家的“无二致、无欺隐”的商训在行业内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吸引了更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
常威告老还乡前,把“大德常”资本、财产和国内商业市场交由长子常万玘经营,将处于茶路初萌期、集中开蒙俄茶贸市场的“大德玉”交给三子常万达,为常万达后续商业拓展提供重要平台和资源。
乾隆二十年,三十多岁的常万达怀揣着商业梦想来到武夷山,开启了他的茶叶生意之旅。
常万达一到武夷山便展现出非凡的商业魄力。投入巨资,购置了数千亩的优质茶山,接着广招众多经验丰富的茶农。为了确保茶叶的品质,他制定了极为严格的种植和采摘标准。在茶叶加工方面,常万达积极创新,明了便于运输和储存的“千两茶”,同时还将散茶加工成红茶、乌龙茶、砖茶等多种品类,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求。
在武夷山有个下梅村,邹氏家族世世代代以种茶制茶为业。这里的茶园星罗棋布,广泛分布于多座山峰之间。邹氏家族凭借着对这片土地的深刻了解,从采摘到加工,无不精益求精,确保茶叶品质达到卓越水准,让每一片茶叶都承载着邹氏家族的精湛技艺和对品质的执着追求。
常万达与邹氏家族携手合作。他们共同出资在下梅村设立了茶号,雇佣了大量的茶工。常万达主要提供资金支持,而邹氏家族则负责茶园的种植管理。双方优势互补,共同努力。
常万达亲率常家驼队开辟从福建武夷山到中俄边境恰克图的万里茶路,将茶叶经汉口运到张家口,再由驼队带到恰克图,最后出口到俄罗斯和其他欧洲国家。
每年,他们的茶叶贸易量高达数千担。通过万里茶路被运往中俄边境的恰克图与俄罗斯商人进行交易。他们还与广州十三行合作,将茶叶出口到欧洲,构建起了庞大的贸易版图。
在常万达的领导下,常氏家族的商贸活动跨越大漠,覆盖库伦和恰克图等地。常家的“大德玉”成为中俄茶叶贸易中最大、最为着名的茶号品牌,后期又增设大升玉、大泉玉、大美玉、独慎玉4个商号,与“大德玉”一起并称为常家“十大玉”。其中独慎玉商号还在俄国都莫斯科设立了分号。
常氏一门从常万达于乾隆时从事茶叶贸易始,子孙相承,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七朝,沿袭15o多年。在中俄贸易的重要据点恰克图,最鼎盛时期,常家的茶叶贸易量占据了中俄贸易的4o左右的市场份额。
除茶叶贸易外,常家还涉足丝绸、瓷器等商品的贸易,利用茶叶贸易建立的商业渠道和人脉,将这些中国传统优势商品一同推向国际市场。
常万达自幼熟读经、史、子、集,深受儒家学说影响,将“满而不溢、视有若无”的道德观念融入家业传承,秉持“持义如崇山、仗信如介石”的职业信条,以诚信为本,赢得赞誉和信任。他重视家族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通过家族私塾、家学、经馆等多种育才方式,为家族和商业集群输送精英人才,为常家商业帝国的展提供有力支持。
常万达家族的商业版图涵盖茶叶、丝绸、瓷器、工艺品等多种商品是清代中国北方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外贸世家之一,其七代人打造的茶叶帝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样氏雷家族来自江西永修,自康熙年间至民国初年的两百余年间,雷达、雷金玉等几代人长期服务于清廷营建工程。
雷达(1619年—1693年),江西人,是清初宫廷“样式房”的掌案,被誉为近代世界着名的建筑艺术大师。
雷达出生于木匠世家,祖父、父亲都是有名的木匠,在家庭的熏陶下,他自幼爱好木工技艺,且技艺过了长辈。14岁时便随父亲和叔叔出外谋生,先后在江宁和北京做木作活计,当时江西南康府的一些重要祠堂庙宇多是他设计和主持施工,其建筑技艺和才能在青年时就已出名。
康熙二十二年,雷达被征召来到北京建设皇家宫殿。在修建太和殿时,他因突出成绩被康熙皇帝面授为工部营造所长班。后来,他还被调任圆明园楠木样式房掌案(工程总设计师)。
雷达善于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中国古代建筑群采用中线南北纵深展、采取对称布置的方式,他在进行清宫设计时,不墨守成规,既在中线上的建筑物保持严格对称,又对主轴两侧轴线上的各建筑物采用大致对称,而显灵活变动的新格局。
他着有《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工程营造录》等着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雷达及其子孙设计并主持修建了北京故宫、承德离宫及外八庙、圆明园、颐和园等众多清代着名建筑,这些建筑占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五分之一,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7oo年,长子雷金玉负责畅春园的建筑细节和大小庭院装修,得到康熙帝器重,赏其为内务府总理钦工处掌案,官至七品。雷金玉还主持修建了含芳园、自怡园、澄怀园、圆明园、洪雅园等皇家工程。
雷达卒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享年74岁。安葬于金陵。
“样式雷”家族自雷达至雷献彩八代,共有1o余人担任过样式房掌案职位。他们留下了众多着名的建筑作品,北京故宫、承德离宫及外八庙、圆明园、颐和园等,占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五分之一。2oo7年,“样式雷建筑图档”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雷达“样式雷”的名号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品牌。
陶瓷业在康熙中期后逐步恢复展,乾隆年间达历史高峰。除景德镇外,乾隆时全国着名陶瓷产地达四十余处。
唐英在雍正六年(1728年)被任命为景德镇御窑厂协理官,此后乾隆元年(1736年)起,他先后管理淮安关及九江关并兼理窑务,长达27年中有16年往返于九江和景德镇两地。
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出无数精美绝伦的瓷器成就了闻名遐迩的“唐窑”,深受雍正、乾隆两朝皇帝赏识,成为历代瓷器中的珍品。
唐英在工艺创新与仿制方面成就卓越,对宋大观及明永乐、宣德等诸官窑乃至哥窑、定窑等皆能仿制得惟妙惟肖,在釉上彩、釉下彩领域亦有重大突破。
他将诗书画印融入工艺当中,还着有《陶成纪事》《陶冶图说》《陶人心语》等书,尤其是《陶冶图说》,系统介绍了瓷器生产的二十项流程,堪称我国陶瓷工艺的部经典着作。
乾隆年间,陶瓷业达到历史高峰。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业的最大中心,单“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江西景德镇瓷窑产量在雍正六年,一年之中生产了十数万件御器。
乾嘉时,单“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除景德镇外,其他各地的制瓷业也都展起来,乾隆时全国着名陶瓷品产地共有四十余处。
《追光者也》第173章 传承与守业 常家七代茶叶雷达样式房和景德镇瓷都(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