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大明万历二十八年日本庆长九年九月十五
时节已近秋后,京城的天气也越发有些微凉了。
树上的叶子落了又冒,渐渐由绿变黄,冒了又落,春去秋来中,细细算起来,距离那场千里之外的征战朝鲜之役,至今,也已有近两载。
要说如今这京城中最为热闹的话题,绝对非沸沸扬扬的太子之争、这个已然被反反复复热炒了十多年的热议话题莫属。就是这个多年以来悬而未决、起起伏伏,却又每次都不了了之的国之大事,这一阵子,又再一次席卷了京城大大小小的茶馆酒肆、大街小巷,大有一副尘嚣直上之势。。。
毕竟,朝臣们呼声最高的皇长子今年已然虚龄十九、转过年去眼看就即将要到二十弱冠之年,算是成人了,这么多年来却只因皇上宠爱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因而始终未能定下太子之位。据内部消息称,就连宫中对此一直未曾表态的李太后,也实在有些看不下去了,因此也开始敦促皇上早定太子,以安天下黎民之心与稳固社稷之本。
而关于那场曾被街谈巷议中议论纷纷、甚为关注的朝鲜战事,则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话题,甚至渐渐被大多数人所遗忘。。。
不过,每当有人无意间提起当年之事,偶然再次讲道当初那场朝鲜征战之时,还是有些人依然津津乐道。尤其是说到那场战争最终结束之时,想当初,也是曾轰轰烈烈地闹出了不少的大事来的。。。!
首先,是一直消沉了许久的朝鲜前线,突然之间竟是捷报连连!强攻了数月都未果的蔚山、泗川、顺天等几座坚城,都被天朝大军接连顺利攻克。原本在朝鲜残余的数万倭军也被一举荡平,或死或伤,其余跑得快的,也统统被赶出了朝鲜、乘船狼狈逃回倭国。不仅陆上作战一时战绩卓著,在露梁海战之中,水军提督陈璘更是以大捷奏报。据奏报中所言,此役不仅俘获了号称倭军统帅的平秀政与平正成两名重要敌将,更在海上击杀了号称“鬼石曼子”、在泗川之战中曾击败董一元所率中路军的敌将——岛津义弘,为泗川之战中损失的上万大明将士报了一箭之仇!因而,原本名不见经传的陈璘一时在朝野内外名声大噪,甚至凯旋班师后论功行赏,还被评为了此番出征的战功第一,排在了分别位列第二、第三的刘綎和麻贵之前。圣上更是在班师之后接受百官朝贺,祭告郊庙,次月,又颁布了《平倭诏》,将已然平定朝鲜倭乱之事,正式诏告天下。
其中,“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之语句,更是振奋人心、举国振奋,足以彰显大明天威浩荡。。。
不过,这些事关论功行赏、官面上的事情,毕竟有些事不关己,也不清楚前线到底是个什么状况的京城百姓们,说起来其实也不是特别的关切。要说对此此番战事,这印象更为直观而又深刻的,还是要数那亲眼看着朝廷处决这些倭寇之时——
当日,在围观的人山人海之中,除了被从前线带回来、于京城被一并枭首示众的一干倭寇俘虏外,平秀政与平正成这两个倭军统帅,更是大张旗鼓地给予了高规格的特别“优待”,并非斩首,而是改用千刀万剐的凌迟之刑处死。。。
行刑之时,一旁的官吏更是历数着一份朝廷颁布的文书,听着文书中所列的在此二人率领之下、倭军在朝鲜所犯下的各种令人发指的滔天罪恶,尤其是犯下了竟敢挑衅天朝王师的不赦之罪。再同时看着刑场之上正惨叫连连的那两位倭军统帅,围观的大明百姓只觉得大快人心、纷纷拍手称快!
过程之中,更是有人不由得议论起来:有说这二人其实乃是倭国国王平秀吉的养子的,也有说其实是义子的,更有说根本就是亲子侄的。但鉴于只会一味惨叫的平秀政与平正成二人看起来根本不懂汉话,只能哭天喊地地用呜哩哇啦的鸟语不断作着无力的挣扎,所以大家最后也无法得以确认,到底这二人和倭国国王平秀吉到底是个什么关系来。
但在有一点上,众人却是观点出奇的一致:经过这一回惨痛的教训,东夷倭国、蕞尔蛮邦,总该是领教了天朝的威严与厉害,从此必然不敢再窥视我天朝大明、以及藩邦朝鲜!
而提起那个据说已然身死的平秀吉,不仅之前居然不知天高地厚地拒绝了天朝恩典的册封,自头番出兵自讨没趣后竟然还敢再度兴兵进犯、寻衅滋事,简直如同跳梁小丑一般。这回有此报应,也是理所应当、大势所趋、天理所向!
即便是在平秀政与平正成二人被行刑之后,听闻此二人乃是在战场之上被水军提督陈璘所生擒,此役之中,陈璘还一举击杀了外号“鬼石曼子”的倭军之中第一猛将,更是不由得大快人心、引得众百姓一片啧啧称赞。借着这股风潮,经由说书先生们的口中,关于此战的精彩经过与英勇事迹,更是在各家茶馆之中人气不减地被传唱了足足好一段时间。。。
而对于露梁一战中不幸阵亡、可歌可泣的明军副将邓子龙与朝鲜水军主将李舜臣,听客之中无不感到十分的惋惜,不过,最终能取得这样丰硕的战果,击杀了倭军第一猛将、擒获了两位倭军主帅,也算是慰藉了两位将军的在天之灵,可以瞑目了。
至于,原本水陆重围之下的小西行长所部,最后究竟是如何在这场号称大捷的露梁海战中,竟然不可思议地最终突围而出了,朝廷既然没有明说,自然也就无人知道了。毕竟,寻常百姓只觉得大捷听起来威风凛凛、彰显天朝气概,却也并不太关心这些细节;即便偶尔有人存有质疑,在大多数的人眼中,即便真的让那什么小西行长率军跑掉了,英明的朝廷和英勇的陈提督,也自有其常人无法理解的深刻道理吧。。。
更何况,这露梁海战的大捷乃是朝廷钦定的,又怎么会有假呢——?!
就这样,在一片嬉笑怒骂的大捷氛围中,举国也小小振奋了那么一阵子。而至于那被凌迟的二人究竟是不是平秀吉的子侄,或者压根儿是否真的是倭军统帅或者将领,也几乎没有人会仔细去想,到底其中是真是假。。。
不过,比起这些,此战过后,最令京城中的百姓们大跌眼镜、吃惊不已的,却又是另外一件天大的事情——
一向不可一世、只手遮天的东厂提督张公公,居。。。居然在一夜之间,就彻底垮台了!
而其曾执掌多年的东厂提督之位,则转而改由皇上身边同样信任有加的陈矩陈公公接任。
对京城的官吏与百姓们来说,这可真是任谁也未曾想到、并且丝毫不输于朝鲜之战的一件大事!
多年以来,一向在朝中炙手可热、被皇上宠信有加的东厂提督——张公公,竟然会在这短短一夜之间,被皇上突然发出的一纸诏书,就革去了所有的职务,从高位之上一落千丈,落得如此一个悲凉的下场。。。
更离奇的是,尽管人们纷纷好奇,迫切地想知道到底张公公是犯了什么错误。但,关于将张公公革职的理由,皇上的诏书中却只有些模棱两可的只言片语,可谓含糊其辞。因此,关于这背后到底是有着怎样缘由的各种分析与猜测,一时间又在街头巷尾闹得沸沸扬扬、成为了人们闲暇时的重要谈资,风头一时更是直接盖过了对朝鲜战事大捷的关注。
众说纷纭中,有人说,是因为张公公一向背地里支持立陛下宠爱的皇三子为太子,所以被支持立皇长子的朝臣们不断上书攻击;也有人说,是张公公不仅屡犯众怒,又不慎触怒了某位本不敢惹的权贵,所以招致报复;还有的人说,是张公公暗地里收受了江南豪门巨贾的大量贿赂,被人抓住了把柄,招致了圣上的不满与猜忌。。。
甚至,在这些捕风捉影的意见中,还有一种独特的说法,说是因为某位锦衣卫的秘密上奏,揭穿了张公公背着皇上所做的某个阴谋,因而触怒了陛下,这才使得其立刻便彻底失去了圣上的信任,因而一夜之间无故革职。但是,又因为牵连甚广,所以此时也就没有再特意声张、免得掀起过大的风波。。。
总之,京城之中足足议论了好一阵子此事,才慢慢平息了下去。而随着这两年来时光的缓缓流逝,也就慢慢地与朝鲜的战事一道,被人们渐渐所淡忘。。。
就在这一天秋日的午后,一所茶馆内的客人们早已无人再关心两年前的那场朝鲜征战,与随后的张公公垮台之事,纷纷正在对时下最为火热的太子之争聊得热火朝天,一声声的高谈阔论中,角落里坐着的一名青年却仿佛似听非听一般,慢慢地喝完了杯中茶,悄悄地将茶钱放于桌上后,拿起自己随身所带的一个包裹,便不动声色地走出了茶馆。
看这青年的模样,本是有几分俊秀,衣着也较精致,加上那手中包裹内所装的,似乎不是什么细软、就是一些书卷图册之类的东西,粗略一看,实在像是个外地来京游玩或访友的富家秀才。只是,若细细看去,却能发现这青年的手背有些过于粗糙、掌中还长着不少的手茧,实在不似读书人那样的细嫩。而其双眼之中所射出的目光,更带着几分难以掩饰的少年老成。。。
只见,这青年拿着包裹,左转右转了一阵后,便走到了一座简简单单、略显朴素的府邸门前。抬头看了看那大门上的门匾后,青年深深吸了口气,随即叩响了门环——
“咚。。。!咚。。。!咚。。。!”
几声不轻不重的门响过后,大门很快便缓缓被打开了。从门间露出了一张略显苍老的脸庞,从衣着打扮上看,似乎是这府内的老仆人。在粗粗打量了一番门外的青年后,这老仆人看上去仿佛有些疑惑,于是开口相问道:
“敢问,足下贵姓?敲门所为何事。。。?”
只见这敲门的青年随即施了一礼,而后和气地说道:
“晚辈免贵姓程,此番是特来登门拜见唐千户的。。。”
《猎明 第6章》第651章 落英1(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