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欢迎您!
蓝雨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故事 > 第73章 南明最后的风骨1

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八月下旬,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内战的永历帝,再次踏上了逃亡之路。此前,绍武帝不幸被李成栋率领的大军所剿灭,这让本就风雨飘摇的南明政权更是雪上加霜。而此刻,永历帝不得不带着残余的部众,匆匆逃离广东,一路奔波,最终又回到了广西这片土地。

随着清军势如破竹地攻占广东,整个东南沿海地区尽数落入大清的掌控之中。曾经繁华热闹的都市如今已成为满清铁骑的天下,南明残部只能被迫退居到贫瘠荒凉的西南边陲,苟延残喘。

然而,清军占领广东之后,却如同在江南一般,推行起那令人切齿痛恨的剃发令政策。这一政策犹如一把锋利的匕首,无情地刺痛着每一个广东汉人的心灵。面对如此蛮横无理的要求,英勇不屈的广东民众纷纷奋起反抗。他们自发地组织起来,拿起武器,勇敢地与强大的清朝政府军展开殊死搏斗。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争浪潮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和英雄人物。其中最为着名的,当属被誉为“岭南三忠”的陈邦彦、陈子壮以及张家玉这三位来自岭南的抗清英雄。

此次风起云涌的起义军之领袖乃是陈子壮。这位豪杰表字集生,别号秋涛,乃广东番禺人士。

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他在科举殿试之中高中探花,从此踏上仕途之路。初入官场,他被授予编修一职,而后在崇祯年间,凭借自身卓越才能和不懈努力,一路官运亨通,最终累迁至礼部右侍郎之位,还曾暂时代理礼部事务。】

万历四十七年,不正是今年吗?科举还没开始,要关注一下这个叫陈子壮的!”万历皇帝吩咐着手下的锦衣卫。

而就在同时,正集结到北京的举子们看着天幕上居然出现了他们这一届应试之人的名字,一时间纷纷打听这个陈子壮是何许人也,都以与其相识为自豪。

【陈子壮为人刚正不阿、直言敢谏,因而声名远扬。当弘光朝建立之际,他被任命为礼部尚书。然而,就在他前往上任途中行至芜湖之时,却惊闻南京已然沦陷的噩耗。于是,他心急如焚地折返广东,与总督丁魁楚商议拥立桂王朱常瀛之事。可紧接着又传来消息,称唐王朱聿键已在福州登基称帝,无奈之下,他们只得终止之前的拥立之议。

后来,隆武帝即位后,对陈子壮颇为赏识,特授其东阁大学士一职,但他却推辞不受,不愿入朝为官。待到永历朝廷建立时,更是对他委以重任,拜为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让其统筹调度江西、广东、福建以及湖广等地的军务。只可惜,尚未等他率领军队出境抵御外敌,清兵就已经势如破竹般攻陷了广州,并磨刀霍霍,准备大规模向西挺进,朝着永历朝发起凶猛的攻势。

他那如同鹰隼般锐利的目光,瞬间就洞察到了当前局势的严重性。于是,他面色凝重地转头看向门人以及给事中陈邦彦,语气低沉却又坚定地说道:“如今事态已然万分危急!若我们不能火速起兵,去牵制住敌人的铁骑,使其无法向西挺进,那么广东恐怕将会重蹈福建的覆辙啊!”

他深知,如果不能够及时地遏制住清兵西进的步伐,一旦让他们长驱直入,那刚刚建立起来的永历朝很可能会像之前的隆武朝一样,在转瞬之间就走向覆灭的结局。这种看法无疑是站在了整个抗清大局的高度之上,展现出了极其高超的战略眼光和深谋远虑。

在他这番言辞恳切且极具感染力的动员之下,陈邦彦与张家玉等人纷纷响应,毫不犹豫地迅速组织起兵力,毅然投身到抗击清兵的战斗之中。而正是由于他们的果敢行动,成功地对清军形成了有效的牵制,使得清兵不敢轻易地继续西进。

要说最早挺身而出,高举义旗反抗清兵的,当属陈邦彦其人。

陈邦彦,表字令斌,别号岩笙,乃是广东顺德人士。他本是以诸生身份踏入仕途,然而其自幼便心怀壮志,性格豪爽大方,具有高尚的气节。当隆武帝即位之后,他被授予监纪推官一职。此后不久,他更是通过乡试考中举人。后来,他又担任了兵部职方主事,并负责监管来自广西地区勇猛善战的狼兵。

绍武政权如流星般转瞬即逝,轰然覆灭。陈邦彦藏身于深山之中,当听闻李成栋率领精锐部队全力向西追击永历军队时,他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焦急和忧虑,毅然走出山林。

来到西江之畔,陈邦彦登上高处极目远眺。只见峡谷之间江水奔腾汹涌,滔滔不绝,那江面上一艘艘帆船扬起的旌旗随风飘扬,猎猎作响。如此壮阔恢宏的景象本应令人心潮澎湃,但此时的陈邦彦却满心愁绪,感慨万千。望着这滚滚东流的江水,他不禁潸然泪下,长叹一声:“此番局势,怕是无可挽救矣!”对于即将遭受重创的永历帝,陈邦彦心急如焚,恨不得立刻飞赴前线施救,奈何自己势单力薄,实在无能为力。

就在陈邦彦陷入绝望之际,不久前陈子壮叮嘱他举兵牵制清军的话语突然在耳边回响起来。犹如黑暗中的一丝曙光,让他顿时受到极大的启发,思维瞬间豁然开朗。他猛然意识到:“倘若能趁敌军立足未稳之时,派遣一支奇兵突袭广州,这不正是当年孙膑拯救赵国所用之计吗?”想到此处,陈邦彦精神大振,开始积极奔走联络各方势力。

经过不懈努力,他成功地说服了占据甘竹滩、拥兵两万余人的农民军首领余龙。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携手合作,共举义旗抗击清军。二月十日,阳光明媚,春风拂面。余龙率领着麾下大军气势如虹地杀至东莞虎门。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动地,他们奋勇作战,一举烧毁了清军的战舰一百多艘。这场胜利如同熊熊烈火,点燃了抗清的希望之光。

紧接着,陈邦彦在高明起兵响应,并与余龙所部一同沿着海路挺进珠江,浩浩荡荡地向广州进发。一路上,军旗蔽日,士气高昂,大有不破敌军誓不还的壮志豪情。

清巡抚佟养甲得知警报后,心急如焚,急忙传讯给正在前线作战的李成栋,命令他迅速撤回军队以支援后方。与此同时,佟养甲还放出消息称,回师的李军将会选择捷径直接袭击并夺取甘竹。

此时,余龙的家眷和重要物资都安置在甘竹,听到这个消息后的他立刻惊慌失措、方寸大乱,心中充满了忧虑和恐惧。他担心自己的根据地会遭到敌人的摧毁,于是毫不犹豫地决定将所有进攻广州的兵力全部撤回。

失去了余龙部队的支持,原本就孤立无援的陈邦彦只能无奈地长叹一声,黯然退兵。然而就在此时,局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一直在广西前线奋战的李自栋也接到了撤军的指令,这一行动使得对永历帝构成巨大威胁的压力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不过,尽管如此,广东地区的各路抗清义军却并没有因此停下他们抗争的脚步。一时间,起义烽火四起,其中尤以在东莞起兵的张家玉和韩如琐所领导的势力最为强大。看到这种形势,陈邦彦敏锐地意识到,如果能够联合这些力量共同对抗清军,或许还有一线转机。

于是,他修书一封寄给张家玉,信中写道:“成功与否要看天意如何,能否战胜敌人取决于双方的实力对比。如今皇上被迫流亡迁徙,桂林城的处境已经岌岌可危,如同累卵一般摇摇欲坠。我们唯有想方设法牵制住敌军,使其无法向西挺进,这样才能让浔平和桂林一带得以喘息休整。虽然我在此处努力,但最终的胜利成果也许要靠您那边来实现啊!”

在此关键时刻,他再次斩钉截铁地表明自己为了保护位于抗清核心位置的永历朝廷之安危,宁愿舍弃个人性命,也要将敌军的注意力和兵力吸引到自身这边来的坚定决心。于是乎,他抓住这一契机,迅速派遣手下得力干将马应房率领军队再度与余龙所部会合一处,并齐心协力一举攻克了顺德县城。

然而,这一行动引起了李成栋的警觉,他急忙调遣大军回援顺德。面对强敌压境,余龙奋勇抵抗,但最终还是不敌李成栋的精锐部队,遭遇惨败。不仅如此,马应房也在战斗中不幸被敌军俘虏。但即便身陷囹圄,马应房依然坚贞不屈,毫不屈服于敌军的威逼利诱,最终壮烈捐躯。

时间来到四月,余龙重整旗鼓,率领军队再次崛起,与清军在黄龙江一带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烈鏖战。只可惜天不遂人愿,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余龙英勇殉国。

遭受接连挫折后的陈邦彦并未气馁,而是收拢残余部下一千多人,马不停蹄地奔赴高明,而后转战江门,意图另寻良机,东山再起。就在同一时期,张家玉同样正全力以赴地牵制着清军,与其展开了艰苦卓绝的较量。】

“我大明养士二百年,还是有几个风骨的。”同在万历时空下的那个东林老臣不由得感慨了一声,虽然他并不知道这个陈子壮是不是东林门人,更清楚至少陈邦彦、张家玉绝对不会是东林党,毕竟能入东林党的至少也得是个进士才行,但这关系不大,现在他们已经决定陈子壮也好,陈邦彦、张家玉也好,他们必将是东林党的重点栽培对象了。

《南明故事》第73章 南明最后的风骨1(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