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欢迎您!
蓝雨小说 > 其他类型 > 群英荟萃的意思 > 第231章 海瑞

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一、传奇人生的开篇

海瑞出生于正德八年,四岁丧父,由母亲谢氏带大。谢氏这位坚毅的女性,在海瑞的成长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她自幼读过一些儒家经典,虽称不上精通,但也能通晓一定的经义。在海瑞父亲海瀚去世后,谢氏年仅二十八岁,却毅然决然地承担起教养海瑞成材的重任。

谢氏教授海瑞学习《孝经》《大学》《中庸》等经典书籍,她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海瑞人生道路的引路人。为了让海瑞打下坚实的学业基础,谢氏肩负起本属父亲的责任,亲自口授经书。由于没有书籍,她凭借着自己深厚的学养功底,让少年海瑞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为海瑞挑选老师的过程中,谢氏几经选择,反复比较,谨慎而严格,不敢有半点疏忽。她深知一位良师对于海瑞成长的重要性,希望通过优秀的老师进一步雕琢海瑞,使其成为德才兼备之人。

谢氏悉心培养儿子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她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积极鼓励海瑞与底层民众打交道,切身体察民众疾苦,并让他学会通过现象分析事理。少年及青年时期的海瑞在攻读诗书之余,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底层民众生活的调查。

在谢氏的鼓励下,耳闻目睹民众困苦的青年海瑞,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看到了海南岛各族民众特别是黎族民众当下的生活状况,经过深入的实地调查,写出了一篇题为《治黎策》的文章。这篇文章客观描述并深刻分析了黎族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见地和新意的建议。正是凭借此文,海瑞于明嘉靖二十八年中了乡举。

谢氏欣喜于儿子的进步,对海瑞怀有更高的期望,对他的引导和教育也更严格了。她深知,要让海瑞成为一个真正为百姓谋福祉的人,就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在谢氏的影响下,海瑞十四岁时,就立志向圣贤学习,以圣贤行为为标准要求自己。他认为圣贤的话语都是在教人认识自己的真心;圣贤终身奉行直率而真诚的行为。海瑞从小以此为准则,踏上了他传奇的人生之路。

二、科举之路的坎坷

屡次落第仍不放弃

嘉靖二十八年,海瑞以《治黎策》中乡举,但随后两次会试落第。他在嘉靖三十二年再次参加会试落选后,决定放弃科考。

海瑞的科举之路可谓充满坎坷。两次会试的落第,对他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依然怀揣着对国家和百姓的责任感。在准备科举考试的过程中,海瑞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日夜苦读,钻研经史子集,希望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尽管屡遭挫折,海瑞却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他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参加会试的过程中,海瑞不仅展现出了扎实的学识,还表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然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两次会试的落第,让海瑞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道路。他意识到,科举考试并不是唯一的出路,自己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于是,在嘉靖三十二年再次参加会试落选后,海瑞决定放弃科考,转而寻求其他途径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海瑞的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深知,自己在科举考试中已经付出了足够的努力,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与其继续在科举考试中浪费时间和精力,不如另辟蹊径,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展道路。

放弃科考后的海瑞,并没有因此而沉沦。相反,他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信念。他开始积极关注社会现实,深入了解百姓的疾苦,为自己未来的展积累经验。

三、为官耿介展风采

南平教谕坚守礼节

海瑞被任命为福建延平府南平县教谕,他初到任上,便对县学风纪散漫、学业荒废的状况痛心疾,决心整饬学风。他依据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讲学时所定的《学规》五条及辅汉卿在传贻书院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会粹六事”,结合南平县学实际,制订《教约》十六条,对生员修身、处事、待人接物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同时,根据生员学习成绩及智力程度因材施教,将教学内容分为“《四书》《本经》《通鉴》,性理分为十二分”,让生员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学习。他还注重德育,在《教约》中涉及德育的内容达十二条之多,倡导道德与文章不可分离,反对生员硬套八股文。此外,海瑞把边防、水利等列入教学内容,提高生员认识社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时的南平存在不正之风,海瑞以身作则,规定师生一视同仁,老师不允许收受任何学生及家长礼物,尤其是在明伦堂不许行跪之礼。当延平府督学官到南平视察工作,在明伦堂接见学官时,海瑞的两名副手都行跪拜礼,唯独海瑞按照自己订的《教约》,只作长揖,被督学官称为“山笔架”。此事在当时惊世骇俗,海瑞还因此交了辞呈,后在福建提学副使朱衡劝说下,又回到南平继续担任教谕。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南平县学名闻四方,培养出一批人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群英荟萃合集请大家收藏:(91919191)群英荟萃合集更新度。

淳安知县铁面无私

海瑞升任淳安知县后,大力清查积弊。他现当地贫富悬殊严重,富豪享三四百亩之产却无分厘之税,贫者颗粒无收却要交上百亩税差。于是,他重新清丈土地,调整赋税负担,减轻百姓负担,使不少逃亡农民回到故乡。

海瑞生活极为简朴,母亲寿辰只买二斤肉。他坚决不许下属侵占民财,以身作则抵制腐败之风。他革去历届相沿的“知县常例”,即通过加收田赋形成的知县补贴。任上两次进京公干,除了路费,一文钱的礼都没送过。

对都御史鄢懋卿巡视,海瑞直言县小不能容纳车马。鄢懋卿表面出文告说不喜承迎,实际却一路贪污勒索。海瑞给他写信,先称赞其文告,接着指出听说他沿途各处酒席奢华,便说淳安邑小供给不足,不知如何接待。鄢懋卿气得抖,路过淳安时酒饭供应简陋,又因海瑞高声宣言县衙狭小不能容纳众多车马,只好收敛威风离开。海瑞因此事得罪鄢懋卿,被借故贬为湖北兴国州通判。

兴国知县推行改革

在兴国知县任上,海瑞组织全县清丈工作,写《兴国八议》并执行,整理田籍、均平赋役。

海瑞到兴国赴任时,正值辛酉兵燹之后,兴国为流寇三次劫掠焚毁,闾里萧条,十室九空,加之赋役日增,民多逃窜。海瑞深入查访,了解实情,把安集流民、恢复生产作为第一要务。他一面上书给南赣巡抚吴百朋,请求支持,一面立刻清丈土地。前任兴国知县卢宁已有清丈成法,海瑞略仿其法,亲自丈量土地、巡视勘察,定弓步,厘册号,审田形,核粮数,寝食大半在田间地头,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田地丈勘才告完毕。海瑞将清丈的荒田给无业之人,极力招徕流民,同时推广一条鞭法,均平赋役,蠲除失实的官司。百姓穷而盗、盗而逃的现象得到根治,渐复其业,户口渐实,人心安定。

兴国县冗官冗费、随意摊派问题十分严重,民众渴望为政者锐意革新。海瑞先后写下《兴国八议》等文章,上书巡抚吴百朋,直言不讳地指出当时官府的陈年积弊,尤其是冗官冗费和随意摊派的问题。他建议精简机构,裁革无所事事的捕盗典史等冗员,以及由富家子充任的哨官、盘诘骗财的隘官等,解决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现象。除了军政所需的柴马俸粮外,待客酒席、衙门诸人的常例等都应统统革除,不能增加百姓负担。他在自己权限范围内严格执行,防止官吏利用职权枉法作弊。经过大力整顿,县衙冗费无不裁革,冗官亦大量裁减,民众欢欣鼓舞。

张魁、张豹是兵部尚书张鏊的宗族子弟,到兴国购买木材时,挟势骗财,欺压山民,引纠纷。海瑞差衙吏将他们押解到官衙审理。经查实,张氏兄弟并无枉屈,理应受到法律惩罚。张鏊急如星火,致书海瑞求情被拒,又到处散书柬,过往赣州的士大夫都为张魁两人请托,部院赵推官等人批允释放。海瑞与巡抚吴百朋据理力争,要求更改批文,据实陈说张魁两人的罪行及其查访经过,痛斥当时官场上的不正之风,认为“有官守者,不可与俗同谋同道也”,“法可执于庶民,不可行于乡宦”的弊端应当革除。最终吴百朋等无可辩驳,不得不将张魁两人按律处置。

海瑞忧民爱民,深知百姓生活不易,曾在兴国写下“春耕勤力望秋收,得遇年丰减却愁”的诗句。他重视农桑,作《劝农文》,劝课农桑,给农民稻谷种子,大力兴修水利,减轻水旱灾害带来的损失。在回龙村,他令人开凿水陂,可灌溉千余石田亩,后世称为“海公陂”。他又继承前任知县卢宁的未竟事业,在县城南二里许修建水坝,并动群众在坝上种植松树万棵,以保护水口,大大减轻了洪水灾害,百姓将之称为“海松坝”。

四、直言进谏震朝堂

嘉靖四十五年,海瑞出于忧国忧民之心,向世宗上奏《治安疏》,此举在当时可谓引了轩然大波。

海瑞看到嘉靖帝在位后期,迷信巫术、不理朝政,致使国家纲纪弛废、民不聊生。他深知自己作为臣子,有责任直言进谏,以正君道、明臣职,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力量。于是,海瑞奋笔疾书,写下了这篇名震朝野的《治安疏》。

在《治安疏》中,海瑞毫不留情地批评了嘉靖帝的种种弊端。他指出,嘉靖帝锐精未久,便被妄念牵引,一意玄修,追求长生不老,而对国家大事和百姓疾苦不闻不问。富有四海却不珍惜民脂民膏,反而侈兴土木,二十余年不视朝,导致纲纪松弛。名爵滥授,二王不相见,猜疑诽谤戮辱臣下,乐西苑而不返宫,这些行为使得天下吏贪将弱,民不聊生,水旱不时,盗贼滋炽。海瑞更是直言“嘉靖者,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将嘉靖帝因崇道求仙的恶果全抖了出来。

海瑞的《治安疏》写得洋洋洒洒,通俗易懂。他从政治和伦理的角度,对嘉靖帝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在政治方面,他指出嘉靖帝不是一个好皇帝,而是一个迷信神道的昏君。在伦理方面,他批评嘉靖帝任意怀疑、屠杀臣子,是为不君;长期与皇后分居,是为不夫;对亲生儿子毫无父子之情,是为不父。这君臣、夫妇、父子之三纲,嘉靖帝连一纲都未做到,别说没资格做个英明的君主,就连一个普通的孺子也不够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群英荟萃合集请大家收藏:(91919191)群英荟萃合集更新度。

《治安疏》呈给嘉靖帝后,嘉靖帝还没有看完就气得龙颜大怒,当即把奏疏摔在地上,气急败坏地喊人把海瑞抓起来。但当他得知海瑞在上疏之前,已买好棺材,和妻子诀别,奴仆也都遣散,便感到意外。他起身又把奏疏捡起来看了一阵,长叹一句:“这个人可与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虽然嘉靖帝没有立即处死海瑞,但还是把他下狱,却不审不判。

《群英荟萃的意思》第231章 海瑞(第1/2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