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范成大出生于官宦世家,这为他的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幼聪慧好学的他,在14岁时便展现出非凡的文学才华,遍读经史,缀文赋诗,文采风流。然而,命运的转折突如其来,母亲的去世让他陷入悲痛之中。随后,由于科举制度的规定,在服丧期间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范成大不得不暂别仕途之路。
他带着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寄居在昆山的荐严资福禅寺,自号“此山居士”,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苦读生涯。在禅寺中,他远离尘世喧嚣,一心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中。这十年,他不仅积累了深厚的学识,更磨砺了自己的意志。
十年的时光,范成大在禅寺中度过了无数个日夜。他以唐代诗人的名句“只在此山中”来自称,仿佛与外界隔绝,却又在内心深处不断探索着人生的真谛。这十年的沉淀,为他日后的科举登科和辉煌仕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科举入仕之路
(一)徽州为官展才情
范成大在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后,担任徽州司户参军。在徽州任职期间,他充分展现出自己的才情与抱负。范成大游览了邻近的宁国、宣城、繁昌等地,创作了一系列描绘自然美景的诗歌,如《游宁国奉圣寺》《自宁国溪行至宣城》《题金牛洞》《隐静山》等,共计122诗歌。在这段时间里,他结合苏轼、黄庭坚的遗风,逐渐形成了自己婉约而犀利的诗歌风格。其诗作既有着苏轼的豪迈奔放,又有黄庭坚的严谨格律,在诗坛上与杨万里、6游齐名。
范成大在徽州的经历,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里的山水风光、人文历史,为他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徽州的美丽景色,同时也表达了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和同情。
(二)入杭为官多贡献
绍兴三十二年,范成大调任临安做京官。在临安,他担任了多个重要官职。最初,他在太平惠民和剂局任职,负责管理药品制作和质量,同时帮助穷人。此后,他又担任了点检试卷官、编类高宗圣政所检讨官、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国史院编修官、着作佐郎、尚书吏部员外郎等职务。
在临安任职期间,范成大不仅在文职岗位上挥了重要作用,还积极参与政事。他从文职部门转入政事部门后,推行了一系列利民政策。他关注民生,致力于改善百姓的生活。例如,他积极推动药品管理的规范化,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为百姓的健康提供保障。同时,他在编修史书等方面也做出了卓越贡献,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范成大在临安的为官经历,充分展现了他的才华和能力。他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务实的作风,赢得了百姓的赞誉和朝廷的认可。
三、出使金国显气节
南宋时期,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宋孝宗乾道六年,范成大肩负着重大使命,踏上了出使金国的艰难征程。此次出使,他的主要任务是请求金国归还北宋帝王陵寝之地,并希望更定受书之礼。
当时的南宋,在军事上相对金国处于弱势,此次出使可谓困难重重、危机四伏。然而,范成大毫不畏惧,毅然决然地接受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他深知此去可能有去无回,但为了国家的尊严和荣誉,他义无反顾。
在金国,范成大面对金国君臣,慷慨陈词。他以坚定的语气阐述了归还陵寝地的理由,强调了两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宋朝的合理诉求。金国君臣被他的勇气和言辞所震惊,一时间大殿之上落针可闻。但很快,金国皇帝完颜雍便反应过来,怒斥范成大。范成大毫不退缩,他表示若任务完不成,回去也是死路一条,不如死在此处。
尽管金国皇帝和群臣愤怒不已,有人甚至主张杀了范成大,但最终完颜雍并没有采取极端措施。范成大此次出使虽未能完全达成目标,但他展现出的气节和勇气,赢得了朝野上下的赞誉。
在出使金国的过程中,范成大还撰写了《揽辔录》。这部作品详细记录了他的使金行程及见闻,为后人了解当时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揽辔录》中不仅记载了金国的风土人情、政治制度,还描绘了沦陷区百姓的生活状况,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同情。
范成大的出使金国之举,彰显了他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他以一介书生之躯,在强敌面前毫不畏惧,为维护国家尊严不惜一切代价。他的事迹激励着后人,成为了南宋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四、南宅交广展作为
范成大在南宋的政治舞台上几经波折后,被安排到桂林担任静江府知府兼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肩负起广西地区的政治军事重任。
乾道八年的腊月七日,本应阖家团聚的时刻,范成大却从苏州出,踏上了前往桂林的漫长征程。这一路充满了艰难险阻,疾病、恶劣天气以及劫匪的威胁始终伴随着他。在《骖鸾录》中,范成大至少三次提及自己的病情,在兰溪时“九日,大雨。连日小舟趴湾,病倦。”;在萍乡,“二十七日,二十八日,皆泊萍乡,咽痛,缓程以求医。”;在南岳,“余病寒,不能风雨中登山,遂还”。这些病情不仅改变了他的行程计划,还让他备受折磨。然而,最让他难过的是行至浙江余杭时,徐姓乳母病重,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最终不得不将乳母留在张氏妹妹处。此外,风、雨、雪等恶劣天气也让行程极为艰难,“二十九日,晚复登舟,大雪不可行。”“夜,大风急雪,顷刻积盈尺。篷窗摇荡震压,终夕危坐,以须其定。”“自离宜春,连日大雨,道上淖泥之桨如油。”在洞庭湖一带,他还要与劫匪斗智斗勇,行至邬子口时,得知此地是“匪区”,“非便风张帆及有船伴,不可过。”可偏偏又逢大雪,不得不停下来。但范成大不失赤子之心,仍然如期走完了这段长达三千余里的行程,于次年三月十日抵达桂林,“入城交府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群英荟萃合集请大家收藏:(91919191)群英荟萃合集更新度。
范成大一到广西,便展现出不畏权贵、兴利除弊的风范。他仁政爱民,关心民生与农业展,看到百姓生活困苦,尤其是在税收和盐政方面的问题,他积极提出解决方案。广西资源贫乏,税收多依赖卖盐,但当时运盐的衙门把利润都拿走了,地方县邑为创收,就采取提价限购等手段高价卖盐,百姓苦不堪言。范成大提出“可以强制减去漕司强取的数目,以给各郡县使之宽裕,那么科卖抑配可以被禁止。”朝廷采纳了他的意见。此外,他还修复角沟、朝宗古渠,使民生受惠。在马政方面,针对买马及损马的弊端,他提出四点建议,其中第一条就是择精明干练、清正廉洁的官吏负责买马事宜,杜绝“为招马官者,尤与州县相狎”的现象重演。朝廷采纳了范成大的建议,几年之后,广西每年买马任务,多完成125o匹,可见其治理马政之效。
在军事方面,范成大针对辖区缺兵少将、士兵孱弱不堪、吃空饷严重、军政堕废等弊端,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一是选拔折冲御侮之材;二是加强练兵,杜绝吃空饷;三是利用盐利购置战马;四是学习蛮人兵甲之制。对于广西瑶人的劫掠问题,他将官军全部撤走,专用边民和近山的瑶人,分为五十五个团,教他们使用兵器,训练成军,使其可抵御小规模的劫匪,增强军事力量。又开设博易场,让瑶人可以用山货、滑石、沙板等交换大米等日常用品,缓解瑶人生活困难。在一些重大节庆,还邀请瑶人领来一起庆祝约誓,加强交流,增强民族认同。范成大在桂期间,瑶境安然。
在公务之余,范成大乐于与友人放浪于山水之间。他游览了桂林的众多美景,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和题刻。如与同僚游栖霞洞,赞叹洞内美景如梦似幻,称“仿佛桃源犹舞凤,辛勤李白谩骑鱼”;与友人在訾洲岛宴游,感受“飘飘竹雨润轻裘,袅袅松风系小舟”的雅意;对象鼻山水月洞的奇景,他作铭颂赞,尽抒对桂林山水的无比喜爱之情。范成大虽酒量不佳,却一直乐于找寻世间的美酒。他在《桂海虞衡志?志酒》中对桂林三花酒钟爱有加,称“及来桂林而饮‘瑞露’,乃尽酒之妙,声震湖广。则虽‘金兰’之胜,未必能颉颃也。”
范成大在桂林的两年时间里,勤政为民,为广西地区的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事迹不仅在当时受到了普遍的好评,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
五、文学成就耀古今
《群英荟萃cp》第186章 范成大(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