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第277章
方子晨无所谓的摆摆手:“不会,我有分寸的。”
这话他说的信誓旦旦,但心里也有点没底。毕竟乡试可不是开玩笑的。
以他目前的实力,能考上,但名次一定不会太好。
乡试有多难,看整个扶安镇和底下大大小小差不多几十个村落,除安和书院院长外,一个举人爷都没有,就晓得了,而且,乡试为何定为三年一次?
一是因为科举考试性质不同,其选拔的是官员,不是每年都需要那么多官员。
而且古代选官途径很多,并非完全靠科举,还有许多其他选拔人才的方法。
比如国子监,国子监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是古代官员重要的孵化器,但里头大部分只有七品以上官员子弟才可入学,少部分是一些特别出众的英才,招生名额也不多。
除了国子监,还有从属于国子监的太学,这里也出人才。
还有举荐制度,就是推选人才,使埋没的人才得以重见天日。
每个人都想着鱼跃龙门,因此每年参考的学子犹如过江之鲫,朝廷不需要太多的官员,但又不可能下令不许人科考。为求制衡,只能加大卷子的难度。
因此,乡试就成了竞争最为激烈的一级考试。
而且,乡试如果一年一次,以古代的生产力,难以组织和管理大流量的“科考群体”。
生产力受限,是古代科举考试三年一次最重要的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组织管理能力跟不上,朝廷与学子们都难以应付一年一度的大型科举考试。
其次,科举考试的时间跨度太长。乡试一般在当年9月进行,称“秋闱”;会试一般在次年2月考,乡试与会试之间相隔六七个月,这六七个月都是古代学子们的“高考季”。
乡试在州城里考,但会试和殿试乃于京城开考,古代交通不发达,路遥车马慢,所以需要提前几个月就上路。
对考生来说,他们把提前上路称“赶考”,赶考途中,长久地呆于马车上,风雨兼程,疾病侵扰,各种艰难苦痛够你受的。另外,科举赶考花费巨大,常有人倾家荡产,然行至中途盘缠用尽的人比比皆是。所以,一般的考生忍受不了一年一考,三年一考倒是可以。
另一方面,对官员来说,科考时节,日子更难熬。礼部的官员首当其中,他们要忙得焦头烂额;乡试、会试、殿试三场考试,每一场都要先遴选考官、制作考题、布置考场,然后监考、评卷、放榜、录用……而且不只是礼部官员忙,因为科举考试是国考,其它官员也要全力协助,大量官员长达半年的时间忙于科举,这就影响了其他重要的行政事务了,所以,朝廷也受不了一年一考。
每年科举,人数既多,时间又长,给考生与古代政府都带来了巨大压力。
科举虽是难,而且虽然最终录取人数少,因此是逐级选拔的,难度依次递增,有些人一辈子可能都止步于院试或乡试。
除此之外,乡试是科举里最重要的一个分阶岭。而且它还是会试、御试的必要阶梯,乡试完了,紧跟着又会试殿试,期间虽有几月,但这几月大多是要花在赶考的路上了,三年时间里,学子们不仅要学习乡试的内容,还有会试及殿试,都学完了,大概也就需要这么多的时间。
方子晨原本就心急想吃热豆腐,他比其他人已是少了两年时间,如今不仅要赚外快,还要教导儿子,能学习的时间就更加的少了。
但总不能把孩子赶山上去当猴子或放养啊!孩子虽不是他一个人的,可赵哥儿是有心无力,他就能者多劳吧!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大不了他就少睡些嘛!
年轻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
把孩子交给其他人,他都还不怎么放心呢!就说吴老,虽学识渊博,但他教出来蒋县令,是个好官不错,但······实在算不上一个好丈夫,好父亲。
他做官做得好,可做人就是一败涂地了。
方子晨也不晓得如何评价他,不过蒋县令这般,吴老未曾训过他,想来也是觉得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男儿志在四方,后院之事,不多过问也属常事,若古大丫的儿子不死,张怀妮不帮张怀文求情,吴老怕是都不会干涉。
方子晨不晓得是他人的家事不好管,还是吴老持着一种无所谓的大家都如此的态度漠视这么多年,但方子晨觉得,让他看着一个女人受这般委屈,看着小人猖狂,他是怎么都不可能像吴老那般无动于衷的,虽不是自己家的事,各家自扫门前雪,但路见不平,自当拔刀相助,他怎么的,都要刺人两句。
吴老都这样,其他夫子怕是更迂腐不甘了。
儿子送去给这样的人教,他都不放心。
做官为民什么的都是次要,是个人,他首先要学的,就是学做人。
若是不孝父母,不尊妻儿,不护子女,那便是枉为人。
人都不是,还谈什么官。
还是自己来,他思想觉悟高,儿砸跟着他,学习新思想,学做新少年。
《夫郎家的现代小相公免费阅读笔趣阁》第277章(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