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
沈家学院、整个三合镇,乃至四国境内都在纷纷议论着这个消息,都在揣摩这个“三合旬报”到底是个什么好东西,让沈家旗下所有的店铺和人员都大力推荐,明明这个东西他们跟所有人一样都还没有见过,不过沈家做事历来是无宝不落的,因此虽然很难理解,但是很多人还是不由自主的想着这件事。
沈在劫当初说要开办报馆,发行报纸,并且把整体的操作要点和文学院以及其他学院的志愿者一同详谈后,所有人都是干劲十足,但是报纸这个东西除了要有实力之外还需要持续的稿件来源,毕竟它是要一期期持续发行的,所以一批固定的作者和广泛的消息来源才是至关重要的,而沈在劫有心想让沈家学院的学生们大干一场,因此除了技术上的指导外,并没有多加干预。
对于沈在劫定下了的“三合旬报”一万份创刊号,报馆所有的人都有些惴惴不安,生怕报纸引出来卖不出去砸在手里,辜负了小沈校长的信任,但是事实证明,他们的辛苦没有白费,创刊后第一天卖出去将近两千份,第二天仅剩与不到两千分,第三天一早就被抢购一空,后续不断地前来问是否还有报纸的为数相当可观的人数足以证明他们的成功。
等到第三期发行的时候,几乎在发行的第一天上午就被订购一空,不少商贩登门请求代理销售有“三合旬报”,本地几乎所有家中有人识字的家庭都订购了“三合旬报”,而有些人更是看准商机,直接购买大量的“三合旬报”带到其他城镇加价销售…。。
似乎是在一夜之间,看报纸成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不管是有钱人躺在塌上,一边品着美食美酒,一边看着报上的各种新闻轶事,还是普通人家拿着报纸蹲在厕所里打发时间,看报纸无疑迅速的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报纸更是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样东西,而三合镇也因为“三合旬报”彻底的扬名天下。
报纸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不仅仅是它满足了人们对于获取信息的需求,更是因为它本省的丰富多彩,新闻事件版、休闲娱乐版、名人访谈版、百科知识版、趣味插图版、故事连载版、笑话寓言版……
一份报纸的内容几乎满足了这个娱乐贫瘠的时代的人们的所有需求,甚至还有一些日常生活小窍门,因此就算是那些不识字的家庭主夫们也经常会请附近认字的孩子们帮忙读报什么的,这也催生了一种特别的职业——读报人。
这一点沈在劫一早就料到了,沈从心也在报纸推出前有意无意的对接触到的老师和学生提过,可以选一些人定时定点的为不识字的乡亲街坊们读报什么的。
但是两个人没有料到的是,如今的三合镇早已不是十年前的三合镇了,尤其是沈家学院开办以来,这两年来三合镇俨然已经是天下学者趋之若鹜之地,不少的隐士名流也纷纷慕名前来,而“天一阁”更是为她们提供了优越的交流环境,三合镇的风气可以说是当今之世最为开放,也是最为包容的,而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思想也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见解也逐渐形成。
但是辩论或者公开的交流并不是这个世界的主流,这些新的思想和意识的碰撞一般也都是一些熟识的学者间私下的交流辩论,但这样封闭的文化环境对于整个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并不是什么有利的事情,但沈家人本身对此并不敢兴趣,一直也没有参与进来,最多也就是指导他们在学院组织一些小社团,方便他们同好之间的交流和提高。
就在这个时候,读报人这个职业出现了,一开始它只是为不识字或是识字不多的人提供了不少的便利,后来有些酒肆茶楼还专门请一些有名的读报人去自己的茶楼酒肆定点读报,也算是招揽客人的一种手段。
但是如果仅仅是照本宣科的把报上的内容读出来,那这些读报人也不会专门请去读报,既然被人花高价请去读报,那就一定有他们的价值,而他们的价值就在于她们读报的方法与众不同。
第四十四章
学院发展进行时2
三合镇上的读报人,不管出身如何,来自哪里,但这些人既然可以流利的通读报纸,那起码也算是个读书人,而只所有有些人能够在众多的读报人中脱颖而出,被各大茶楼酒肆请去读报,唯一的原因就是因为她们读报的方式与众不同。
最初的读报人几乎都是照本宣科的对着报纸一板一眼的念出来,达到的充其量也只是传达信息的作用,但是“三合旬报”有各种不同板块组成,信息量非常的大,这些读报人对于不同的板块也各有偏好,有些喜欢关注四国内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有些关注各地的名人轶事,有些对于百科知识兴趣甚浓…。。
其实对于报纸内容的不同偏好是人人都有的,但是其他人并没有一个公开的渠道可以让大家都知道,而这些读报人则不同,他们无意之中将“三合旬报”逐步细化,并在读报的同时试着加入自己的见解或是解读,有时还会几个人一起读报,并对报纸的内容发表各自的看法,并对其他人的不同见解提出质疑。
这种读报的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很多本来可以自己读报的人,也忍不住加入进来,他们的加入到不一定是为了听,更多是想跟这些读报人一样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合镇经过这今年的飞速发展,本身已经成为四国,乃至于这片大陆上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发展的集中地,更有最为自由和包容的文化氛围,新的思想也逐渐形成,但唯一缺少的就是一个公开交流的平台。现在这些读报人在读报的同时对报纸上的文章发表自己的评论,互相间交流不同的见解,甚至当众对进行激烈的争论。
而这一切就是对这个世界影响极其深远的“辩学论政”大潮的开端。
读报人职业发生的美妙偏差提升了他们的地位,那些见解独到,又广受听众好评的读报人会被各大酒楼邀请也就不足为奇了,而这些人有时还会请她们的好友前来助阵,有时酒楼还会专门请一些见解迥异的读报人来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结果自然是三赢——酒楼生意好,读报人知名度上升,客人听得高兴又能长长见识。
读报赚钱也许不是每个读书人都愿意做的,但是改为“辩学”的话,却是人潮如织了,就在“三合旬报”发行两个月之后,三合镇上出现了第一个专门的“辩学”茶肆,专门招待各方学子,并提供场地让她们一展所学,让不同的思想和文化进行正面公开的碰撞和交流。
沈家学院就不用说了,各种大小型辩论会常年不断,教室里、宿舍里、林荫下、小路上,几乎随处都可以见到三五同好引经据典、各抒己见,激动时也会争得面红耳赤,有时甚至双方当场拂袖而去也不是没有,但是往往几日过后又能见几个人一起讨论的热火朝天了。
《独善其身出处》第63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