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
这一年里,奥地利完全陷入战火,曾经得以容身的维也纳也再也没有我们立足之地,家园被毁、亲朋好友相继失散,至爱之人也失去了联系,甚至连叔叔在进入了中国人常说的“知天命”的岁数也不得不被征召入了“国民冲锋队”,为纳粹德国最后的苟延残喘而卖命,最关键的是剩下我们这一大家子老老小小要吃要喝,套句莎士比亚的名句,究竟留给我们的是“生存还是毁灭?”
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现实一度让大家头疼不已,但是不都说人的承受力就象橡皮筋一样,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吗?所以越是艰苦的环境,也越是能磨练人的意志。
就在叔叔被征召走之后,我们开始在奥地利边境小镇艾森斯塔特艰难度日。我和翠希在这座尚未完全受到战火波及的小镇上靠每天四处打临工赚些小钱维持着一大家人的生计。丽佐已经到了临产期,皮克太太为此更是寸步不离地守着她,小威尔在此刻也象是长大了好几岁,总是乖巧的帮着皮克太太照看着比自己小的小弟弟。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我们的生活也从最初的茫然无措逐渐走上了正轨,全家人也在这种生活的压力下与无尽而漫长的煎熬中送走了1944年的圣诞节,在皑皑白雪中迎来了1945年。
刚过新年没几天,在好心邻居的帮助下,丽佐在小镇上平安的生下了她与洛克的第二个孩子,又是一个小男孩,当我们大家抱着浑身红扑扑,皱巴巴的小婴儿争相亲吻他时,都禁不住喜极而泣。
这些年来,看多了生命在战争中的脆弱与易逝,更是让我们体会到了生命的无比珍贵,而这个在此刻诞生的小生命,就象给我们大家带了希望一样,让我们看到了生生不息的命脉延续,更让我们感叹生命的奇特。
当时我们的心中都暗暗地发誓,即使自己过的再苦,再难,也一定要让这些孩子们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于是,经过大家的商议,决定给这个小宝贝起名为“艾森”,在德语中“艾森”是吃的意思,起这个名字不但是为了纪念他出生在这座充满人情味的小镇艾森斯塔特,更是为了让他今后永远不再过这种食不果腹的艰苦日子,长大之后有吃有喝,能过上吃穿不愁的生活。或许这个孩子长大后会怪我们这些大人的出发点太过实际,或者埋怨我们替他起的名字太没有新意,老土又难听,但是这却是我们心中对孩子抱有的最大希望和美好祝福!
在小镇上与左右邻居一起生活的久了,在逐渐的接触与了解中,尤其是在丽佐生了孩子之后,我从来没有象这样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患难与共的脉脉温情,也更是感受到了人性中那与生俱来的善良之心。
在中国,三岁萌童必读的《三字经》上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其实在这样炮火连天的艰难岁月中,大家守望相助,互相扶持,共渡难关,人性往往更能闪耀出美丽的光芒,一如我们刚刚出生的时候,秉性纯良。
小镇上的淳朴居民对我们这些来自大城市的逃难之人给予了不少无私的帮助,见我们人多,又有孩子和孕妇,时常好心的接济一些食物、衣服和过冬用的碳火;丽佐生产之后,有时见我们要顾大又要顾小忙不过来,无法分身再照顾另外两个小孩子,他们还好心地替我们照看孩子,对他们而言,或许这些只是绵薄之力的相助,可在我们心里却留下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原本互不相识的人,互相都没有丝毫的血缘关系,可现在却亲密的比自己的亲人还要象一家人,正是“冬天饮冰水,点滴在心头”,怎么能不让我感动?!其实这些居民他们本身的条件也并不都富足,充其量也不过只是尚能果腹而已,但却在如此特殊的战争时期,向我们这些外乡人伸出援助之手,比起大城市里人们惯有的冷漠来,简直有如天壤之别。有了他们的帮助,我越发觉得自己心中充满了希望!
于是,我们在这座如同“世外桃源”般的小镇上,和这些善良淳朴的人们一起坚强而和谐的生活着,我们都在等待,等待战争结束那一天的到来,等待我们的亲人、爱人的平安归来……
如果说一个国家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发动起两场世界大战是一个“伟大”的“创举”的话,那么把未成年人以国家征召的方式集体送上“保卫祖国”的战场,恐怕这又是这个国家在世界战争史上的又一触目惊心的“创举”了!让这些未成年的孩子去为一个已经注定失败的战争去送死,这又何尝不是民族的耻辱!
其实,综观历史发展,从冷兵器作战时代的刀枪剑戟,长矛盾牌到今天飞机、坦克、火箭这些高科技对抗,决定战争最终胜负的关键要素始终不外乎三种:道义、技术和资源。纳粹德国的扩张行径首先已经输掉了道义,输掉了人心,在资源方面又存在着人力和物资方面的严重先天不足,根本无法胜任长期的拼耗。
单从这些致命缺憾上讲,德国如想取胜,必须依托先进的技术、战术和装备速战速决,力求在短时间里夺取尽可能大的土地空间、借以获得维持与众多强国长期对抗所必需的物资和劳动力资源。一旦闪电战受挫,在兵源和物资补充方面均具压倒优势的美、苏等大国面前,小小的德国战败就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了。
在二战开始前期,希特勒的确利用闪电战做到了这点,欧洲诸国的相继沦陷使得德国在资源和兵力上得到了极大的补充,曾经一度掩盖住了这个早就存在于德国的严峻现实:以德国的战争潜能,根本不足以打赢任何一场世界战争!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以来都有德军的高级将领不断反对希特勒的扩张计划,反对他不断的挑起战争的最大原因。
但是可惜的是,夜郎自大的希特勒被面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坚持绝对服从和绝对权威的他不愿意听从他手下的这些将军、元帅们提出的建议,他看不到这些潜在的危险,于是他去招惹了在后来带给他致命一击的苏联。
苏德战争一开始,德军在人员补充的问题上就已经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尽管在战争初期,苏军方面的人员损失要远远大于德军,但是拥有2亿多人口和全世界最广袤土地面积的苏联具备极强的兵员和物资补充能力,他的后备兵源源源不断的被送上战场,人员素质和装备也在战争中不断的提高,而德国连同被其兼并的奥地利和捷克苏台德地区,全部加在一起也不过8000万人口。即使德国在战时一直刻意强调鼓励妇女多多生育的政策,又炮制出了令人发指的“纳粹婴儿”计划,但那也不过是杯水车薪,就算再增加几十万、几百万的婴儿,也是于事无补的。
而在此人口基础上组建的德国国防军、党卫军除一部分必须要防卫本土外,还要使用大量兵力来防守德国在欧洲各国的广大占领区,在此条件下和庞大的苏联作战,兵源的及时补充和军队素质的持久保证都变得捉襟见肘,极为困难,这无疑是螳臂挡车,自找死路。
《盛开在奥地利的梅花免费阅读》第244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