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
刚刚虞公说不肯动鸾心,是因为家妹无靠。那么反过来,亦是相中的。温氏兄妹相亲,长安城是多人皆知的!
这算是给了所有人一个最好的下台阶和上台石。
一时有诸多人欲接话,不想太宗再一次语出凌利:“朕猜亦是这个。不过……”停了停,看向起居郎,然后龙目中渐自浮出一股顽意来。后笑着看向躲在阿兄身后的温二娘:“二娘愿意何人为汝阿嫂?说出来,朕现在便为汝做主。”
巴陵糊涂了,父皇这是何意?
若真有心护持温氏,为何把皮球又踢到温氏手中?若温二娘说出长孙氏外的名称,岂不还是为温家惹上祸患?
殿中这下便连内侍眼光也皆盯到了温娘子面上,竟比适才瞧稀丽模样还是注目。温二娘让盯着有些讪讪,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阿兄,起居郎闭目不语。而后这泼猫为难了,左看右看,把殿中相干的贵女皆看了一遍不说,还又对号看各家父兄。眼中评审估量之意,明明显显。
太宗趣味,也紧盯着温氏目光左看右看,尤其在温二娘在长孙氏与裴韦几户身上打转时,更加盯看。御面上仍是笑意,龙目却有了几分森然。然后,温二娘终是不再打量了。低头想了一会儿后,终是抬头:“臣女愿洪梨为温家冢妇。”
语声清亮,而后满殿之人尽皆呆了!
第115章正其名
温家起复不易,虽有圣上恩宠,可若要在长安立足扎根,最利便处莫过于联姻。又因温氏兄妹二人皆有好处,是故便是联姻怎样,也多有面上光亮的言辞用以修饰。今日种种,温二娘婚事虽圣上还未拍板,可以目前情形来看,大许是花落程家了。一小姑嫁至如何,原也并不是今日计划中最重要之事。虞公娶妇何家,才是万中瞩目。虽有长孙太尉势在必得,可是其余几家也不是没有机会。
谁会料到太宗最后居然会让温二娘出头?让一小姑替阿兄说话,便是无甚道理,或者得罪些人,也算可以挽回?圣人是做这般想的么?想不出其它理由。然后……温二娘居然属意尉迟洪梨?
纷纷眼神扫向尉迟宗,偏那人受惊比其它人还多,目瞪口呆完全说不出话来。
至于中选那小娘子,也呆掉了。
尉迟宗还或许会装些一二,可那小娘子怕是装不了许多的,更否论这样大好的婚事便在眼前……难道尉迟家果不知情?又难道是这温二娘‘少年意气’?
殿上悄悄,连太宗都楞了半天才反应过来:“二娘果真中意?”
温二娘点头,当然不忘看了一眼阿兄。起居郎仍旧闭目做装死模样,仿佛这些人说的根本不是他的婚事如何。
太宗疑惑的看了看那角落中,容貌虽也娇艳,却并不出奇。文才风流等也从不曾听说过的小娘子!甚迷糊,又问了一句:“二娘果真中意?”
这次温二娘好象回过点味来了,垂立身形笑道:“果真中意。”
“不是玩笑?”太宗居然又加了这么一句,巴陵听得想抚额。可那温二娘居然再次言之凿凿:“确是认真。”
这次太宗肯定了,看看起居郎那模样,有些不是滋味了:“二娘为何中意?说出理由来与朕听闻。”言下竟大有不悦意思。尉迟宗身上直冒冷汗,他当然希望这门婚事能成,可若圣上不悦,那洪梨以后还怎么嫁人?关切看向那厢女儿,可阿梨已经垂下头去,看不真模样了。
圣人要理由,自然不能不给。温二娘似乎沉言想了一想后,挺腰回叙:“洪梨有三大好处:第一、不慕虚名、甘舍已利。其二、依理而为,至亲孝善;其三,义气相投、敢作敢为。此等女儿,温氏自当求之。”
好大的三顶帽子!太宗听得来趣:“仔细说来。”
那有什么可以仔细说的么?朝臣内眷可都是明白其中故事的,只是这帽子到底扣的有些大。尉迟家那事,虽可以高解成温二娘这般,却也可以理解成裴夫人以退为进,逼杀庶子。只是那样传闻虽说流于长安数久,却因前头窥基出家之事,无可倚仗,多人不信。反倒是多人怀疑裴夫人那庶兄心怀叵测,奸佞狠毒者多。更有鄙视尉迟宗惧裴氏强权,无骨色胆。今日这温二娘把这事搬到大明宫来说,难不成还有别意?
崔贞慎几乎是强忍着笑去看程处弼,果然见其面上青青白白的,颜色十分奇怪。
仔细说来?这个宝袭最擅长了。当下笑了微甜:“洪梨家事,圣人耳聪目明,不用臣女再述。孰是孰非,是他人家事,外人不好定论。”房陵听了冷哼,这小姑倒是会说嘴两面光。头才歪开,就觉旁边临海扯衣,顺势看过去,就见清河立在皇兄身边,眸若利剑。
那头温二娘仍是滔滔:“圣人有云:子不议父罪。多年具体情由,洪梨怕是并不知晓。可眼前情形却是再明白不过。阿爷升职受用,阿娘出门之后却只有靠妆奁度日。若论富贵,若讲前程,圣人以为,洪梨随母而居,是否称得上不慕富贵,甘舍己利。”
“亦或者可解之不孝!”
房陵公主插话,十分不甚客气。
可那温二娘却半点不恼:“公主所言,亦有道理。只是公主大概不知,尉迟将军家中还有一双子女可尽孝道。但裴夫人膝下却只剩洪梨。孝义共为父母,若只顺了有官在身的父亲,却忘了独居无子的阿娘。那么,这孝是否有些功利味道?”
房陵一时卡住,而后又道:“若真有孝义,该当劝和双亲,一家和乐。”
理是正理,可到底说话这位不配此言。连太宗眼中都有笑意,更何况别人,只是碍着公主身份,有所顾忌尔。房陵自然看出,更加不悦,可那温氏面上却仍然甜甜,不见半分不敬:“公主慈悲,原是好意。只可惜,一番好意,却无适宜家境。臣女曾问过裴夫人,何故非要相离?便看在洪梨份上,亦该多作忍耐。为人母者,为了儿女,有什么忍将不下。裴夫人气不能成言,还是仆妇相告,臣女才知其中关窍。”
《bao唐》第199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