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欢迎您!
蓝雨小说 > 其他类型 > 庆丰年古筝 > 第537章

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

邓府之内,方氏一看麻花很快飞没影了,忙问,“咱们这得赶紧跟上吧?”

“夫人不必着急,若是找到了,麻花儿会回来报信的。”钱灵犀镇定自若的转而吩咐,“去给加菲把面条热热,人可以不吃饭,它可不能不吃。”

方氏这才知道,温心媛闹得人家连午饭都没吃,急忙叫个管事婆子去准备一桌上等酒席,一会儿打算亲自向钱灵犀赔罪,又让人把羊车准备充足,待会儿好去追寻真凶。

当加菲啪嗒啪嗒吸溜着面条时,麻花儿又飞回来了,稳稳落在钱灵犀手上。

抬手摸摸,钱灵犀问,“找到了?”

麻花儿不吱声,只是顺着她的胳膊又往肩头上走,钱灵犀微笑,“看来是找到了,那你过去看着,记得机灵点,别让人瞧见你,否则说不定就带着狗儿跑了。”

麻花儿不去,拿毛茸茸的小脑袋在她脸上讨好的蹭蹭,钱灵犀无奈笑笑,“小馋猫,行吧行吧。”又掏出小袋子,喂它一块肉脯,麻花儿这才心满意足的飞了。

温心媛看得很是怀疑,就凭她家这两只吃货,能找到那条死狗?

可事实证明,这两只吃货确实有两下子。

别看加菲闭着眼睛躺在钱灵犀怀里不起来,但那只狗鼻子闻闻白狐皮,就不停的左嗅嗅右嗅嗅,然后冲着某个方向汪地叫一嗓子,竟是在邓府中曲曲折折指出一条路来。

眼看这越走越接近于自己的住处,温心媛一颗心怦怦直跳,在羊车内坐立不安,难道钱灵犀真的把死狗扔回到她那儿了?可她藏在哪儿了呢?

方氏却是心中越摇头,如果当真是在温心媛的屋子里找到了,那这丫头也实在是太没用了些。

眼见着离自己的住处越来越近,温心媛一颗心也越发提到嗓子眼里。多希望有人能把此事化解,否则自己真就偷鸡不着蚀把米了!

忽地,就见迎面也过来一辆车,却是邓慕华,见了她们也很是吃惊,急忙下车行礼。

眼下正是午休时分,她出来得稀奇,方氏自然问起。邓慕华倒答得坦率,“我听说婶娘中午还没回,所以心中不安,想过去看看,帮着尽些心力。”

如此说来,倒也说得过去。只是这个素来明哲保身的侄女也会主动出来找麻烦,不知所图为何。方氏意味深长的赞她一句有心,便道,“既然都到这儿来了,那就去把你妹妹也请出来,都看看吧。”

邓慕贞住得极近,很快就出来了,见母亲居然带队抓贼拿赃的浩浩荡荡到了这里,实在有些无法认同。她眼下只希望事情尽快了结,否则万一父亲回来,那只怕连母亲也要被怪罪了。

突然,领路的加菲突然冲着那几间清厦的方向汪汪叫了两声,麻花儿也攸地从藏身的竹梢掠过,瞧见那鹰落脚的屋檐,除了钱灵犀,众人俱是脸色大变。

第337章败了

邓府的秀园精巧绝伦,天下无双。

而在秀园里,最好的景致有两处,一处是给永泰公主圈起的园中园,另一处自然在主人居所附近。

就在定国公侯爷所居的正宅不远处,有一座人工堆砌的小山包,那山名叫绣球山,山上有一所清凉瓦舍,朴素宁静,仿佛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却又异样的象是在一片花团锦簇中点缀着一抹淡雅,让人见之忘忧。

这秀园最早乃是个富商为了爱妻所建,他们夫妻从贫贱而富贵,妻子为了丈夫吃了很多苦,而丈夫也没有失了良心,在富贵之后仍然一心一意待着妻子。所以这处离主屋不远的绣球山上,最早是依着他们贫穷时的故居所建的茅屋,夫妻二人时常携手登山,站在高处眺望整个府中的美景,忆苦思甜,愈加恩爱。后来妻子过世,丈夫不胜悲痛,就把这里又改成了草庐,时常上来悼念亡妻。

等到这宅子归邓家所有时,那所土坯茅屋早已被他们后世不肖儿孙嫌弃,夷为平地,建起高塔,镇日寻欢作乐。

邓家祖先在听说这地方的来历时,甚为感慨,当时就说,“富而忘本,数典忘祖,全不念前人艰辛,这样的人家如何能不败落?”

于是在翻修时,就专门请人将此处的高塔拆去,建成小小三间清凉瓦舍,名为数典居,以示警戒。而每旬末日,家主必亲临此处,静思其过。时日一长。此处便成了邓家家主的内书房,除了每任的邓家家主,连其他主子都一概不得入内。就是下人来打扫清理,每月也有特定的日子。

但因此处风景极好。四面皆是景,时常亲戚朋友来了,都想上去小坐。尤其是当年接驾的时候。总得让皇上来看看吧?

所以邓家就想了个办法,在这所清凉瓦舍之旁,又搭起三间小屋。只是挑土运石,把底逐渐驻高,显出如依着山势般的错落之致,顿时就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的小屋上了。

旧居朴素,新居自然也不能太过华丽。依旧是绿窗油墙,清雅不俗。但新居的四面窗户却不如旧居般用白纸糊成,而是全部采用了造价昂贵的琉璃,采光极好。而且为了观景方便,新居的四面皆有大扇窗户。无论哪个角度,只要推开窗子就能欣赏到园林风景,自然为人喜欢。

当年皇上来时,就曾在这里住过,很是中意,回宫后甚至参考了邓家的建筑图纸,也在宫中也修了个琉璃亭,可见此处精妙。

而此处因为招呼过皇上,自然身份倍增。慕名前来的参观的人就更多了。可此处因为跟邓家主人的内书房相近,故此不是挚交好友,决不接待,若是得蒙留宿之人,更是屈指可数。

《庆丰年古筝》第537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