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欢迎您!
蓝雨小说 > 都市言情 > 开到荼靡花事了烟尘过知多少 > 第18章

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

我很想告诉他们:“如果能下地狱,我也想把苏建民揪出来,叫他给你们一个交代,也给我一个交代。凭什么自己种下的因,要让我们孤儿寡母承受不能承受的苦果?”

我想应该从那个时候开始,苏紫变得沉默,越来越沉默。只是那个时候的我,怎么还有余力留心她的一举一动?

直到初二那年,她的班主任找上门,她怀疑苏紫得了自闭症,希望家长配合。我才恍然。“这个女孩成绩好是好,但我发现她一天到晚可以不说一句话。如果不是老师抽她起来发言,她那一天嘴巴都是闭得紧紧的,下课以后也不跟别人说话。后来我观察了一下,发现班上有几个特别顽皮的男孩老爱欺负她。在她板凳上滴几滴红墨水,把她的课本藏起来或者撕掉,甚至把抓来的小虫放进她的文具盒里……可她从来不哭,也从来不会把这些告诉老师。我猜想她的心理状态有点问题……”我没听完她班主任的话,心里一阵一阵地慌,什么时候我娇巧可人的女儿竟成了这副模样。

那天吃完晚饭,我看着她整个人伏在书桌上,聚精会神地做着作业。如果不是班主任的谈话,这样的场景,我应该感到欣慰才是,多么懂事听话的女儿。

“苏紫,你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妈妈说?”

“你想说什么?”她从书本的抬起头,言语之间全是防备。

“班上同学跟你相处得如何?”

“还好。”

“老师喜欢你吗?”

“还好。”

“有没有特别要好的同学?”

“没有。”

第六章放心,我不是乔世伟(5)

每一对话都密不透风,她自己织了茧,甚至连我也被隔绝在她的世界之外。

这样的状况持续到了高中。渐渐地,我发现女儿有了笑容,偶尔还会主动打破沉默,告诉我一些学校发生的事情,甚至没事的时候还能跟她的曾祖父聊天。没多久,她带回来一个女同学,高高瘦瘦的,与我们家的苏紫相比,显得更招摇一些,只是眼神里多了很多戾气。直觉地,我不喜欢这个女孩子,但想到苏紫以往的沉默与自闭,我只能默许她们在一起。

苏紫与这个叫林菲的女孩很快变得形影不离,常常带她回来吃饭,有时候也留她在这里睡觉。如果林菲在,那么苏紫的卧室一整夜的灯都是亮的。我不知道两个小女孩哪有什么多的话好说,可看着苏紫越来越开朗,我对林菲也自然好了许多。

高二那一年,我想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老师打电话告诉我,苏紫进了医院。医生说是服用了少量安眠药,洗胃以后没什么大碍。

我看着病床上的一直闭着眼睛的苏紫,眼泪就那么簌簌地往下掉,枕头两边都湿了一大块。

看到这样的场景,再多的为什么也只能压在心底。只听得班主任讲,她突然上着课就昏到了。为什么会服用安眠药,没有人知道。

三天之后,她出院了。我小心翼翼地伺候着她,一心等着她心情平静后能告诉我事情的始末。

那一天晚上,我辗转反侧,我不知道我的女儿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她的胃里会有安眠药,医生说只是少量,不足以造成什么严重的伤害,如果她真有什么轻生的念头,怎么可能会选择在课堂上发作?

一连串的疑问扰得我心神不宁,半夜起床,我发现她房间的灯还没关,我走过去想叮嘱她几句,敲了半天门,她也没有反应。

用钥匙把门打开,床单上竟是一滩殷红……

这还是我的女儿吗?在她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在医院里,醒来后她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妈妈,你不要问了。我以后不会了。”我欲言又止。她的世界翻天覆地,那我呢?又何尝不是被她弄得翻天覆地。

你们都想一死百了,你父亲如此,你也如此?那我呢?我算什么?这真像冥冥之中的诅咒,诅咒我命该如此?

我帮她办理了休学,转了学校。一年后,她直接跳读高三。那一年,应该算是最平静的一年,安安份份的读书,安安份份地做女儿,如果不提那件事情,或许她跟平常的高三学生没什么两样。

第六章放心,我不是乔世伟(6)

时间过得好快,回来后的苏紫已经是大一的学生了。眉目淡开了点,我想所有的一切都已经过去了,新的环境会让她忘掉所有的不快乐,我只希望以后的她,能平安快乐,就已经知足了。

(抬会,80年代中期流行的一种私募基金的形式。以抬会的形式聚集资金,会长用远远高于银行利率的利息返给会员,是不被法律认可的一种形式,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一旦资金链断裂,风险也很大。在86年的浙江一带,曾经有一个月,某个小城市,就发生过84人自杀,157起绑架案。全是因为会长跑路,或者交不出本金与利息,造成的惨剧。)

回忆完。

我们对于有些无法解释的事情,称之为缘分,我们对于一些无法抗拒的事情,称之为命运。

你相信缘分吗?

你相信命运吗?

有些时候,我们闭着双眼祷告,不要发生不要发生,可事情却偏偏发生了。有些时候,我们挣扎着对自己说,不,不,不。可发现自己已经身不由己地靠近了。

苏紫回到学校的第二个星期就接到了任姨的电话。任老爷子住院了!

对于这个大家族来说,任老爷子的病非同小可,对于苏紫而言,去看望是礼节,而并非完全出自真心。这年头缺的是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难道病房前不是排起了前去看望的长龙?

《开到荼靡花事了烟尘过知多少》第18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