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欢迎您!
蓝雨小说 > 其他类型 > 大户人家下一句幽默点回答 > 第37章

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

李妈妈和绿衣急忙起身服侍着穿戴整齐,到刘氏的院中陪着聊了几句后便一同前往上房,刚好江云之去给老太爷和老太太请安,老太太心疼孙子,便只留了韩氏在一旁伺候,命人在偏厅另设了一张小桌,让刘氏带着儿子儿子一同吃饭,因季贞儿素来是和江寒之一同在枫林苑用晚膳的,此时便只略略动了几筷子,其他时间都在为刘氏布菜,而李秀云因怕上房的丫头跟老太太学舌说她不会服侍丈夫,因此一边照应刘氏,另一边又忙着替江云之布菜,自己不过胡乱吃了两口。

刘氏看出两个儿媳的不自在,也不忍让她们为难,匆匆吃了饭后便命她们各回各的院子。因老太爷和老太太尚在用饭,于是也不让他们打扰,只说待会儿自己替他们跟老太爷和老太太知会一声。

李秀云微微低着头紧跟在江云之身后进了落梅苑,命人打了水服侍着夫妻俩梳洗完毕,江云之随手拿了一本游记歪到床上翻了起来,而李秀云犹豫再三,还是凑到江云之身前攀谈起来。

“三爷,今儿大嫂过来,给妾身讲了许多咱们家的规矩,倒是有许多地方是与别家不同的,妾身真是长了不少见识呢。”李秀云慢慢说道,眉眼弯弯,嘴边衔着一抹温顺的笑容,让江云之看的很是舒服,于是便也不自觉的放缓了语速。

“咱们家虽说如今在峦城算是数一数二的大户,可在老太爷没发达之前也不过是个中等之家,因此许多规矩都是最近二三十年定下来的,虽说老太太体恤晚辈,定的规矩不像那些百年望族一般严厉,可对待犯了错的人,却是丝毫不讲情面的。老太爷曾在礼部任职,和老太太两个都是极重规矩体统,你万不能犯了忌讳。”江云之放下书本,身子微微前倾,让妻子将软枕垫到背后,“老太太的娘家是京都周家,虽比不上那些高门大户,可家中也有几个长辈是有功名在身的,老太太是他们家的嫡女,规矩礼节自然是极好的。当年刚嫁给老太爷时听说也吃了几年苦,身边连服侍的人都没几个,后来才渐渐好了起来。”

“听人说,老太太年轻时可是个极有魄力的女人。”李秀云说道,“咱们江家能有今天离不开老太太的运筹帷幄。”

“那是自然。”江云之点点头,“老太爷虽说学识好,可却不懂经营,当初要不是老太太从娘家借了几万两银子顶下了一间酒楼,也没有咱们江府的今日……”

“要妾身说,老太太最大的本事却是目光长远,有先见之明。”李秀云笑道。

“哦?怎么说?”江云之诧异的望着妻子。

“三爷想想,老太爷致仕不过十几年,可咱们江家在峦城却足足有三四十年的根基,难道这不是老太太的功劳?”

江老太爷致仕之时不过五十岁,刚升任礼部尚书才四年,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可偏偏激流勇退,在年岁正好又深的帝王信任之时递了告老折子,当年曾在朝中引起一阵轰动。

而那时的江家,在峦城已经有了极大的名气,便是老太爷的嫡亲哥哥,江家正宗的族长也要退让三分。江老太太是个极精明的女人,虽识字不多,可却深深的知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因此早年给婆婆守孝之时便做好了全面的打算,为自己全家在峦城留下了一条后路。后来儿子江岳平无心仕途,老太太便将峦城的几家布店交给他,又给他聘了刘氏这个知书达理的媳妇。

为了让儿子身边有人伺候,也为了能让刘氏早日为江家开枝散叶生下嫡长孙,最重规矩又喜欢掌权的老太太居然不用刘氏随身伺候,反而将她打发回了峦城跟儿子一块儿拼搏。

当然,为了怕刘氏做惯了当家太太,自己和老太爷将来回到峦城时再无容身之地,老太太亲自挑选了几个贴身嬷嬷担任峦城江府的重要管事儿之职,愣是剥夺了刘氏一部分的权力。因峦城和京都相隔不过几日路程,老太太两三个月便要回府一次,查点账册不说还时常暗示待刘氏生下长子之后便要将她带到京都服侍公婆。

而那刘氏每次面对婆婆都是恭敬孝顺,对老太太留下的几个管事嬷嬷也是温和有礼,渐渐地倒也让老太太放下了心中的提防。后来在刘氏连生三子之后也不再提出让儿媳进京尽孝之事,反而慢慢的散出了一些权力交给刘氏。

再后来发生了一件事,可以说是帮了刘氏一个大忙。那年的那一月,老太太照常带着贴身丫头回峦城看望儿子儿媳,正当抱着孙子高兴之际,突然得知江老太爷的书房侍婢,现如今的方太姨娘趁老太太不在京都之时成功爬上了老太爷的床。老太太匆匆忙忙赶回京都,正等着拿到那丫头的错处将其发卖,不想两月后却查出方氏有孕,后来更是仗着为老太爷生下次女被扶上了姨娘的位置。老太太又气又悔,从那之后便紧紧的守着丈夫,若无重要的事情,再不轻易往峦城跑,让刘氏很是松快了近十年,直到江云之出生,老太太回来看幼孙,心中喜爱异常,不过几个月,便将幼孙和奶娘统统接到京都,让刘氏母子分离了三四年。

后来先皇身体渐弱,太子和诸位皇子之间开始了似有若无的斗争,老太爷深知自己不像其他同僚那样有着深厚的背景,孤身一人上京做官的他,若是卷入了夺嫡之争那就是抄家灭族的大祸。加上辛苦几十年,也想歇一歇回峦城去享享清福,于是便递了告老折子。先帝深知老太爷的心思,感念他多年勤恳忠心,也不忍他临老还要为身家性命操心,于是便准了他的祈求,另赐了许多金银恩准其还乡。

《大户人家下一句幽默点回答》第37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