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欢迎您!
蓝雨小说 > 其他类型 > 清穿之惟有清风全文 > 第26章

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

☆、第二十一章事业雏形(一)

风华和曹颙很快辞别了李卫,踏上了去苏州的行程,曹颙从他舅舅——苏州织造李煦送来的信中得知,曹颙被掳已经过了两个多月,他家中却毫无动静,因他父亲不在家,他庶弟曹珍生了病,一时忙乱,家中竟无人得知曹颙去向,还说曹颙只是去庄上玩耍未归,曹颙之母李夫人求婆婆找人未果,自己派遣人去附近庄上搜寻,没找到人,哭得几乎晕厥,只得送信求兄长代为寻找。

为了保证曹颙的安全,李煦派人来接曹颙,让他先去苏州,曹颙自然答应了,风华也是在这种情况下见到了这位结局惨淡的康熙朝名臣。

李煦是个健谈爱笑的人,清瘦疏朗,有着古代读书人特有的斯文儒雅,知道风华是曹颙的救命恩人,便将风华奉为上宾,也不以为小,与风华交谈甚欢,完全看不出半分‘官威’,得知风华小小年纪已有功名在身,大为惊讶。李煦虽不是正规的科举出身,却着实有才华,且浸淫江南官场多年,对官场潜规则了然于心,于是倾囊相授于风华,令风华受益匪浅,对康熙朝复杂诡谲的江南官场也有了模糊的认知。

风华对温软娇柔的苏州简直是流连忘返,康熙朝时,江南的礼教气氛远比北方苛刻得多,只是经历了清朝初期睿亲王多尔衮的强势破坏和铁血镇压,倒比明朝时松泛,偶尔在街上也能看到纯正的汉装仕女,袅袅婷婷,曼声细语,宛若苏扬的流水轻烟,软风垂柳,让风华大饱眼福。

既然来到了苏州,自然不能错过正宗的精美绣品、真丝等织物,她的随身洞府里虽然广收宝贝,只是那衣料都是刀枪不入火炼不坏的,在她还没学会炼制前,用一尺少一尺,拿来做常服未免太奢侈太浪费了。而风华自己的收藏里多半都是从现代搜罗的各种料子,更有成片的桑林供她收集丝茧,有些品质甚至比苏州丝绸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是女人嘛,谁也不会嫌绚丽斑斓的丝料多就是了。

除了差点让风华走不动路的各色精美丝绸绣品,风华还收集了杨梅和枇杷两类树种,又通过李煦的关系,移栽了半亩左右专产碧螺春的茶树,至于炒制茶叶的方法,她那书室里什么没有?方子多呢!!

这个时候的苏州,人工养殖珍珠还没有兴起,当地虽也是淡水珍珠(北珠)产地,却控制在官府手里,真正是价值连城,非大富大贵人家不能拥有,风华逛遍了苏州城的首饰铺子,能找到的天然北珠都是次品中的次品,个小的,形状差的,色泽不正的,没有一颗让风华满意,她也就作罢。

购买虽然作罢,然而这个时代对淡水珍珠的喜爱追捧却让风华起了一个大胆的主意,关于她和曹颙、李卫制定的发展产业计划中,完全可以再加一条人工养殖珍珠,她洞府的湖里,多得是优质的珍珠蚌,连货源都省了!!!

此念头一起,风华大是兴奋,再也没有了扫货的心思,把自己关在房里一连五天,伏案疾书,笔走龙蛇,对外界情况一概不理,要不是她还知道出来吃饭,只怕曹颙都要踹门进去找人了。

五天后,风华捧着一摞手写资料,揉着一对熊猫眼,打着哈欠出了房门,揪着曹颙,两人又头碰头研究了一天,风华细细地给曹颙解释了自己的计划,当然,关于暗中建立情报网这一块,风华暂时还不打算透露给曹颙知晓。

说实话,风华做这个大计划有她的私心,在现代,她有爷爷和母亲留给她的遗产、人脉以及一切根基,她自己也有经营手段,哪怕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有三百天都在钻墓室,她的日子过得也可说是顺遂无比(当然要排除那对贱男贱女时不时地抽风打扰),没有半分阻碍闹心。

莫名其妙地穿越到这里,风华也没费什么劲就扎稳了脚跟,凭空弄了个“风华”的户籍,可这也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活而已,所谓人心不足,尤其是她骨子里慵懒好逸,缺少安全感(否则当初离开现世前也不会做出疯狂扫货的行为了),想要什么,总要牢牢抓在手里才踏实。

如果能真正建立起蓬莱山庄这样一个庞大的商业集团,只要运作妥当,如晋商浙商那般自成一格,不仅可以赚进数之不尽的金银,更能铺开一张覆盖全国的情报网,其中潜在的利益之巨大,简直难以想象,不论她将来想做什么,总会多三分底气。

曹颙心中也有他的一本帐,他一边佩服风华能在短短时日里便想出这种万无一失的生财之道,一边又暗自庆幸自己认识她的时间不算太晚——

他看得明白,这计划对他无疑大大有利,他不像风华对经商看得那么坦然,这个时代的人对“商”有种根深蒂固的藐视,所谓士农工商,商在末流,他自幼接受贵族教育,自然也不例外,可他更明白,除了这条路外,他们曹家和李家,因为数度接驾,已经陷入了财政亏空的绝境,他不在乎曹家,可他母亲在乎,他的舅舅疼他如亲子,他更不想他舅舅出事,风华恰逢其时地提出了这个计划,开始时必然需要曹李两家的势力来护航,而曹家和李家,却急需聚集大量财富来还亏空,他二人正是各取所需。

相对他们的沉重来说,李卫的目的反倒简单轻松,不过是需要一展抱负来证明自己,成功了,是一份荣耀和成就,失败了,也是短暂的挫折,不会伤筋动骨,他们都是聪明人,一拍即合,对对方的性情底线又心中有数,因此李卫来信对他们两人的意见毫无疑义。

《清穿之惟有清风全文》第26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