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陈恪今日讲的是荀子的劝学。
他不负责解释文章的意思,而是提出一个疑问:“我们应该学什么?”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学四书五经、诗词歌赋。”
于是他再问:“学它干什么?”
这个问题还是挺好回答:“增智慧开眼界,金榜题名、封妻荫子、光耀门楣。”
对这个回答他不满意,缓缓问道:“然后呢?”
这个问题没人回答,然后的事他们不知道。
而大家不知道的事才是他要说的,“我们把学习提到一个很高的层次,但金榜题名也好、封妻荫子也好,都是为了生存而已。”
这个答案一出,下面再次进入一片寂静,听他朗声说道:“士农工商中的农民种地、工匠做工、商人买卖都是为了生存,而我们这些士不用吃穿住行吗?”
这个问题不用回答,他不用等待就可以继续说道:“所以吃穿住行是生存的基本要件,而我们这些士在吃穿住行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说到这他展望四周,却见胡缓都在沉思之中,更无一人起身回答。
沉寂一分钟后他开始解释,“士排在第一位绝不是当官做老爷的原因,而是知识的传播、智慧的提升,使人类能够更好的生存。”
“举例说,在农业方面,我们不仅推广了占城稻,还明了水车、风车、梨、锄等工具,扩大了开垦良田的能力,让我们能够吃饱饭。”
“在纺织方面,我们明了水力大纺车,不仅满足了大兴人的穿衣,也满足了律国等周边人们的穿衣需要。”
“而在造船方面,我们明了水密隔舱、船舵、桐油大帆、大风箱、避雷针,重要的是我们明了指南针,能让我们造的海船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工具。”
说到这他再次顿住,等待一分钟后方才继续讲道:“这才是我们这些士所应该做的,没有士的天文研究就没有历法,就没有春耕秋收的准确时间。”
“没有士的文化传播就没有我大兴王朝的辉煌文化,也就没有上述各项明。”
“如今我们的粮食产量已是汉朝的一倍,过盛朝粮食产量两成还多,这才是文化兴盛的结果。”
陈恪说话很慎重,曹汲和曾毅提醒他了,于是小心起来,讲课内容尽量不让人抓到把柄。
他不会抨击金榜题名的思想,也不会对思想的禁锢采取一锤子砸下去的办法,小心翼翼地引导学子们开拓思想,一堂课讲下来让许多人若有所思。
这个时代的学子都有一个美好憧憬,青史留名的吸引力非常大。
他就抓住这个思维,大力倡导研究和着书立说。
这个号召让有些学子心痒不已,于是有学子起身问道:“请问先生、若搞研究从何入手?”
陈恪朗声回道:“据我所知,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两百余斤,如你的研究能达到亩产五百斤,一定名垂千古。”
听这个回答,底下有人喊道:“不可能。”
这对这个反应他郑重回道:“有何不可能?我国的水稻原亩产不到两百斤,而引进占城稻后的地区,亩产可达到三百斤。”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认识,良好的种子可以增产,再进而想到粮食蔬菜都需要肥料,能不能研究出更好的肥料提高亩产?”
“所以方向很多,就看我们有没有放开思想去想。”
这个回答让众人点头,提问的学子拱手一礼屈膝坐下。
另一个学子起身问道:“请问先生、最高明的研究是什么?”
他郑重回道:“研究分为两大项,第一大项是理论,就像墨子的小孔成像原理;第二个大项就是实践,前人按小孔成像原理明了圭表和日晷,从而确定了时间。”
听到这个回答下面传来一阵恍然声,他们知道圭表和日晷,却不知竟是根据小孔成像原理明出来的。
他在这个问题上的解释很明白,但有人还是要问一个尖锐的问题,“请问先生、您研究什么?”
提问者又是曾毅,一位一针见血的提问者,昨晚那顿友情酒白喝了。
《晴阳照花影》第39章 利用价值(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