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欢迎您!
蓝雨小说 > 其他类型 > 没有女人的国家知乎 > 第33章

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

申公巫臣又阻止,言夏氏不详,阻止了子犯纳取夏氏,恰巧另一位大臣连尹襄老的正室逝世,楚庄王便把夏氏送给连尹襄老,而夏氏不久就跟连尹襄老去世正室的儿子私通。

两年后,邲之战中,连尹襄老阵亡,便又有一个人站出来要求纳夏氏,便是那个前翻劝阻楚庄王与子犯不要纳夏氏的申公巫臣。申公巫臣先是给夏氏写信,要他回郑国找夫主连尹襄老的尸体,夏氏答应了。接着,申公巫臣从郑国送信给夏氏,说连尹襄老尸体找到了,夏氏便趁机提出为连尹襄老安葬,楚国人自然没理由不让夏氏替自己的夫主收尸,便放夏氏回了郑国,夏氏走前跟楚国说,找不到夫主的尸体就不回来了,就以此为借口一直待在了郑国。

申公巫臣此时便向郑国提亲,此时的郑国国君是夏氏的兄长,同意了申公巫臣的求亲要求,但此时申公巫臣还身在楚国,夏氏则已经身在郑国,两人便这样异地定亲了。申公巫臣作为楚国大臣,不能轻易离开楚国,便一直等待时机与夏氏相会,这一等就是十年。十年后晋楚两国又要交战,楚国想要和齐国拉关系,让齐国在晋楚争霸中选择站在楚国这边,申公巫臣被楚王派去出使齐国。

申公巫臣离开楚国后,先去齐国出使,在回楚国途中经过郑国,便将国事交给副使让他回国,自己不走了,此时申公巫臣才正式和夏氏成亲。申公巫臣离开时将自己的家室都从楚国接走,但在楚国还有许多旁支亲戚。申公巫臣在郑国结婚的消息传到楚国,这时楚共王还小,而当初想要求取夏氏的那个子反还活着,担任楚国令尹,知道消息后十分记恨申公巫臣,便联合子重,合起来屠杀了申公巫臣在楚国的家族亲戚,瓜分了申公巫臣家族的家产封地。

子重与子反二人在楚国大开杀戒,申公巫臣正在晋国,本是想最终前往齐国去,但途中听到家族亲戚被屠的消息,申公巫臣写信给子反子重,信中的话翻译成现代语言大概意思便是:“你们做事过分了,我要叫你们从此不得安宁。”

于是申公巫臣向晋君出主意:楚国向我们挑战,正面战场与我晋国不先上下,那么我们便在后方给楚国制造敌人。

当时晋国与楚国南北对峙,晋国在北楚国在南,申公巫臣建议晋国派使节前往更南方即楚国的南边后方吴国,与吴国联合,并且将当时中原最先进的工匠农具耕作打仗技法全部教导给吴国,积极扶植吴国崛起,自此楚国不得不两面作战,北与晋战,南与吴斗,国力慢慢消耗,渐渐衰弱了下去,甚至一度被吴国所灭。

然而这事情还没完。

楚国被吴国与晋国联盟双向消耗,慢慢的也悟出了这其中的道理,便又派人前往吴国的南边即吴国的后方越国,送出出当时楚国最先进的百工农匠兵书战法,积极扶植越国与吴国作战,然后才有了越国崛起,吴越争霸。

夏氏美艳如斯,杀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国两卿,间接导致楚国衰弱,吴国强盛,越国灭国,后勾践卧薪尝胆吴越争霸,吴国最后灭亡,希腊海伦只是灭亡了一个特洛伊,而夏氏直接或间接灭亡的国家可是有好几个。

☆、第27章

廪丘官署大堂,夏瑜正在翻查粮草户口等等账策,而一身组链甲的田舒执剑从外急急奔进来,道:“城中晋军都抓起来了,我已经命令严加看管。”

夏瑜仔细查看手中案几上的竹简,道:“看来我们所料不错,孔伟大军的粮草全部屯留在廪丘。”

田舒听得大喜,道:“哈哈,太好了,看来晋军败定了,我这就给父亲传信,要他出城和我们夹击晋军。”

夏瑜抬头看了眼笑的欢畅的田舒,道:“你要你父亲出城,你放心你父亲带兵?”

田舒闻言,想到自己的老父亲动不动晕倒(半年前你比老爸也好不了多少,见人就掉眼泪),嘴角抽了下,道:“那怎么办?”

夏瑜道:“不怎么办!放晋军走!”

田舒瞬间瞪大了眼睛,道:“放他们走!晋军粮草已经被我们切断,兵败不过早晚,此时我们胜券在握,怎能放他们走!?”

田舒本来还挺气愤的瞪着夏瑜,但那气愤就在夏瑜杵着下巴满是揶揄的看着自己的目光下慢慢的萎缩,最后竟然还变得有点心虚,说来有点可笑,在这个比自己小了很多岁的少年人面前,他总有种面对师长时才有的胆怯之感。

夏瑜杵着下巴用看一个刚进了游戏啥啥都搞不清楚的草鸟的鄙视眼神看着田舒,道:“我们胜券在握?你还真是站着说话不知道腰疼,你自己说说还有多长时间齐鲁之地便要秋雨连绵。”

田舒唯一思索道:“少则半月,多则一月。”

夏瑜道:“我们必须放晋军走,原因有三:其一,孔伟虽然粮草被我们给抄了,若按常理,我们可以等晋军断粮自乱,但若是孔伟孤注一掷,不放弃筑坝引渠,杀马为食,苦撑一个月,引水灌城,猛攻平阴,到时我们若不能壮士断腕,有决心舍弃平阴不要,就不得不出城与晋军决战,即使最后能够获胜,伤亡也必然惨重,这还要你父亲守平阴或者弃平阴时不中途掉链子。”

田舒想了下自己的父亲,有点尴尬,知父莫若子,他父亲理政没的说,但让他父亲守城或者搞军事撤退,那也太难为他老人家了,再说平阴城也实在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良将,唯一可以算还上得台面两个,田舒看看夏瑜又看看自己,此时就在这里——廪丘的官署内。

《没有女人的国家知乎》第33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