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
犹记得当日许州地界偶遇过一位老神仙,那位老先生曾送过他“借得好风、遇水则行”之语。看来要救沈思,选择水路才是正理。因此他一面派了孙如商带着自己的替身大张旗鼓穿州过境,一面着詹士台兵分几路虚虚实实引开皇帝注意,而他本人则率领屠莫儿等几名至近亲信暗度陈仓,先沿大江东进,取道扬州府,再经运河逆流而上奔赴德州卫,最后经陆路返回晋原。晋原位于京师的西北方向,小皇帝想破脑袋也料不到他会反往东走。
为了不引起沿途官兵的注意,他们选择了破旧渔船作为掩护,几艘船化整为零,中间拉开距离,又首尾呼应。前头两艘负责探路,后头两艘负责警戒,船与船之间都定下了特殊的暗号,一旦遭遇到任何危险、变故,前后船便会迅速发出相应讯号,留下充足的时间给晋王弃船上岸。
因事关重大,京中又遍布了皇帝的耳目,为防走漏风声,惯常伺候在身边的一干人等晋王都未令其随行,仅有的几名侍卫也是因为平日鲜少露面才被选中。至于屠莫儿,他与晋王形影不离,晋王能为自己造个替身,自然也代他准备好了。
登船之初晋王生怕沈思会受伤痛之苦,特特配齐了各色药材,本以为万无一失,不想最终拖垮沈思的却是小小晕船之症。为安全起见,船队不敢轻易在城镇停留,只能暂且寻个偏僻的小码头靠岸,力图以最快速度找个郎中出来。
下了船一打听,当地人都说此处穷乡僻壤,并没什么正经大夫,若有人病了,只找村头的牛家后生讨几副草药喝喝便是了。病急乱投医,侍卫们只得硬着头皮上门去瞧瞧,一问之下倒也巧了,那户人家世代经营草药生意,疑难杂症是不会治的,但说到蚊虫叮咬、溺水晕船这些小毛小病,却是经验丰富。那牛家小子父母早亡,孤身一人无牵无挂,听侍卫言明是上船出诊的生意,医好了可付百两雪花纹银作为诊金,当即喜出望外,干脆利落应允了下来,又详细问过沈思的病状,麻利收拾起几样草药便跟着上了船。看他欢天喜地的模样,侍卫们当然不会告诉他此行是有去无回的。
一上船那小子就动手煎制起了草药汤。他倒机灵,见两名凶神恶煞的侍卫都对晋王极为恭敬,便知晋王才是身份尊贵之人,故而态度颇为殷勤,手脚忙碌着还不忘讲解道:“老爷您无需担心,这五月天温热多雨,满是郁蒸之气,人本就容易被邪毒所侵,整日里水上飘着,头昏脑涨也是难免。我在这药里特意加了徐长卿根和生姜,可解毒化湿驱寒镇痛,保管那位公子药到病除。”
“嗯。”晋王略点一点头,也不多话,只淡淡扫了眼立在身侧的侍卫。
那侍卫走上前去,从煎好的药壶里倒了一碗出来,看似要送进房内,却一个趔趄朝年轻后生身上跌去,碗里滚烫的药汁也跟着晃晃悠悠洒出了大半。牛姓后生淬不及防,嘴里惊呼着想要躲闪,无奈手脚笨拙不听使唤,被侍卫撞得倒退出几步一屁股坐在了船板上,连胳膊也被药汤泼湿了,烫得嘶嘶直抽凉气。
照此不难看出,他四肢无力下盘不稳,并非习武之人。
侍卫赶忙将他扶起,一脸歉意:“小兄弟,真是对不住,看我粗手粗脚的,你快去拿冷水冲冲,否则起了水泡就麻烦了。”
“好说,好说。”年轻后生不疑有他,连连答应着,趴到船舷边将手伸进水里冲洗起来。那侍卫趁机一仰头,将碗里剩余的药汁喝了下去。
片刻之后,年轻后生擦干水渍,回头重新倒了碗药出来。晋王与那侍卫交换过一个眼神,确认对方并无任何不适症状,这才笑着说道:“劳烦小郎中了。”
那小子姓牛,说话倒不吹牛。一付药喝下去,沈思的症状立刻减轻不少,这几日躺得他浑身僵硬,好容易有了点精神,便与牛家小子有一搭没一搭闲聊道:“小兄弟如何称呼?”
对方见自己的药立竿见影有了效果,既欣慰又高兴,忙不迭答道:“小人名叫牛黄。”
沈思不觉轻笑:“牛黄?那可是一味熄风止痉、开窍化痰的好药。”
牛黄甚为惊讶:“公子也懂药理?”
沈思懒懒摇头:“药理我是不懂的,只从前略翻看过几眼《本草经集注》,记得上面说,牛黄者胆中得之,大如鸡子黄,药中之贵莫复如此,可见是个好名字。”
牛黄闻言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公子见笑了,我家祖祖辈辈摆弄药材,名字都是随口叫的。可不比你们大家公子名号起得响亮,一个个又有学问又好听。”
沈思一愣,旋即自嘲地叹道:“好吗?着实不好,分明是孤苦之兆……”
他的名字是父亲起的,所谓“思”者,不过是心中一念,所谓“念”者,必定不得相见,所谓“卿”者,又大多远在天边。
见沈思情绪骤然低落,闭了眼躺在那再无声息,晋王朝牛黄轻摆了摆手,牛黄会意,收起药碗悄悄退了出去。
有了牛黄的独门草药,沈思总算可以照常饮食了,外伤虽一时半刻难以痊愈,气色却红润不少。晋王脸上也逐渐有了几分笑意。
船行到鲁运河一段,沈思会偶尔钻出船舱透透气。他也懒怠多说话,只管靠在一个地方默不作声,似在观看风景,眼神却是空的。有时晋王担心他受风着凉,劝他回去休息,他虽不反驳,却也不肯挪动地方。就这样不吵不嚷,只闷闷僵持着,晋王倒拿他没办法了。
岸边百草茂盛,长满了粉色的菖蒲花,一株株亭亭玉立、碧翠含香。菖蒲叶细长单薄,常被诗人吟诵成青光毕现的宝剑,三尺青青古太阿,舞风斩碎一川波……只可惜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一旦秋来西风起,销尽锋棱怎奈何……
《红崖顶在哪》第84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