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
组织的这一点点的安慰其实作用很大,水若山是个很容易满足的人,何况呜山乡是他初恋的地方,妻子江员员的娘家大田村就在这个乡,离乡政府不到1公里,乡中心小学也在大田村,儿子就在那里上学。
所以县地税局十月中旬一宣布任命,他就骑着个摩托车,把红木箱子和棉被绑在车尾,江员员坐在后面,赶紧的离开了中舍税务所。
再次来到呜山乡,水若山充满了回忆,而且是甜甜的……
八六年春节一过,水若山从宫亭的乡下老家直接乘车到呜山乡,打电话给土木税务所的所长报告了,就正式开始驻乡税收专管员的工作。就在那时,水若山认识了呜山乡也是刚到任不久的乡长王法贵。
虽然是税务所的人,但办公住宿都在乡政府办公楼一楼一间十六平米左右的房子,吃在乡政府食堂。乡长王法贵对税务工作也很支持,当然,支持主要是生活上的,工作上很少过问,除非税务上需要乡长出面解决的难题。
水若山突然觉得,一个人的税收征管工作是多么惬意、自由。上单位查账,下村里收税,心情好的日子过得就是快,之前在所里闹腾留下的心理阴影,早就风吹云散。
那时候乡政府、供销社、信用社、邮电所、粮油所、电管站、水管站等七站八所里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小伙子特别多,一有空就到乡政府打蓝球,晚饭过后一大群的人开始在江土公路上压马路,说说笑笑打打闹闹,眼睛却贼溜溜的瞄着同样是说笑打闹擦身而过的单位或周边村里的女孩子。
青葱岁月,乐趣无边。那时乡下用的是水力发电,涸水季节电力供应不上,经常没有电,即使来了电,电压也不足,带不动黑白电视机,所以多数时候用煤油灯。无聊的日子,年轻人就坐不住了,晚上通常都在外面逛。
隔个十天半个月一场的露天电影,是年轻男女们心之神往的场所,电影幕布还没挂起来就到了场地,在农房旁边或大树底下装着闲聊的样子,四处打量着好看的或自己心仪的人是否也到了,一旦找着了,有意无意的想法子靠拢过去,但又不敢靠得太近,更不敢直接搭话,只是看着,听着,心里暗暗美着。
水若山却不一样,看起来老实、内向,胆子却不小。一次在乡政府斜对面的手工业社(乡里人叫工厂)去查账,找个借口去手套车间转转,一眼就看见一个女孩背对着他,正在操作手套机子,没想到这个背影竟让他的心“怦”了一下。回到房间,脑子里一直在想着这个长发披肩、婀娜多姿,让他陡然心动的背影。
第二天再去工厂说要再核对下税收金额,又借口去了车间,但很失望,没看到那个背影。不好意思再找借口去车间了,就在工厂上、下班时间站在乡政府门口望着对面,傻傻地等那个背影的出现。
这样又一连过了近半个月,也没有等到,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记错人了。他记事的能力很强,特别是数字,但记人绝对是弱智,这在以后多年得到验证。光凭背影不可能记得,就算每天上下班进进出出,身高发型一样年纪差不多的女孩子,站在他面前,近距离的让他辨认,他也认不出那个背影是谁。
过了差不多一年,他开始淡忘了那个背影。
八七年三月底的一天早上,阳光明媚,刚吃过早饭不久,水若山正在房间里收拾包准备下村去收税,一个女孩子径直到他房间,只说了句“听说你这儿有绳子,我用下一会还你哈。”也不等水若山回答同意与否,就从床底下拿了绳子一阵风似的跑了。就在出房门的瞬间,水若山认出了这个背影。没有迟疑,他跟了出去。
几个女孩子在食堂旁边的水井边,用水若山房间拿来的绳子绑了个铁倒钩,打捞不小心沉下井底去的水桶,但怎么也捞不上来。水若山二话不说帮了忙,很快就钩到捞上来了,然后又打了几桶水上来。女孩们再用绳子把水桶吊上三楼楼顶。
水若山这才知道,这个苦等不到的背影,他见过的第二天,就到乡政府办公楼三楼的香槟酒厂上班,真的是众里寻她,伊人在水一方。
情窦初开的水若山这回不放过了,但采用的方法很搞笑。记住了那位女孩当天的衣着,还不到下班时间就在乡政府大门口守着,等她下班回家远远的在后面跟着,看是哪个村的,家住哪儿。
然而第一次跟踪失败,那个背影往乡政府对面的叶家村走去,不多久就没影了。哪个房子是她家呢?不行,明天继续跟。
第二天接着跟,却跟到了乡政府出门往左,江土公路旁边的大田村。水若山这下迷糊了,她到底是叶家村的,还是大田村的?不管怎么样,这回记下她进哪家门就行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水若山只要没下乡收税,就又接着跟,这样又跟了几次,确定都是大田村的那一家,他打定主意,要正式认识了解这个女孩。
那个年代没现在直接,在农村甚至谈恋爱的词也很少听到,得找人介绍介绍。他首先想到了涧水村委会的江会计,税务所委托村委会会计代征生猪屠宰税、产品税,开会、结账、支付代征手续费都要见面,还经常在一起喝酒,熟得很。江会计就是大田村的,而且跟那个女孩的家中间就隔一栋屋。
一跟江会计说是大田村哪家的女孩,江会计就笑了,“那是我堂妹,员员,一个爷爷下来的。”这事就包在他身上了。
端午节时,江会计就带着他的堂妹到水若山宫亭县一个山沟里丰田村去看家。呜山乡到丰田村没有直接的车,要先坐路过的班车到土城市汽车站,然后从土城转班车到丰田村所在的乡街上。
《我与文明审计的故事》第16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