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传染性脓疱(ntagioecthya)俗称“羊口疮”,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绵羊、山羊的一种急性接触传染性、嗜上皮性的人兽共患病。
以在口、唇、舌、鼻、乳房等部位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水疱、脓疱、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为特征。
羔羊最为敏感,常引起群体发病,尤其是密集的羊群。
本病又称为传染性脓疱性皮炎(ntagiopturderatitis,cpd)、口疮、传染性脓疱坏死性皮炎、口溃疡、痂皮口、触染性脓疱口炎、传染性唇皮炎等。
1887年steed首先对此病进行了描述,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养羊的国家和地区都发现存在本病。
【病原】
传染性脓疱病毒(ntagioecthyavir)又称羊口疮病毒(orfvir),分类上属于痘病毒科(poxviridae)的副痘病毒属(parapoxvir)。
病毒粒子呈砖形,含双股dna,有囊膜,大小为200~350nx125~175n。
病毒颗粒具有特征性的表面结构,即管状条索斜形交叉成线团样组织,其排列多很规则,也有排列不规则的。
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毒株交叉免疫试验和其他一些理化试验,证明毒株存在多型性。
传染性脓疱病毒可在多个细胞系如羊胚胎皮肤细胞、羊和牛原代睾丸细胞和肾细胞上培养,一般情况下,幼龄和繁殖快的细胞较老龄细胞对cpdv更为敏感。
羊口疮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
干燥痂皮内的病毒于夏季日光下经30~60d开始丧失其传染性;散落于地面的病毒可以越冬,至来春仍具有感染性。
病料在低温冷冻保存,可保持毒力达数年至数十年之久。
本病毒对乙醚、氯仿、碳酸等敏感;对高温较为敏感,60c经30即可被杀死。
常用消毒剂为2氢氧化钠溶液、10石灰乳、20热草木灰溶液。
2的福尔马林浸泡20及紫外线照射10均能使病毒灭活。
【流行病学】
本病只危害绵羊和山羊,3~6月龄羔羊发病最多,成年羊也有易感性,但发病较少。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初春或春末夏初、气候炎热、干旱及牧草枯季节较多见。
无性别和品种的差异,并常为群发性。
人、骆驼和猫可感染,也有麝牛、猴子、驯鹿、加拿大盘羊、野山羊、岩羚羊、海豹、犬等自然感染的报道。
人工接种(口腔黏膜)可能使犊、兔、幼犬等发病,而其他动物无论自然或人工感染均不易致病。
病羊和带毒羊是传染源。
自然感染主要因购入病羊或带毒羊而传入健康羊群,或者是通过将健羊置于曾有病羊用过的厩舍或污染的牧场而引起。
感染途径主要是皮肤或黏膜的擦伤。
在未免疫和新引进的易感羊群中,本病在短期内可使大多数羊感染,发病率达20~60,在育肥羔羊中可达90以上。
由于病毒的抵抗力较强,本病在羊群中可连续为害多年。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潜伏期4~8d。
《兽医传染病学 百度》三传染性脓疱(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