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
最终奉命镇守潼关,扼守咽喉要地,京畿安危交于他一人之手,可见曹家对他的信任,满宠也不负众望,年过花甲,依然带兵守卫险要,却不料还是功亏一篑。
满心以为潼关稳固,却不料被魏延从背后攻破,措手不及,心中颇有悔恨,但更多的却是担忧,他知道魏延从武关绕道来到弘农,目标绝不只是小小的潼关,而是洛阳。
蜀军攻入潼关之内,他尚不知消息,弘农郡至今毫无动静,所有人都还蒙在鼓里,夏侯楙兀自在洛阳调兵遣将,但弘农一失,长安之兵长驱直入,魏军人心涣散,任何能挡住气势如虹的蜀军?
曹操征战一生,创下大好基业,又经文帝治理,好不容易看到局势大好,却不料因为刘封的出现,一切急转直下,先是丢了长安,如今眼看洛阳不保,满宠心中更多的焦急、无奈和愤怒。(5,0);
惊怒之下,加之年事已高,身患重病,在连番心绪过激之后,再也支撑不住,吐血而亡。
「唉,也算忠义之士,将他厚葬了吧!」魏延一声叹息,命人将满宠的尸首收好,又有几分意兴阑珊。
走出房门,外面的喊杀声也已停止,看来守军已经被收服,魏延长出一口气,如今潼关重新打通,下一步便是直取洛阳了,真正的逐鹿中原。
「报,将军,魏军皆被拿下,战死五千余人,其余皆降!」正在此时,副将前来通报,三万魏军精锐在无人指挥、无处可逃的情况下,不得不选择投降。
「很好,马上派人向长安报信!」魏延神色一振,将心中的一丝感慨挥走,吩咐道,「将所有的俘虏分作五队,马上清理关中阻塞的泥石,疏通官道。」
「遵命!」
士兵们依照命令各自部署防守,看押俘虏,魏延走出署衙,看着光滑的石阶,双目微凛,一步步踏上台阶,来到潼关之上。
此时阳光正盛,极远处能隐约看到长安的轮廓,远山连绵起伏,关下一片空地竟然荒草丛生,只有一条两人宽的羊肠小道通往远处。
满宠一心死守,关西之地三年来无人问津,这里又是两国交界之处,寻常百姓更不敢轻易靠近,好端端的一处交通要道,却变得荒草萋萋,怎能不令人感慨?(5,0);
「哈哈哈,魏叔叔,这番拿下潼关,可算了了你的一个心愿了!」张苞从关头带着士兵巡逻,看到魏延站在关头上发呆,就知道他一定感慨不已。
早在长安的时候,魏延提的最多的便是潼关,就是这座关隘,让他食不知味,睡不能寝,如果不是潼关阻隔,他早就领长安之兵杀到洛阳去了。经过几番商议,强攻潼关的代价实在太大,而且一旦这样开战,魏军必定会在弘农、函谷关布下重兵防守,就算取关,还有更难攻打的函谷关,可谓得不偿失,所以刘封否决了强攻的计划,一直都在长安
养兵。
如今不费吹灰之力,踏足这座关隘之上,魏延心绪怎能平静?
「有子益和丞相统筹全局,又有你们这些后辈之力,区区潼关,又算得了什么?」魏延回过头来,从张苞身上,他又看到了当年自己意气奋发的模样,振兴汉室的希望,可都在他们身上。
「魏叔叔,你这,不会是主动服老了吧?」张苞闻言,略感诧异,摸着脸上的胡茬打量着魏延,故意做出一副才认识他的神色。
「好小子,你敢笑话我?」魏延嗔怒,一拳打在关头的青石之上,「你等着,待此处事了,一定要好好教训你一番!」
「当真?小侄求之不得啊!」张苞可是典型的好战性格,早在长安的时候,就数他和魏延对战最多,一个老成持重,一个年轻气盛,那时候的张苞还不是魏延的对手。
「好,一言为定!」魏延豪兴大发,顺利取下潼关,让他心情大为舒畅,要不是军中戒酒,真想同饮三坛老酒。
说笑一阵,张苞才说起正事:「方才哨马来报,大哥已经到了弘农,魏叔叔安排好守军之后,我们快去弘农会合!」魏延目光熠熠,凝目点头道:「好,兵马休整一日,待长安回信,我们便去弘农!」
第546章弘农杨氏
(4,0);
弘农是西汉汉武帝时所置,在函谷关边置县,此处地势平坦开阔,又靠近大河,灌溉极为方便,以为农耕之地,故称弘农。
刘封领兵来到城中,杜预和令狐邵迎接进城,按照以往惯例,城中官员部署大都未曾变动,至少该换了兵力部署和防卫,杜预为军司马,负责兵马调度和降兵改编。
三年过去,在军营中历练的杜预已经成熟了许多,隐有大将之风,果然不愧是名垂青史的人物,看到杜预的时候,刘封便颇为满意。
经过一番禀告,弘农郡留下的官员只有三分之二,倒是让刘封颇为意外,取河东之时,就算没有卫家的支持,官吏辞官的也不超过十人,弘农郡才拿下一半,竟有三十多人辞官而去。
看到刘封皱眉,令狐邵无奈答道:「实不相瞒,弘农郡多数官员,都是杨家举荐,殿下在河东之时,杀了杨珧,俘虏杨骏,这……」
「原来如此,」刘封微微点头,他其实隐约也猜到了这一点,「这弘农乃是杨氏策源之地,会不会因此人心不稳?」
这个时代,士族的影响力太大,察举制更是讲究门生关系,文人大多又重名,刘封杀了杨珧,这些人不管愿不愿意,都必须要做出姿态,老师被杀,他们要是还留下来为蜀汉效力,只会身败名裂!(5,0);
「这倒也未必!」令狐邵显然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抱拳道,「殿下有所不知,弘农虽为杨氏兴亡之地,但数代繁衍,早已派系林立,各支勾心斗角,并非铁板一块。」
《三国之蜀汉中兴百度百科》第594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