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欢迎您!
蓝雨小说 > 其他类型 > 古代书院的发展历程 > 第5章

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

流言据说是从光都传到江川府再传到定江县的,发酵得声势浩大,没几日功夫就全府皆知了。这些个书院私下里没少觊觎他的学生和教书的先生们,据他所知有几个先生已经离开了定江县前往其他书院了,另一些则去了县里的书院,县学也有几位……

清脆的敲击声随着他的思绪越飘越远,耳边传来了轻快又急促的脚步声。

那孽子,哼!林启春和这越长越不孝的儿子斗智斗勇十几年,还不是让他考了三次春闱,三年后定要叫他考上贡士。

“爹,我回来啦!”林清和推开门,元气满满:“我这次回来给你们带了好多特产,船上有人出高价买我都没卖呢,专门留着给你们。”

一本书带着飒飒风声扑面而来,林清和身姿灵巧,轻而易举地接住了这一本书,笑嘻嘻的说道:“林先生好大的威风啊,连书都舍得扔,平日里我在里面画个图您都要骂个半天。别生气了,来看看我给你带了什么好东西。”

“什么好东西能比得上我这书院的名声,你这孽子居然还敢回来,也不瞧瞧书院的名声被你连累成什么样了!给我滚出去!”说着又飞了一本书过来。

“什么?我不知道啊,发生什么事了,为什么我连累了书院名声?说清楚点啊,老头子!”林清和也不装乖乖仔了,一个老头子直接脱口而出。

气得林启春双眼瞪圆,怒火冲天,随手抓到什么就扔什么出去,嘴里还在稳定输出:“孽子,平日里给你两分好颜色,你便能开染坊。今年春闱的题连小四月都能做出来,你到底是不是我和你娘的孩子,你就合该是个大家闺秀养的兔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家勤勤恳恳打洞生崽子。”

“什么?我和小四月养的兔子一个待遇,老头子你说清楚,我哪里惹你了,春闱我也去了,科举我也考了。”林清和左闪右避,还伸手将东西接下来放好。

“你还有连提春闱,你名落孙山的书信早就传遍整个大光了,整个定江县谁人不知道,你父亲我,一个状元,教不出一个贡士!偏偏这届春闱青山书院一人未中!而你院长之子考了三次春闱,我的脸都被你丢光了!”林清和气得嘴唇发抖,手不住地拍自己地的胸口。

“啊?”这个事情不是已经解决了吗?还以防万一悄悄让给石伯伯递信了,林清和真真是万万没想到三次春闱失利的影响那么大,那考不上,考了好多次的人不是很多吗,为什么独独对他失利的消息广泛传播。

可恶,到底是那天的哪个人,我要让白琅月找出来!林清和愤愤不平地想着。

“你还啊,我看你是分不清形势,连着三年失利,我不管你怎么想的,三年后你必须考上进士来挽救青山书院的名声。”林启春定定地看着林清和,执念都快化成实体缠上林清和了。

“这不可能老头子!你不能自己仕途不顺就让儿子实现你的梦想。”林清和一口回绝:“你死心吧!”

“孽子,你!”林启春一口气没上来,胸膛不断起伏,止不住地咳嗽,嘴角甚至流下了一丝鲜血,一边还用手指着林清和颤抖。

“夫君你怎么了,夫君?”木竹秋一进门就看见自家夫君咳嗽着流血,急忙跑过去,还回头喊了一声林清和快叫大夫过来诊治,眼泪簌簌流下。

这一变故惊呆了林清和,赶忙跌跌撞撞地跑出门去请大夫,心乱如麻。

看着林清和远去的身影,林启春与木竹秋相视一笑。

--------------------

第3章

“娘子好演技,这下不怕那孽子不答应三年后去春闱科考了。”林启春接过木竹秋的手帕擦拭嘴角的鸡血。啧,腥味好重。

大光王朝已有三代,开国帝君开疆扩土,尤为勇猛,打得大光周边国家不断退后,领土尽失,龟缩一隅。然光理帝为守成安内之君,理肃朝内,令百姓休养生息,重文风,注教育,武将大多无人晋升,而邻近小国现如今蠢蠢欲动,边境常有劫掠。

寒门百姓想要改换门庭只能往科举上努力,林清和居然还想往下走,若不是太平盛世,哪来的安宁。科举在大光分为四个部分:巡回科考每年一次录取秀才,两年后通过乡试又被叫做秋闱考得举人。

次年会试,在光都礼部举行贡士选拔,俗称春闱又称为礼闱,会试又分为初试和复试。各位贡士中榜后在光都等待礼部通知时间准备去殿试,时间大概在两到三个月,时间长的也有推至六个月后。白琅月此次的殿试时间就推得格外长。

殿试又皇帝本人进行策问,过后所有进士分三甲,第一甲前三名被称为状元、榜眼、探花,后续名次都赐予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以上此经过殿试的贡士们也统称为进士。

光理帝初期提出兴建私塾、书院、县学、官学,国学,曾受到世家大族与朝中官员的多番阻拦,直到中期,政策才得到真正落实。末期,私塾和书院以及县学才在光朝境内各处开花,官学和国学依旧只接受在朝官员和世家大族子弟进入学习。

距今也不过三年有余,新旧交换,谁知道现如今没有底蕴的私塾书院们什么时候又突然消失了呢。

“夫君快些到塌上躺好,我来给你上点妆,保证病弱苍白。”木竹秋拉着林启春手往塌那边走去,兴致勃勃地掏出一个小巧的木色漆盒。

木竹秋将林启春在塌上摆好半躺的姿势,打开盒子,手法利落地为林启春的脸上好了妆,远看自然服帖,若不凑近仔细观摩倒也没什么破绽。

《古代书院的发展历程》第5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