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董志凌这家伙,找刘墉可不是因为他觉得刘墉是“包青天”,能断家务事,而是因为他手里握着徐举人的一个“大料”!啥大料呢?就是徐举人曾经写过一诗,那诗里的意思啊,就是说怀念明朝,诋毁满清,简直就是“反朝廷反皇帝”的节奏!这在盛行文字狱的时代,那可是比“炸弹”还危险的东西!董志凌把这事儿直接“捅”到了刘墉这里,蔡家这是想要把徐家“赶尽杀绝”啊!他们心里肯定在想:“哼,江宁各地乃至全国,谁不知道刘墉是文字狱的‘头号粉丝’?这次徐家肯定完蛋了!”
刘墉这家伙呢,正好当时作为江宁学政,没啥突出的政绩,正愁自己的前程呢。这徐举人可好,直接“撞枪口”上了!刘墉哪还客气啊,他根本就没想着去彻查那所谓的“反帝诗文”是真是假,而是当夜就“火急火燎”地写了检举弹劾奏则,交给了乾隆老大。那度,简直比“八百里加急快马”还快!刘墉心里肯定在想:“嘿嘿,这次我可算是抓到‘救命稻草’了,徐举人啊,你就自求多福吧!”在奏则里,刘墉那可是把徐举人的反诗“吹”上了天,说成了大逆不道的谋反之罪,那添油加醋的本事,简直比“厨师”还厉害!乾隆老大一看,那叫一个气啊,心想:“这徐举人,胆儿肥了啊,敢写信反对大清?给我按律惩办!”
可实际上呢,徐举人家里啥实质性的反诗也没查出来。当初被刘墉拿来弹劾的《一柱楼诗集》,那更是“冤枉”得很,里面压根儿就没有所谓的反帝反清意味。但刘墉这家伙,却跟乾隆老大“死磕”,坚持说:“这诗集中言辞激烈,不能轻易放过啊!”乾隆一听,心想:“行,那我就下令彻查,看看这徐举人到底有啥‘逆书’!”这一查,可不得了!举国上下都“疯”了,都忙着寻找逆书,那场面,比“寻宝”还热闹。刘墉呢,也在这场行动中“出力不少”,整个事情一闹,就是好几年。你说这刘墉,到底是“功臣”还是“祸”呢?哈哈,这可真是一出“好戏”啊!
徐举人父子俩,在牢里“走”了,乾隆老大这才“拍板”说:“嗯,这诗就是反诗,诛九族没商量!”徐家上下,那叫一个惨啊,满门抄斩,女子们全都成了“奴隶”,命运比“黄连”还苦。更绝的是,已经“入土为安”的徐家父子,还被挖出来鞭尸碎尸,头颅被“挂”起来示众,这简直是“死了都不得安生”啊!
这事儿还没完,与徐举人有过“瓜葛”的、来往的书生墨客,哪怕是曾经就徐举人的某诗“点评”了两句的书生,那都逃不过“清算”的命运。这乾隆老大,这是要“斩草除根”,连“蛛丝马迹”都不放过啊!你说这徐举人,到底是“招谁惹谁”了?咋就摊上这么个“大事儿”呢?
这一场文字狱啊,那真是“血雨腥风”,死了千余人,刘墉这家伙可算是“立大功”了!因为检举文字狱有功,他的政绩那是“噌噌噌”地往上涨,直接就被提拔成了户部右侍郎,这可真是“踩着无数人尸骨”上位的啊!
你说这刘墉,他还算不算正直的好官呢?后来成了宰相,那工作态度,简直就是“懒散”的代名词。乾隆老大都看不下去,直接“怼”他:“要不是没人可选,我才不会提拔你呢!”
这刘墉啊,对官职那是“执念”得很,为了突出政绩,不惜让数千人因文字狱而“遭殃”。你说他吧,不贪污受贿,两袖清风,但这也不见得就是真正的好官啊!
不过呢,咱们得换个角度看他们。想想看,他们其实也是“普通人”一个,跟咱们一样,有七情六欲,也会犯错,也会得意忘形。他们可不是啥“人”,能摆脱那些俗套。在这个时代里,他们也没啥好“炫耀”的。你说和珅吧,贪了那么多钱,最后还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刘墉呢,虽然一路升迁,但也没见他过得有多“滋润”。
咱们得学学着名诗人李商隐,他说了啊,“识者不论人的身份高低,不论物品如何流转,都是永恒不变的”。这话啥意思呢?就是说,咱们看人啊,别老盯着他的身份、地位,得看看他的“本质”。每次咱们“相见”这些历史人物,都得好好瞅瞅,看清楚了再说话。别一上来就“噼里啪啦”地评价,那样可就显得咱们太“肤浅”了!
刘墉和和珅,这俩人可真是“性格迥异”的代名词啊!一个冷漠得像个“冰山”,另一个贪心得像个“无底洞”。一个呢,是才情横溢的才子,另一个嘛,嘿嘿,说是昏庸无能的“皇帝”也不为过,虽然他没真当过皇帝,但那派头,可真不小!一个写文章写得“飞起”,一个呢,搞政绩搞得“风生水起”。一个在官场上那是“呼风唤雨”,另一个在商场里也是“纵横捭阖”,各有各的本事,各有各的门道。
刘墉这家伙,那是靠自己的才能“吸粉”,吸引权力就像吸引蜜蜂一样简单。和珅呢,则是利用权势“为所欲为”,那架势,就像是在自家后院里撒欢儿的小孩儿。
说起历史上的名人啊,大多都是“人到中年”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命运这东西,还真是“轮回不止”,谁也躲不过。刘墉、和珅他们,也是经历了一生的起起落落,命运的坎坷啊,那是家常便饭。
那他们能不能反映出那个时代的风貌呢?嘿,那当然能!他们就像那个时代的“缩影”,虽然性格各异、行为迥异,但都有那么一股子“悲天悯人、忧国爱民”的情怀,还有那崇高的人格理想。这可不,王国维都说了:“要评价刘墉,先得明确他的性格,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见。”
说起来,跟和珅这个大贪官比起来,刘墉这家伙,那可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和珅贪吧,但他至少没搞出啥大“动静”来,刘墉呢,直接“坑害”了千余人,这手笔,比和珅还“豪横”!你说这刘墉,是不是比和珅还让人“不齿”呢?哈哈,这简直就是一出“讽刺剧”啊,让人看得是既想笑又想哭!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评价这些历史人物的时候,是不是也得带着一颗宽容和慈悲的心呢?毕竟,他们也是人,也有他们的苦衷和无奈。把我们扔在那个时代说不定我们只是历史尘埃中的一份子,连名字估计都不配留下,三千里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喜欢大清的故事请大家收藏:大清的故事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
《大清故事会》第155章 好官(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