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欢迎您!
蓝雨小说 > 其他类型 > 唯识三十颂讲座 > 第15集直解

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唯识三十颂》诸位法师慈悲,诸位同学,阿弥陀佛,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三十面,乙二、明唯识性。

本颂的修学重点有两个:第一个就是甚深见;第二个是广大行。

甚深见就是要教导我们如何来观照生命的真相。从佛法的修学次第上来说,你刚开始修学佛法是依止一份的信心,我们相信三宝的功德是无所不在的、相信三宝有救拔我们的能力,我们希望离苦得乐,所以依止这个信心就皈依在三宝的座下,或者你选择在家,或者你选择出家,我们刚开始在修学佛法就是一份的信心,在支持着我们。

这个信心的第二个阶段就是要培养正见,你要如何的来观照生命的真相?生命真相的观照有两个方向:

一、向外观照:一般人的观照都是向外观照,我们明了的心性是向外去观察,结果我们看到的是生命的虚妄相,也就是说我们向外观照,就带动了心中很多的徧计所执性,带动心中很多的妄想。当然我们对生命做了错误的观照,也就带动了错误的行为,就招感痛苦的果报。

二、向内观照(内观):佛法的教授是要我们向内观照,内观,就是观照我们一念的明了分别的心识,我们就能够了解到整个生命的全貌。

应该怎么观心呢?当然这应该要有一些佛法的教授,从本论上来说,观心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是从体性的观照;第二个是从它作用的观照。

(一)、体性的观照——唯识性

就是说我们在静坐的时候,在观察我们明了分别的心识,觉我们的心识它是有很多的功能,有时候起善良的功能,有时候起邪恶的功能。我们刚开始用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先把这些善恶的功能剥开来,就看到我们内心的深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离开种种对立的,一个清净平等的心识,这个叫做唯识性,或者说是圆成实性,就是我们整个十法界的共同依止的一个处所。

在唯识性体性观察的时候,它是一个整体的生命,没有个别的生命。整体生命观没有我跟你的对立。当我们安住这样的一个清净平等的体性,当然我们会安住五分钟或者十分钟或者三十分钟,这个是从假入空。

(二)、作用的观照——唯识相

你当然不可能在那个地方一直待着,你要出来——从空出假。这个时候你又动一个念头,从一个清净平等的法界,就回归到你现前的一个个体的生命,你有你的色身、有明了的心识。那么这个体生命,从本论的观察当然就是一个八识的作用,异熟思量了境的交互作用。那么当我们依止迷惑颠倒的因缘,创造了六凡痛苦的果报,我们也可以依止清净观照的力量,而成就四圣的清净的功德。所以当我们从空出假以后,觉到整个生命是有很多的个体生命,有杂杂的因果、有清净的因果、有十法界的染净因果,这个都是唯识相。

所以我们在观察生命,你可以做一种个体的观察,原来当我们回归到作用的时候,生命是有差别相的。但是当我们摄用归体的时候,你就现到生命它是一个如的法界,没有少法可得,杂染法不可得、清净法也不可得,这就是唯识性。

你能够同时掌控诸法的唯识性跟唯识相,你就看到整个生命的真相,你就有资格开始去修习戒定慧,你有资格修行。我们看讲义。

乙二、明唯识性

前面的唯识相是讲差别相,这个地方的唯识性,是讲到我们内心一个真实不变的体性,我们看偈颂:

此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

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

我们把颂文做一个消释:前面的唯识相是一个诸法的世俗的道理,这个唯识性它是一个诸法的胜义。这个道理它是一个非常殊胜的——胜义,这个地方的殊胜,古德说什么叫殊胜呢?因为它有转凡成圣、离苦得乐的作用,就是所有的圣人都一定要悟入唯识性,才能够转凡成圣。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都不可能转凡成圣,“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这个道理特别的殊胜。这个道理到底是什么名称?“亦即是真如”,那么本论给它一个名称叫真如,为什么安立做真如?这以下解释了,

“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

一、真:先解释这个真,这个真就是唯识实性,它是真实的,不虚妄的,不像我们平常起念头,有时候起善、有时候起恶,这个念头是不断的变化,这叫虚妄。好像说一个魔术师拿一个手帕,手帕一下子变成一个兔子,一下子变成一个野狼,一下又变成兔子,这些都是虚妄,但这个手帕是真实的,真实就是说它有真实体性,第一个解释真。

二、如:常如其性故,它是不变化的,它是真实而不变化。你不管造善业,它也是一个如的相貌,你造恶业它也是如的相貌,所以它有资格称为真、也有资格称为如。那么这种道理是非常殊胜的,只要你能够跟这个道理接触,你就有转凡成圣、离苦得乐的功德,看蕅益大师的注解:

此乃远离我法二执,二空妙智所显,即诸法之胜义,所谓一真法界。亦即名为真如,真实而不虚妄,如常而无变易。

这个地方把真如做一个说明,就是说它为什么能够开显,你要依止我空、法空的智慧去观照,它才能够显现。当显现以后,它就永远不消失掉,它在你的内心当中不断的引导你离苦得乐。但是刚开始你要去开显它,要依止二空妙智来开显。看第二段做个总结:

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在迷不染,在悟不净;常如其性故,即唯识之实性也。

说明真如的内涵。什么叫真如呢?就是我们凡夫的烦恼罪业,不能使令它减少,圣人无量无边的波罗蜜的修学,也不能够使令它增加。我们一般所能够想象的东西都是有变化的,你的心也是会有变化。你要修行戒定慧,你的心就感到快乐法喜,但这个法喜它没有资格称为真,因为它会有变化。当然你要是放逸的时候,你那个寂静法喜的心就消失掉了。就是我们的心,当然你要是不观心,你一天到晚向外观察,你就不知道你的心有变化,但是你要经常静坐,你就知道你的心是不断的变化。你做什么事,你的心就会有出现什么样的相貌,那么这些都是唯识相。

但是在变化当中有一个法是不变化的,凡夫的杂染法,不能染污它;圣人的戒定慧,也不能够使令它增长清净,它永远是保持一个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状态,这个就是我们内心的真实体性,禅宗说的本来面目。在这个地方唯识学给它一个名称叫做圆成实性,或者叫真如。

这个地方我们也说明一下,从一个修学的角度,真如应该是我们生命追求的目标。禅宗经常说是:把心带回家。这个应该就是我们的家。就是说你为什么布施?你为什么要持戒?为什么要忍辱?为什么要修禅定?你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心带回家,把这种生灭的心回归到真如。

当然真如它是这样子的:说真如它是在凡不减、在圣不增,现在理论上我们也有真如,说我凡夫的时候起烦恼,也没有破坏真如,因为它不生不灭,也没有垢净相,也没有增减相。为什么我们今天不能受用真如?这个地方有个道理,就是说我们的心本身也具足真如,但是我们的心有遮障,我们心中有徧计执。我法二执的内心的了别活动,就障碍我们趋向真如。所以你要趋向真如,要做一些破障——就是修习我空、法空的无分别智,把心中的徧计执破坏了,你心中本来具足的真如就显现了。先修我空法空破徧计执,证得真如以后,接着再证得依他起性。

所以唯识三性是先破徧计执、证得圆成实性——真如,然后再从空出假,修无量的法门通达一切的差别相,再证得唯识相。先证得唯识性再唯识相,你在没有证得真如之前,前面这些所修的这些差别法,都是染污的。在佛法比较高的标准来看都是不及格。所以唯识的修行一定先证得圆成实性,再证得依他起性。

讲到这个地方,等于整个唯识学的对生命的判定(甚深见)全部结束了。我们看:

乙三、明唯识行位

这以下讲到修行的方法跟修行的位次:

论曰:如是所成唯识相性,谁依几位,如何悟入?

前面讲到甚深见,讲到我们一念心有它的相,唯识相有三能变——异熟、思量、了境,带动整个染净的因果。唯识性我们刚刚讲过了,它是我空法空的真理,它是没有什么相状可得。要悟入唯识性、相,应该怎么悟入呢?看注解,蕅益大师的注解:

一问“谁人悟入”?

《唯识三十颂讲座》第15集直解(第1/3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