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
永宁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该安静走开的时候,绝不缠人。就像此时她知道李治所有的心思,必定都放在了房玄龄的那份关于兵制改革的奏疏上,便也不多留他,只是她也趁机表达了一下对于纸质媒体的规范事宜与水力活字印刷工程的关注,然后很顺利地得到了随时可以去咨询视察的权利。
李治其实也是很乐意永宁可以多关注这两件事的,虽然有了房玄龄的谋划之后,这两件事如今已经不是他心中的重中之重了,但是这些天配永宁的沟通,还是让他明白了这两样东西的存在,对于大唐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有永宁在旁边看着,他自然放心,若是中间出现了什么问题,他也相信永宁有那个能力及时更正完善……
与纸质媒体的出现相比,水力活字印刷的问世,反倒是更加的引人注目。如房玄龄等有见识的人,自然明白它背后所代表的含义,他们甚至已经想像着或许几十年后,大唐上下便能人人读书、识字的美好景象。于是在这样一批有想法、有期望的大人物的压力之下,工部奉旨承接了实验水力活字印刷工程的相关人员,再度被赶鸭子上架地又背上了一个任务,那就是把纸张的造价也给降下来
唐纸的用料还处于发展期,那些便宜的制作材料还没有被发现,但是相关的一些想法已经有人提了出来,只是一切都仍处于摸索过程中。永宁因为已经得到了李治的许可,所以每隔两三天,便会带着李琮和沁华一起出宫去工部的实验场地探看。
在这探看的过程中,永宁意外地发现不少外蕃之人,居然可以在工部这样的地方畅行无忌,而工部居然还有专门的司职人员陪同解说,而这解说的内容也是百无禁忌,一点保密意识都没有
李琮敏感地在第一时间发现了永宁的忧虑和不悦,而且他也猜得到永宁的负面情绪是因何而来,但是深层原因却不是他所能理解的。秉承着不懂就问的好习惯,李琮在见到李治的时候,便悄悄地将心中的疑惑问了出来。在弘文馆接受着儒家思想教育的李琮,虽然有房玄龄开小灶评讲《贞观政要》,还有永宁隐晦的《君主论》教育,也毕竟还在年幼,并没有那份见识去活学活用,能从中发现问题便已属不易。
只是李治也并不能理解永宁的反常之处,究竟是为了什么,简单地将李琮搪塞了过去之后,李治便放下了手中的事务,去陪永宁说话。
李治的本意其实只是想解解永宁的心忧,可是当永宁皱着眉头把自己所担心的事说了出来之后,李治自己却也陷入了深深的担忧之中,而对于永宁提出的关于保密的事情,也是上心不已。
于是近来已经忙得一榻糊涂的李治的谋臣团,半是忧伤半是明媚地又多了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需要认真完成……
第三卷芳华苒苒第二四五章前奏
第二四五章前奏
其实自从永宁当年气跑了吐蕃使团之后,大唐上下对待外蕃的态度便有了很大的不同。除了那些被所谓的“圣人之言”给泡坏了脑子的死心眼儿之外,谁也不觉得身为天国上朝,就跟欠了那些蕃帮似的,年年支援那帮喂不熟的白眼儿狼……
当然,即使是那票死心眼儿,如今也不再是当初那种蕃帮只要张嘴,他们就大唱赞歌鼓吹着皇帝送东西的态度了,虽然比起别人来,他们还是大方的,但是如果是跟他们当初的言行比起来,倒也是吝啬了许多。只是虽然大部分人都已经能清楚地把这些外蕃定义在敌对的位置上,却还是在那种高人一等的心态下,缺少了应有的防范意识。
而与之相对的,那些外蕃滞留于长安的各色人等,却是与时俱进地寻找着各种曲线救国的办法,从各种实用书籍的研读,到各种农业器具、铸造工艺的偷学、偷渡,在大唐没有察觉的时候,他们已经在很多方面做出了很多的成绩。
李治被永宁提醒过之后,便黑着脸把接替房玄龄的工作,现任宰相于志宁和工部等相关官员都召进了宫来,一点也没顾忌着外头已经黑透了的天色,倒是让这些大臣们很有些心里没底,两仪殿见驾之时,一个个都显得极是拘束。
于志宁的年纪并不比房玄龄小多少,任谁都看得出,李治将他放在宰相的位置上,也不过是凭借着他的资历和威望稳定人心而已,当然,话虽是如此说,但却不表示于志宁的才干不足以胜任,他之所以被做为一个过渡人选,最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年纪问题。
从感情上来说,李治还是很看重于志宁的。于志宁本来是李世民特意选给李承乾的东宫左庶子,只是他为人秉正,常常因为李承乾那些不合身份的举动,而有进谏之言,不免惹了李承乾的厌弃,若非有李世民的信任维护,还有李治暗中接济着,他怕是早就不知道死过多少回了,为此,他对李治自有一份感恩之情存于心中。
而自从李承乾被幽禁于东宫之后,李世民便一转手又点了于志宁为李治侍读,算是正式把他划在了李治的势力范围之中。及至后来,李治晋了太子位之后,于志宁也顺理成章地兼任了太子少师。他本就在中书省门下任职,接替房玄龄的职务并不显得突兀,而且又因为与李治相交多年,颇能领会圣意,倒也不虞会出什么差错。
时任工部尚书的却是原中历左骑卫郎将刘审礼,这人也算是个人才,只是为人方正太过,或许是因为少时从军的缘故,行事之间棱角分明,脾气也暴烈,这些年来没少得罪人。今天突然这么晚奉召进宫,又在宫门之前遇见了于志宁,其后更有他属下各职司官也奉诏进宫,他心里不免忐忑,暗自猜疑着是不是又莫中其妙地得罪了什么人,被参了什么事,惹恼了皇帝……
《唐朝永宁公主叫什么》第377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