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
时间回到六皇子暴佂侍陵妃的行动上,家无几个私卫守门护的官员和没落勋贵,遇到六皇子派来的,披着官服的匪类,不是破财,就是破家,从后宅内被强行带出去的姑娘,哭湿了一条街,渐渐的,就有朝官结伴徒步到了宫门口,请愿六皇子出面解释,意图以此举逼六皇子罢手。
百官静坐逼宫,放哪个朝都是大事,是要被史官记录下来,当做帝王失德不仁慈的痕迹,永传后世的,因此,哪个皇帝也不敢真叫百官坐到宫门前。
可这些小朝官们忘了,宫内无主,大位无人,他们就是把宫门前的地跪出坑,坐塌了,也记不到已经死了的皇帝头上,六皇子有恃无恐,继续在京中搜刮财物,以满足荒原王筹备军需的借口,将平日里对他爱搭不理的人家,一气给搅了个人财两空。
凌湙的名声一夜间遭到破坏,哭骂声里有一多半是咒他的,都在责骂他是乱臣贼子,有颠覆朝纲之相,一举抹平了他之前击退凉羌铁骑的功劳。
六皇子沾沾自喜,以为自己终于胜了一筹,不仅让闻关那边被百官堵门,搅的焦头烂额,更让凌湙这个实权异姓王名声尽毁,一夜尽失人心。
却不知,他所有的行为里,亦有闻关一党的纵容,双方目地不同,但目标一致,都是想先将这个威胁巨大的荒原王弄出京。
前者被凌湙要求,以百金赎一户男丁,后者则想趁乱摸鱼,能哄就把人哄出去,不能哄就把人撵出去,反正人绝对不能留在京。
前者用抬高米粮的价格坏荒原王名声,后者却是在手下人作出乱后,从中窥出了时机,一边当好人,在凌湙面前摆出一副马上就能供应粮草的样子,一边又背地里下黑手,对着反抗哭闹不止的人家,说都是荒原王逼的,他们也没办法违抗,毕竟人家手里有兵等言语。
只稍一夜功夫,满京的人口,就都充斥着贬责荒原王,撵他出京的话,书院里的学生,监学里的太学生,以及滞留京内混口饭吃的落地举子,像是找到了功成名就的机遇,只要能在倒荒原王的活动中,一战成名,他们的仕途就不愁了,因此,宁侯府的门前,开始陆陆续续的聚人,全都是穿着学生袍的士子,梗着脖子让凌湙出门给说法。
就是。
他没来之前,京畿一切运转正常,什么都好好的。
结果,他一来,且才来两天,就弄的京畿内百姓口粮紧缩,满城姑娘遭殃。
他就不该上京里来,就该乖乖带了兵去剿匪、平乱,为国捐躯。
宁侯府的府兵、公主府的卫戍,以及凌湙自己带进京的亲卫,一起亮了刀锋,想要逼退这些被情绪挑上头的无知学子,和激进举人,四周围满了想看热闹,又怕事的百姓,对京中一夜间风向骤变的警惕,盖过了想要参与其中的冲动。
当然,或许也是阶级无法跨越的因素,学子举人闹事,与平民百姓闹事,两者等量不同,资格不一,前者再怎么闹,顶多就是抓几个领头的先关起来,其余的从众还能得个好言劝退,而后者闹事,只会招来刀斧加身,按个暴民该杀的罪名。
能在京畿这地方混出年头活出岁数的,如当年的蛇爷那样,不说都火眼金晴,至少趋利避害的本事,已趋近本能,早懂了圈层分割,参和无意的道理,躲边看看戏似的将场面记下来,以后便有了现成的话本谈资,子孙围炉说笑时,也显得他见多识广,胆魄惊人。
“那些个读书人可真是厉害,文衫长袍穿上身,便是站在任一达官显贵府的门前,也无人敢对他们拔刀相向,有些甚至还得好茶好食的招待着,不像我们平头老百姓,没闹事都可能被抓,闹事甚至会掉脑袋,所以啊……要好好念书,争取穿上文衫长袍……”
千百年来默认的行规,读书人就是有谏议诤言的权利,哪怕说的或做的不对,也没有当场斩杀的先例,只要不死,就有脱身的机会,因此,世人皆知,读书人命贵,轻贱不得。
来围宁侯府的这一波也这样认为,并深信荒原王拿他们没辄,只要逼得荒原王出面,那他们就赢了,因为所有人都会记着,是他们让荒原王不得不出面给的交待,至于交待的结果是好是坏,那就不是他们能左右的了,他们要的只是这个行为里,最浅显的一个面。
荒原王为城中起的混乱出面了,是他们这些读书人联名请的愿,让他妥协,不得不出来对民众给个交待。
所有持观望态度的,都认为这一波荒原王注定要名声扫地,灰溜溜的被堵门的读书人,以唇枪舌剑的形式逼出愧悔之言,并为了保存北境与荆北两地的忠君之名,退居天子渡,再以负荆请罪的形式,徒步单人入京进太庙,跪求先帝原谅。
只要凌湙不像他表现出来的,对文无敬,或者说是文武同位,那后面的一切就还有的谈,有的缓和,甚至在利益分配上,他们可让三分,连闻关二人都是这么想的。
用书生学子来试探凌湙对文人的宽忍度,看他是不是会在大环境里,因势趋文,附和一惯的传统教育,文比武贵,只要他能有一次偏文,就代表他心里对于治下的政务偏向,仍然以文为首,而非凉州与荆北那样,视文以轻。
所谓的视文以轻,不过是凉州与荆北两地,文人并没有受到太多推崇,即使两地渐次开始普及文化知识,凌湙也没有过多的宣扬文士们超然的权利地位,在他的地盘上,没有文士指着武人的鼻子骂的例子,文武相当,一直是他倾力灌输的政事观点,不存在刑不上大夫的特例。
《我成了被掉包的罪臣之子大叶湄》第791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