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
第七十八章
直到被阿韵拉回宫中,辛时还有些发懵。
让他顺一顺事情发展的思路。昨天晚上,耽搁一年的杜平武与应婉慧终于完婚,公主之子与外戚之女的结合,身份非常般配。今早新安大长公主夫妇携带儿子儿媳入宫面圣,一大家子聚在一起,难得温情脉脉,天子也与太后暂时达成和解,又是歌舞又是宴席地招待这对经历颇为挫折的新婚小夫妻,乐呵着乐呵着,突然就——不知怎麽把内宫旧案翻出来说事。
女官同样满脸不快。辛时未曾骑马,两人共乘一车,听她抱怨道:“陛下也真是,小夫妻俩新婚第一天,高高兴兴的不好吗,非得提这种事,到头来谁都不愉快……唉,还说和内宫商量,人都找出来领到跟前了,先帝子嗣,确凿无疑,难道还能不封王吗,这哪里是商量,分明早就决定好了,通知我们一声而已。”
是啊,辛时深以为然。天子明知道母亲不待见庶子,还执意生事,分明是看準今天有外人在场,无法发难。无论是从孝道还是单纯的为人方面,这件事都做得过于不妥,说白了就是——故意恶心人呢。
然而话说回来,在对待先帝血脉的问题上,太后的做法的确不占理。辛时偷偷地又想。因为不是亲生孩子所以便不闻不问,这样的主母不管放在哪家都要被说一声善妒苛待,从前没人提只是大家看在先帝的态度上心照不宣,而如今新君有心拿上台面计较,也只能认栽。
封王啊……其实还是有东西可以议的,比如封去哪里,食户多少,简而言之就是拉扯一个亲王头衔中注入的水分多大。想到这里辛时突然意识到一件事,一皱眉,奇怪道:“陛下会把封王的事交给我们办?”
“想什麽呢,都说是通知我们一声。”阿韵朝辛时气得一笑。“陛下如今防我们像防贼一样,哪可能把这麽重要的事情放手……我们能负责的也不过是后宫事,处置张夫人的归属。”
“啊……也是。”辛时回神过来。“如今不像从前那样封侯国,她不能做太后了。”
阿韵略显嘲讽地挑起嘴角:“当太后?想得美。她儿子都出人头地啦,还想跟着享福呢,当然是出家为尼,替先帝守一辈子孝。坑了西宫这麽大把,不付出点代价怎麽行。”
所以也不算完全议论输了嘛,儿子放出去,生母捏在手里,真是一贯且熟悉的作风。当太后又怎麽样呢?辛时好像在女官脸上捉到几分太后的神韵,他突然间很肯定,当新君同意将对张夫人的处置让给内宫时,太后一定露出过一模一样的、仿佛嘲讽又带点幸灾乐祸的表情。但这份讥诮,辛时想,他更情愿相信太后是留给天子而非张夫人的,那只是一个因为意外生下儿子所以一辈子过得战战兢兢的女人,当太后又怎麽样呢?
“有时我想想,都觉得委屈。”女官已经提起另一个话题。“想当初殿下还是皇后的时候,别说封王,什麽国事不是我们经手的?这样的还看不上眼呢,如今居然要靠抢。建国开始就是二圣临制,一改朝换代,风向全变了,陛下现在看到我们是连笑脸也不愿意给……一家人闹成个样子,心里真不好受,更别说太后还是母亲,眼见着处处被亲生儿子提防。”
车厢一震,停了下来,已至宫城门口。接下来的路只能步行,两人下了车,阿韵却不跟辛时一道去未央宫,通过城门后便与他分别,最后叮嘱道:“总之就是,太后心情不好,你又来得有点晚,过去后仔细言辞应对。我有别的任务在身,要到尚衣去置办僧尼用具,怎麽说人生最后一回,体面点送她走吧。”
辛时颔首,谢过女官,与她背道分别,穿过重重宫阙,直行至未央宫。
未央宫同样富丽堂皇,在深秋初冬的冷气中,闪烁着仿佛不真实的光彩。新安大长公主一家与天子夫妇皆已离开,宫殿安静得有些寂寞,得到允许后辛时进入室内拜见,擡头见太后倚坐在案前,神色收敛,似乎不如阿韵说的那样愤怒。
辛时一坐下来,太后便与他论事,瞥迟来的下属一眼,道:“那小子封王的事,阿韵给你说了吧。”
辛时点头,于是太后又粗略与说了些更详细的内容。辛时这才知道,那张夫人所生的孩子活到十来岁,竟然连名都没有取,只有一个小名“地奴”,据说是因为出生时顺利,掉在了地上。这幼子如今封了梁王,食六百户,和其他兄弟一样出宫到神都内生活,而天子借此机会同样给在京的宗亲们加了一轮封,从五十到一百户不等,倒是让辛时有点意外——先帝子嗣正名封王,居然还惠及到杨修元了呢,这可真是天上掉馅饼,四舍五入他也从中得到了好处。
这麽看来……支持一下,也不是不可以嘛。
“知道章表该怎麽写吧?你就说张氏诞下先帝血脉有功,如今了却尘缘,自请出家等等,文辞委婉好看一点。”太后随口布置几道提纲挈领。“按理说是该她先上疏,我再敕準告于前朝……呵,指望不上,随便弄吧。”
辛时道:“臣请问,张夫人往何处出家?”
“掖庭啊。”太后随口回答。“她本来就住里面,还想到哪里去。”
见下属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道:“怎麽了,你有话要说?”
辛时离席跪地,道:“恕臣无状。臣以为,将前朝妃子置于禁中,有些不妥。”
太后轻张朱唇,微讶一声,道:“哦,你有什麽见地?”
辛时道:“殿下为梁王着想,恐其担忧生母,故将张夫人放还旧居,此举是好心。然掖庭在后宫之内,后宫为妃子居所,张夫人与陛下既无血缘联系,理当避嫌……否则儿子与父亲的妃子同处起居,虽陛下断然无此心思,却难防不会招有心人如此非议……”
《古人谈读书》第129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