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1983年,5月1日。
燕京已经褪去寒冷,暑气渐生。
人们已经开始穿上比较清凉的衣服,走上街头,迎接即将到来的夏天。
国内各大期刊上市的这一天,书店和邮局总是最热闹的。
人们会不约而同的走进书店,购买他们想要看的杂志。
喜欢电影的,会询问《大众电影》、《电影世界》,又或者是《上影画报》。
爱好艺术的,则特地去找《美术》、《美术译丛》,又或者《艺术世界》。
有些女同志,则翻看起《妇女生活》,看看有没有自己想看的内容,然后付钱购买,转身离开。
想了解科学知识的人也不少,书店里和科学相关的期刊,有《科学与生活》、《知识就是力量》、《少年科学画报》、《上海科学生活》等等。
国内从5o年代开始,就已经在宣传建设“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就是其中之一。
六七十年代的孩子,随便挑十个来问,想当科学家的人绝对过半数。
剩下不是医生就是老师,想当工人的都算老实孩子。
相比起这些杂志,文学类杂志最受欢迎。
等待在这些柜台前的人也最多,他们大多是年轻人,来自于燕京各大高校。
自从恢复高考,各大高校开始正常招生,燕京城内的年轻面孔变得越来越多。
这些人都是天之娇子,毕业还包分配,而且还是好单位。
不像后世,大学生毕业既失业,只能继续读硕、读博,不断卷下去。
因此,这个年代的大学生说是香饽饽一点不为过。
家里能出一个大学生,到外头说句话都大声点,拉个屎都带回响,就特牛逼。
张宝成不是大学生,只是一個返城知青。
看着周围的那些大学生们,心里挺羡慕的,真希望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只可惜,有些东西只能想想,他这辈子大概都和大学无缘了。
阿巴阿巴的那几年,张宝成的年纪小,光顾着玩了,所以等到高考开放,他属于有心无力的那一拨,根本没能力考大学,只好随政策返城。
一开始,返城知青回来以后,知青办还给安排工作。
可全国各地下乡的知青过两千万人,大家全都集中在短短的这几年间返城,根本安排不过来。
所以张宝成一回来就成了待业青年,在家吃了半年的闲饭,终于才在街道的安排下,去了一个建筑单位,干起了临时苦力。
临时苦力不但是临时工,还专门干些最苦最累的活,张宝臣常常累得连饭都吃不下。
这样的日子一天天的熬着,张宝成觉得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看不到希望。
他平时唯一的爱好,就是看看杂志,读一下里面的文章,感觉自己似乎都变得高尚起来。
“同志,要一本《燕京文学》,和一本《小说月报》。”
很快轮到张宝成,他冲售货员说了想要买的杂志,付了钱,盖了章,很快离开。
《新文创从1982开始九十一色鹿》第51章 批评又来(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