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欢迎您!
蓝雨小说 > 其他类型 > 华夏名句 > 第61章 庄子

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一、简介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或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具体地点存在争议)人,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崇尚自由,拒绝楚威王的聘请,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被后世誉为“漆园傲吏”。庄子的思想深邃而独特,他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文学作品《庄子》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邃的哲理,被誉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二、人物生平

1出身宋国

周烈王七年(约公元前369年),庄子出生于宋国蒙邑。关于庄子的出生地,历史上存在多种说法,但主流观点认为他出生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或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之一。庄子生活的时代正值战国中期,这是一个诸侯争霸、百家争鸣的时代。

2漆园为吏

在庄子的一生中,他曾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据《史记》记载,庄子与惠施有过多次交往,惠施曾在魏国担任国相,庄子曾前往魏国拜访他。庄子在漆园吏的职位上并未久留,他很快就辞去了这个职务,转而投身于哲学思考和文学创作之中。

3南游诸国

庄子在辞去漆园吏之后,开始了他的游历生涯。他南游楚国,与楚王及楚国的大夫们有过交往。据传,楚王曾派使者聘请庄子担任楚国的相位,但庄子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认为千金重利、卿相尊位都是过眼云烟,远不如自由自在的生活来得重要。

在游历过程中,庄子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起探讨哲学问题、交流思想感悟。这些经历为庄子的思想成熟和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4课徒着书

晚年的庄子回到家乡,致力于教育和文学创作。他招收了许多弟子,向他们传授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文学技巧。同时,庄子还继续创作《庄子》一书,将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人生感悟融入其中。

《庄子》一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内容涵盖哲学、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庄子的文章想象奇特、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他的思想深邃而独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因病辞世

周赧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86年),庄子因病辞世,享年八十四岁。据传,庄子在临终前对自己的弟子们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时间为连璧,星辰为珍珠,万物是可以作为我的陪葬。我陪葬的东西难道还不够多吗?哪里还用着加上这些东西!”这番话充分展现了庄子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庄子死后,他的弟子们将他安葬在故乡的一片荒地上。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文学家,在他的墓地上修建了庄子祠,并立碑纪念。

三、主要影响

1哲学思想

天道观念

庄子的哲学思想以“道”为核心,这是他超越现实、追求生命自由的理论基石。“道”在庄子哲学中,不仅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也是宇宙万物运动的法则。庄子认为,“道”是无形无相的,它在时空上是无生灭的,具有绝对性、创造性、永存性、普遍性和无为性。

庄子强调“道”与人的紧密结合,使“道”成为人生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他主张顺从天道,摒弃人为的杂质,认为真正的生活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外在的教导和规定,而是要去掉内心的成见、机心和分别心。庄子认为,只有深刻体悟“道”,才能达到生命的绝对自由,实现“逍遥游”的境界。

自由思想

庄子的自由思想是他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真正的自由是“无待”的,即不依赖于任何条件。庄子提出了“心斋”与“坐忘”两种达到自由境界的方法。“心斋”是通过“致虚”“守静”的过程,达到无执无为的心境;“坐忘”则是对自我和外物的超越,达到内外俱忘的至境。

庄子强调“不滞于物”,认为人应该超脱于物质世界的束缚,不凝滞于任何思想、任何事物,从而达到圣人不凝滞于物的境界。他反对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和利益,认为这样会忽略身边的美好,导致生命的滞碍和郁滞。庄子认为,只有不滞于物,才能乘物以游心,实现真正的自由。

平等思想

庄子的平等思想体现在他对万物平等关系的认识上。他认为“道通为一”,万物在“道”的面前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庄子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认为人为的分别和执着是导致社会混乱和痛苦的根源。他主张尊重个性和差异,认为天然的本性都是合乎性命之常情的,因此天然的差异也是合理的。

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出了“万物齐一”的认识原则,主张人应突破自我形躯的局限,对万物加以整体性把握。他认为,现存的各式知识系统都含有极大的片面性,因为它们往往只从某一角度出发,忽视了事物的整体性和复杂性。庄子强调以“道”观物,达到对万物平等关系的深刻认识。

辨证思想

庄子的思想中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他认为“道”是无界限差别的混沌,既不是理性的对象,也不是具体之存在。道既是有也是无,它涵盖了万有却又超越于万有之上。庄子认为,对道的认识不能通过简单的经验认识或理性的逻辑推理来实现,而必须通过物我、主客为一的内在观照来达到。

庄子在《齐物论》中提出了“彼是莫得其偶”的命题,认为事物总是相对而又相生的,任何事物都具有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的正反两个方面。他认识到事物的变化总是向其对立的方面转化,宇宙万物尽管千差万别但说到底又是齐一的、没有区别的。庄子的辨证思想揭示了事物存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后世哲学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对主义

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是他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事物总是相对存在的没有绝对的标准和界限。庄子强调认识的相对性一面认为人的感性和理性都不足以信赖因为它们都是相对的。他看到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之中却忽视了事物质的稳定性和差别性。庄子认为确定认知的标准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认知都会受到特定条件的限制和时空的制约。

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一方面是对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中消极因素的发展他无限夸大老子的“玄同”思想从根本上取消了事物的“彼”“此”差别得出了“齐万物而为一”的相对主义结论;另一方面在庄子以前或与庄子同时的哲学家大多有独断论的倾向庄子的相对主义是作为他们的独断论的对立面而出现的。庄子的相对主义思想虽然有其局限性但它也揭示了事物存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后世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游世思想

庄子的游世思想是他哲学思想中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游世思想内涵复杂既包含了以故意的玩世不恭态度对待现实世界的成分也包含了以自嘲意味的自我放逐心情与黑暗世界对抗的成分。庄子认为在黑暗的存在背景中隐者传统意义的个人出路是不可能的因此他干脆把一种故意不肯负责任的游戏态度贯彻到底不仅游戏地对待现实世界而且游戏地对待个人生死和人生一切可能的期待。

庄子的游世思想中隐含着一个新的主题即以带有自嘲意味的自我放逐心情来与一个黑暗的世界对抗。这种对抗不是正面反抗而是摆出一切皆不在乎的姿态直视黑暗世界任何可能的恶意摆布并且以对这种恶意摆布的戏谑的欢迎表达对这个黑暗世界的嘲讽。庄子的游世思想体现了他对人在天地之间无路可走这一绝望处境的深刻洞察和独特回答。

2文学成就

文学风格与技巧

《华夏名句》第61章 庄子(第1/2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