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欢迎您!
蓝雨小说 > 其他类型 > 八点档广播剧 > 第26章

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苏亚卿在想,他们这样算是在交往了吗?

只要一有空,他就很怀疑这件事。在他的想像里面,交往应该是两个人亲密的腻在一起,然后假日会出去约会,回家会干点害羞的事,两个人的气氛会甜蜜得招来蚂蚁,这样应该就是交往,尤其是热恋期,应该都在做这些事才对。

然而他们宝贵的热恋期,他却全都耗在写剧本跟开会上面了。

前阵子他跟着阮殊澈见了冯灿。传说中的冯制作是一个看起来很精明很干练的男人,年纪大概三十出头,跟阮殊澈一样,都是年轻有为的影视工作者。阮殊澈的两部电影制作人都是冯灿,两个人据说认识很久了,对彼此都十分信任。

他们讨论了电影的细节,然后冯灿冷冷地驳斥了阮殊澈对男女主角的构想,让苏亚卿差点为伟大的冯制作拍手叫好。

最后冯灿决定,让这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从一个很简单的关系开始。

房东与房客的关系。

苏亚卿想起冯灿那张稍嫌苍白的薄唇说出这几个字的画面,搭在键盘上的手忍不住缩了缩。

这世界上巧合就是这么多……

他叹气,一边打下人物侧写。

这是他写剧本前很习惯做的事:把角色的姓名、年龄、外型、兴趣、家庭、朋友、个性……等等全都条列出来。然后从这些要求当中,细细去推敲角色的内心,使角色成为一个鲜明又立体的人,这在之后构思剧情上面都很有帮助,尤其是卡稿的时候,重新拿出来复习一次,通常能有一点新的想法。

说起来,这是他第一次尝试个人作业,之前在真正接的案子里面,都是跟别人一起合作的,自己通常都是担任编剧群里的一个小小的编剧,一切听统筹的话行事,但是第一次接电影的剧本就是一个人作业,难免让他有点不踏实。

他看着电脑荧幕发呆,让男主角的形象在他脑海中奔腾。

这次的男主角叫做高小池,是个老实又憨厚的大男孩,对感情的事情非常迟钝,神经大概有一条麻绳这么粗。但是他心肠很好,阳刚的外表下有一颗仿佛童话故事公主一样的心,他眼中所看到的世界仿佛总是带着香气,空气中还会飘浮着可爱的小花,而且人人都是大好人——高小池大概就是这么一个天真的青年。

这个天真的青年,从小在一处偏僻的乡野长大,大学的时候读的也是比较偏僻的学校,他很幸运的,在二十年的人生里面,遇到的都是好人,过着纯朴又快乐的日子。

可是在他大三的时候,他老子跟他说,小池啊,我觉得你转校比较好,你在现在这所学校学不到什么东西,进城里去开开眼界吧?

所以小池就转学了。

小池是个长相不错的男孩子,好巧不巧,他读的是极度阴盛阳衰的中文系,像他这种长相不错又呆呆的男生,很轻易的就落入了女孩子们的魔掌——不过这不是重点。故事是从小池要找公寓开始的。

因为小池是个不懂城市险恶的年轻人,所以特别容易被骗。因此故事一开始,小池就被坑了。他被女主角坑了。

女主角钱以安是个极度聪明的女孩子,一看高小池那个笨笨的蠢样,就知道这个乡下人好欺负,所以就跟他收了比别人高一点的租金,然后用她天生的好口才说服高小池这个普通到不行的公寓是多么好,多么值得用这个贵一点的钱租下来(而且不包水电)。

高小池被她唬得一愣一愣的,于是就租了,开始了他们俩隔着一道墙、一人一间房间,共用一个厕所一个厨房一个客厅的房东房客生活。

这个故事的总而言之,就是这两个人会恋爱,但是为什么钱以安会喜欢上高小池呢?

阮殊澈叫他不要用大脑去想,喜欢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总之钱以安就是会喜欢上高小池,不要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把事情想得简单一点。

可是苏亚卿总是会不自觉代入一些事情。

比方说……沈俞晏为什么会想跟他交往呢?

基本上沈俞晏跟他说的那些话他是不会相信的,他虽然笨,可是对感情的事情很敏感,而且也是个容易想法悲观的人。他总觉得沈俞晏并不是真的喜欢他,又或者说,根本没有理由喜欢他。

阮殊澈告诉他这种事情是没有理由的,但是他总是觉得,应该会有一个原因才对。一定是某一个部分吸引到某个人,才会触发「喜欢」这个情绪,进而才会交往。

然而沈俞晏看到了哪个部分的他呢?

他看着电脑荧幕上长达好多页的人物侧写发呆,好久才在上头按下一个句号当作完结。然后忍不住开了一个新文件档,在最上头打上几个字——

沈俞晏。

另一头的沈俞晏,正处于心情不错的状态,工作起来都格外辛勤。至少蔡孟骞是第一次看到他自动自发地拿起抹布擦桌子,而且不是臭着一张脸在擦桌子。

蔡孟骞还记着前些天沈俞晏发火的样子,不太明白他这几天怎么就突然好了,而且有越来越好的趋势。

于是他靠近沈俞晏,旁敲侧击地问:「俞晏,你这几天好像心情不错啊。」

沈俞晏擦桌子的动作顿了顿,然后笑了:「是不错啊。」

「喔……遇见好事了?」,

「是啊。」

「……你把殊澈家炸了?」

一听见阮殊澈的名字,沈俞晏原本神采飞扬的表情就稍微敛下了些。他假笑两声:「把他家炸了还会炸到我家呢,」换了张桌子擦,他又说:「况且我要是想寻仇,才不屑用那种偷偷摸摸的手段。」

《八点档广播剧》第26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