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水疱性口炎(vesicurstoatitis)是由水疱性口炎病毒引起的多种哺乳动物感染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人兽共患传染病。
以马、牛、猪和某些野生动物的舌、唇、口腔黏膜以及乳头和蹄冠处发生水疱为特征。鹿和人呈隐性感染或短期发热。
本病于1821年发生于北美洲,之后又在南非的马、骡、牛发生。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本病随美国军马传至欧洲,继之在非洲、南美洲广泛流行。亚洲国家也曾有本病发生。
【病原】
水疱性口炎病毒(vesicurstoatitisvir,vsv)属于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的水疱病毒属(vesiculooir),为线性单股负链rna病毒。
病毒粒子呈子弹状或圆柱状,长度约为直径的3倍,大小为150~180nx50~70n。
有囊膜,囊膜上均匀密布短的纤突。
病毒粒子含有5种结构蛋白:
糖蛋白(g)、基质蛋白、核蛋白(n)、磷酸蛋白(ns)和rna聚合南大蛋白(l)。
应用中和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可将水拖性口炎病毒分为两个血清型,其代表株分别为印第安纳(diana)株和新泽西(newjersey)株,两者不能交互免疫,前者又可分为三个亚型。
本病毒可在7~13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及尿囊腔生长,于24~28h内使鸡胚死亡。
本病毒几乎可在所有常用的实验室培养细胞中生长,在猪和豚鼠的肾细胞、鸡胚上皮细胞牛舌、猪胎、羔羊翠丸细胞培养中有致细胞病变作用。
人工接种马、牛、猪、绵羊、兔、鼠的舌面内可发生水疱,但接种于牛肌肉内则不发病。
成年小鼠脑内接种可发生大脑炎,初期被毛松乱、战栗,继而后肢运动失调或瘫痪,经3~5d死亡;对乳鼠无论经何途径感染,均可发生致死性感染。
鸡、鸭、鹅在趾蹼上接种也可感染。
本病毒在外环境中抵抗力差。
2氢氧化钠或1福尔马林能在数分钟内杀死本病毒,1升汞、3来苏儿或1石炭酸需6h以上才能杀灭本病毒。
病毒在含50甘油的磷酸盐缓冲液(ph75)中于4~6c可存活4~6个月,真空冷冻干燥的病毒在4~6c可保存5个月。
【流行病学】
本病能侵害多种动物,牛、马、猪和猴较易感,野生动物中野羊、鹿、野猪、浣熊及刺猬等亦可感染。绵羊、山羊、犬和兔一般不易感染。
实验动物中雪貂、豚鼠、仓鼠、小鼠、大鼠和鸡都易感染。人与患病动物接触也易感染本病。
实验证明,易感宿主可因病毒型不同而有所差异。马、牛、猪是新泽西型病毒的主要自然宿主。印第安纳型病毒曾引起牛和马的水疱性口炎流行,但不引起猪的疾病,试验接种8种鸟类有5种产生抗体。
患病动物和野生带毒动物是主要传染源,病毒从患病动物的水疱液和唾液排出,在水疱形成前96h就可从唾液排出病毒散播传染。
病毒通过损伤的皮肤和黏膜而感染;也可通过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感染;还可通过双翅目昆虫作为媒介经叮咬感染,曾自白蛉及伊蚊体内分离到本病毒。
本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夏季及秋初,而秋末则趋于平息。本病虽可暴发但并不广泛流行。由于本病与口蹄疫临床症状相似,因而成为一种需进行鉴别诊断的重要传染病。因人偶可感染而使其具有一定的公共卫生意义。
【致病机制】
水疱性口炎病毒从损伤的口鼻黏膜、乳头或蹄部感染,并在表皮层进行复制,经2~3d在这些部位形成水疱。
若继发感染,通常会波及皮下组织,若无继发感染,病变会在1~2周愈合。
水疱性口炎病毒感染是否形成病毒血症仍有争议。
经猪吻突皮内接种及其他接近自然感染的途径接种病毒后,只能从局部淋巴结而不能从血液中分离到病毒。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人工感染潜伏期为1~3d,自然感染为3~5d。
1牛
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c,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反刍减弱,大量饮水,口黏膜及鼻镜干燥,耳根发热,在舌、唇黏膜上出现米粒大的水疱,后融合成大水疱,内含透明黄色液体。
经1~2d后,水疱破裂,疱皮脱落后,则遗留浅而边缘不齐的鲜红色烂斑。
与此同时病牛大量流出清亮的黏稠唾液呈引缕状,并发生咂唇音,采食困难。
有时患病动物在乳头及蹄都也可能发生水疱。
病程为1~2周,转归良好,极少死亡。
2马
马水疱性口炎的临床症状与牛相似,但较缓和。
《兽医传染病学第六版》五水疱性口炎(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