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欢迎您!
蓝雨小说 > 其他类型 > 韩少功成名作 > 无我之我

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无我之我注释标题此文为英文版《方方中短篇小说集》序,中国文学出版社,1993年。

一个人不在乎与别人活得一样,也不在乎与别人活得不一样,便有了真正的自由。我记得方方曾经写得很俏皮,动笔就密植刻薄话。她也能玩魔幻,跳大神似的兴云布雨以假乱真。读者鼓掌要她再来一个的时候,她却早已卸装。她似乎没想到要按照读者和批评家的订货单,保质保量地信守什么风格,不负众望地坚持住名牌造型,永远沐浴在聚光灯下。

洞明之人永远是有啥就说啥,想啥就写啥。近几年,“新写实”小说瞩目于中国文坛,方方又被誉为这一潮流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成了读者须重新认识的一张面孔。说实话,“新写实”的名目有点缺乏含义,这顶帽子不能套住各种各样的脑袋,即便补上“生活流”“后现代”“生态小说”之类缀饰,尺寸还是过于宽大,不成其为帽子。不过,方方应该由此而感到高兴。当批评家没法从前人的帽店中挑出合适她的一顶,这证明她已经有点不伦不类。超群者不伦,独特者不类。批评家为难之日,常常是小说家成功之时——创造的性灵已高高飞扬在批评框架之外。

其实,方方的近作很容易理解,只是容易到了有点难的地步。可以想象她动笔时毫无竞技心态,喂过孩子洗过碗筷之后,把近旁的什么随便瞥上一眼,拿起笔就写。她就近取材,不避庸常,特别能体会小人物的物质性困窘,也不轻率许诺精神的拯救,其作品散发着俗世的体温,能使读者们联想到自己的邻居、同事、亲朋及自己。文学与生活已没有界限,就像某些后现代艺术家,能使往后的观众把任何平凡琐屑之物都疑为艺术展品。她力图避开任何理性的价值判断,取消任何创世启蒙的隐喻象征,面对沾泥带土的生活原态,面对亦善亦恶亦荣亦耻亦喜亦悲的混沌太极,她与读者一道,没法借助既有观念来读解这些再熟悉不过的经验,也就把理解力逼到了死角。“这有什么意义呢?”《桃花灿烂》中星子的一句话足以问倒古今哲人。

好的小说总是像生活一样,具有不可究诘的丰富、完整、强大,从而迫使人的理解力一次次死里求生。方方的近作似乎也没有什么高新技术,只能使某些热衷于形式的批评家含糊其辞。她像个群众文化工作者,使用公共化的语言,平易近人直截了当的方式,既是俗事便干脆俗说。她的故事是步行,实用,耐久,自然,便于把读者引向各种视角和各种景观,出入往返十分自由。这种叙述显然不是狐步、蹉步、太空步,没法让读者惊心动魄并盯住局部细看。这有什么不好吗?据说现代人主张创作主体的强化,作者应该成为作品真正的主角,重要的不是“说什么”而是“怎么说”,最好的内容应化作形式……这些当然是十分益智的见解,被我多次热烈拥护。不过,还有另一条见解现在很少有人说,也是应该好好说的。那就是,最好的形式应该化作内容,最好的“怎么说”应该化作“说什么”,最好的作者应该在他们的叙述对象里悄悄消失,从而达到“无我”之境。

无我便是大我。古人的《史记》“荷马史诗”等多是无我亦即大我的作品,以其天真朴素的气象,奠定人类心灵的基石。换句话说,无我之我,说到底不是技巧,而是一种态度。它意味不造作,不欺世,不哗众取宠。它意味着作者不论肤浅与否,聪慧与否,他们留给这个世界的是一种诚实的声音。当越来越多的面孔变成谎言的时候,诚实是上帝伸向我们的援手,是一切艺术最可靠的出发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方方像其他优秀作家一样,不属于任何文学流派,只属于他们自己的心魂。

1991年1月

《韩少功成名作》无我之我(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