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夏元吉这大內总管对郑和下西洋很是操心。
他让侍郎李文郁核算了一下,仅白银一项,就要花费600万两,还不包括对两万官兵的嘉奖。占全国财政四分之一。他如何不心疼。
春秋战国时期的吴王楚君,就在太仓屯粮置仓,供奉朝廷。从此便有了“金太仓“的美誉。
天妃宫楠木梁柱,木刻廊坊,砖雕券洞门,殿楼的枋子和门楣上雕有精细逼真的海浪托日和巨龙戏水的图案,结构形式古朴典雅,在冬日阳光下显得气势轩昂,庄严肃穆。‘
寒风呼啸,刺骨的江风如同针扎般尖利,门口广场上卖草头饼的、草头蚂蚁饼、刀鱼馄饨、青团等的小吃也寥寥无几。郑和正率着一帮老婆婆在天妃宫拜天妃娘娘。老婆婆穿着统一,好似训练有索的。
小舍有些奇怪,向来出海,除了客船之外,运兵运货的船只,是不允许女性上船的,说是“有女同行航行不利”,便问郑和的副使洪保:“这些婆娘是干什么的?“
洪保道:“是专门招来为兵士们补衣服的、穿的是布袜、布鞋,一双鞋估计穿不到一个月,要是没有妇女为他们制作和修补,那么出海时,即使准备二十万对鞋袜,也不够长期穿用。特別是布鞋的硬底。“
小舍有些钦佩郑和的细心了。
洪保看着小舍惊讶的神色又道:“这回还带了两名接生婆,这次每到一处,都要设帐开诊,包括接生。听说西洋妇女生孩子,总是用锐利的石割脐带,容易引起破伤风症。“
小舍拍着掌道:“哈哈,郑公公想得太周到了。“
小舍和郑保交谈着,那里夏元吉与郑和争了起来。
夏元吉坐了一上午马车,受了凉,鼻子塞住了,说话嗡声嗡气的:“你携带那么多铜钱出国,铜钱大量外流,严重消耗了国库储备,钱币更加贬值!败家子,全是败家子!”最后两句是说给小舍听的。
郑和今天穿着绯色棉袍,发束玉冠,脚蹬皂靴,整个人看起来英挺玉立、风姿夺人。他微带笑容道:“大主管,你也看到了,这回带去了多少中国商品,一但海外市场打开,肯定刺激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同时把一些需要从国外进口的日常用品,由奢饰品价格降为了日用品价格。“
夏元吉濞了一下鼻涕道:“耗巨资打造的豪华船队,满载的瓷器、茶叶、丝绸等物品,换回来的是:明珠,鸦鹘之石,沉香,麟狮孔翠之奇,楼脑薇露之珍,珊瑚瑶琨,或剪刀、油膏、药料、胡椒、苏木及奇珍异兽,全是皇家和高级官宦使用的奢侈品,即使胡椒与苏木,其价格仍不值得建造和维持开销。“
郑和被夏尚书这么一说,心里也不痛快了,他声音也提高了不少:“你并非奸臣,还是一个关心老百姓疾苦和认真办事的清官,但眼界始终只能盯住自己一亩三分地,缺少具有战略眼光和胸襟!“
夏元吉见郑和有些生气,便也找个台阶下,他道:“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民间胆大之人纷纷投入到走私的行列中。这样原本归国家所有的贸易利润,就流入到个人钱包,下西洋实行官方垄断贸易可以打压走私,这也是有效办法。但也不必这样豪华奢侈。”
谈了一上午,两人不欢而散,夏元吉宝船也不上了。
郑和对小舍笑道:“这“夏刺头”与咱家一见面就争,彼此也习惯了,不过他吵是吵,做事还是一丝不荀的,你路上替咱家好生照顾些,别让他病倒了,那咱家还真是对不住他了。”
小舍见郑和没生夏元吉的气,也把悬着的心放下了。
夏元吉果然去了白卯塘,这也是他的一份心思。
白卯塘经过大半年的修筑,河面开阔,两边都修筑了石驳岸,岸边栽上了岸柳和一些花草,虽然在寒日里残花枯叶,但还有梅花含苞,等待着春天到来。
昆山府李知县,指着河两边的茅房道:“这是外地的河工建的,他们想永久扎根在这里。”
夏元吉道:“这地方是天堂,谁都愿意来,”
李知县道:“是啊,这些人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等32个少数民族,327户人家,5百多人。”
夏元吉笑道:“你这知县头大了,光这些人的语言,你就得找一帮些翻译了。”
李知县道:“我让我们的秀才陈福贵教他们学汉文,要不全打哑语不行。”
夏元吉真得病了,说话也颤颤巍巍,摸着他额头烫得厉害,还不断咳嗽,小舍马上给他喝了些汤药,把他包裹的好好的,赶紧带回城来。
夏元吉也真能扛,到了苏州便让小舍带他去澡堂泡澡,说以前他发烧,从不吃药,去澡堂泡下,出出汗,敲敲背就好了。
蒋通判道:“这方法也行,出汗能排毒,敲背按摩能疏通脉络,缓解痛楚,不过发高烧不行,身体比较虚弱,容易出事,边上要有人看着。”
汤宗道:“你俩人都去,好有个照应。”
苏州的澡堂叫“馒头”,所谓“馒头”澡堂,就是房屋上部用砖盘砌,螺旋而上,成穹形,顶部开一天窗,放光入室。全市一共有九处,苏州人讲七塔八幢九馒头。
脱净衣服,进了那澡堂,浓雾般一团的顶,光也被水雾遮蔽得模糊,小舍也被热汽闷得厉害,隔不久马上得跑到外间换口气才行。夏元吉居然纹丝不动泡在热水里,小舍心里虚虚的,时不时用毛巾替他擦汗。
小舍叫来了擦背师傅。那人先用丝瓜络刮些皂角,然后用毛巾裹起手掌,在夏元吉身上搓擦,搓擦冲洗后,空心拳头便在脊背上捶一捶,拍一拍,拍出的声音很有节奏,夏元吉哼哼唧唧的很是享受。
脱了衣服每个人都一样,没贵贱之分,进包间却不同了,夏尚书休息的包间,茶叶也是上好的,还薰了好的香,卧铺干净整洁。大堂内都是侍卫。
《乡村小吏在大明朝的地位》第八十九章 全是败家子(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