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明朝正统年间,应天府内一桩奇案震惊全城:一户豪绅府邸门前赫然出现一具无头男尸,仵作验尸确认,死者系中毒毙命后遭人割。正当知府着手调查之际,该家众人竟一致指认家中侄媳为凶手,证据确凿,致使无辜女子蒙冤入狱,最终含冤自尽。然而,案件并未就此画上句号,县令在后续复查中现端倪,成功锁定真凶。这起错综复杂的无头尸案,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故事要从这户人家的长子王增益说起。王家富甲一方,膝下仅此一子,且晚年得子,对王增益宠爱有加,可谓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古语有云:“溺爱享乐酿苦果,勤劳素朴造贤才”,王增益在父母过分的溺爱下,自小便顽劣成性,长大后更是沉迷于花天酒地,欺凌弱小,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浪荡公子。
岁月荏苒,王增益的父母渐入垂暮,疾病缠身。然而,他们对儿子的溺爱并未换来孝顺与关怀,王增益对此视若无睹,整日在外逍遥,对双亲病情漠不关心。待到父母病入膏肓,悔之晚矣,他们只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将一生积攒的万贯家财悉数留给儿子,并留下几句临终遗言,便撒手人寰,留下王增益独自面对庞大的家业与人生的抉择。这便是无头男尸案背后的家族背景,也为后续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在王增益的世界里,除了父母双亲,还有妹妹、姑姑与姑父共同构成了这个大家庭。然而,随着父母的相继离世,抚养王增益的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到了姑姑与姑父肩上。然而,这位从小在蜜罐里泡大的公子哥,对于姑姑和姑父的管束全然不服,甫一接手,家中便鸡飞狗跳,乱作一团。王增益的任性妄为,使得姑姑与姑父时常被气得头晕脑胀,深感力不从心。
一日,姑姑与姑父外出采购日常用品,行至闹市一隅,无意间邂逅了昔日旧友宋岱。想当年,宋岱乃应天府内声名鹊起的商贾,而王家则不过是乡间耕读的寻常农户。然而世事无常,数十年光景过去,两户人家的地位已然乾坤倒转。这一偶然重逢,勾起了姑姑心中尘封的记忆。
她忆及当年两家曾有过口头约定的娃娃亲,常言道:“娶妻娶德,家安则事顺。”姑姑暗忖,若是能促成王增益与宋家女儿的婚事,或许能借助女方的贤淑之德,约束王增益那放荡不羁的行为。于是,她鼓足勇气,向宋岱提起了那段陈年旧约,希冀借此良缘挽救侄儿的人生轨迹。
宋岱对王增益的劣迹早已有所耳闻,加之当年的娃娃亲只是口头之约,未曾立下正式婚书,他毫不犹豫地婉拒了姑姑的提议。然而,姑姑并非轻易言败之人,见状立即取出百两纹银,作为诚意之礼赠予宋家。宋岱的妻子见到如此丰厚的聘礼,顿时眼前一亮,利欲熏心之下,不顾丈夫的反对,擅自做主应下了这门亲事。一场由金钱牵动的婚姻契约,就这样在权衡利益与人情之间悄然缔结。
宋家千金宋青荷,天生丽质,肤白如雪,那份楚楚动人的气质令人顿生怜爱。更难得的是,她烹饪技艺群,初入门时,凭借一手好菜成功收服了王增益的心。短短三年间,宋青荷便为王家诞下两名可爱的男婴。起初,目睹王增益因妻儿变得温顺顾家,姑姑与姑父深感宽慰,以为王增益就此洗心革面,踏上了正途。
好景不长,王增益以宋青荷产后身材走样为借口,再度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整日流连于烟花柳巷,往往第二日清晨才醉醺醺地返回家中。宋青荷性格柔弱,善良隐忍,面对丈夫的荒唐行径,她一度自我反省,认为是自己未能留住丈夫的心,故而默许了王增益的放纵行为。
人的忍耐终究有限度,尤其是面对家庭破碎与孩子无助的哭泣。终于有一天,宋青荷压抑的怒火彻底爆,她手持木棍,怒气冲冲直奔王增益常去的青楼,当着众人的面,对王增益一顿痛打,彻底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忍气吞声。这一幕,无疑是宋青荷对丈夫无尽失望与愤怒的集中宣泄,也为后续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挨了打的王增益犹如斗败的公鸡,瞬间收敛起嚣张气焰,紧跟在宋青荷身后回到了家中。望着丈夫身上的淤青,宋青荷心中泛起阵阵酸楚,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她一边小心翼翼地为王增益上药,一边低声道歉:“相公,我一时冲动,不该对你动手。但你答应我,以后别再去那种地方了,否则我真的会控制不住自己。”
王增益见伤口处理得差不多,不耐烦地一把推开宋青荷,冷言道:“知道了,知道了,你这婆娘真是越来越不懂规矩。”
接下来的三天,王增益似乎真的收敛了许多,一直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然而到了第四天的夜晚,他突然离奇失踪。次日清晨,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王家的宁静。门一打开,门外竟是一群气势汹汹的衙役,而他们身后,赫然躺着一具血肉模糊的无头男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古今中外奇案录请大家收藏:古今中外奇案录更新度。
王家众人定睛一看,皆惊恐万分地尖叫起来。那尸体遍体鳞伤,最为骇人的是,其头部已不知所踪。宋青荷一眼认出,那身熟悉的衣物属于自己失踪一夜的丈夫王增益。她惊恐万分,尖叫着连连后退,难以接受眼前这残酷的现实。一场突如其来的无头尸案,瞬间将王家推向了恐怖与混乱的深渊。
仵作仔细验尸后,确认死者确为王增益无疑,但令人惊愕的是,其并非死于失血过多,而是中毒身亡,死后才遭人残忍割,弃尸于王家门前。此案震惊应天府,知府大人刘万亲自挂帅,对王家上下展开详细盘问,试图从中寻得蛛丝马迹。然而,尽管王增益生前跋扈张扬,仇家遍布,逐一排查谈何容易,一番问询下来,府中并无任何可疑之人浮出水面。
面对如此扑朔迷离的案情,刘知府陷入困境,一时间无从下手。就在这时,一名衙役匆匆来到刘万耳边,低声汇报了几句。听闻此言,刘万面色骤变,急切地命令道:“将那几人带至公堂!”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是否意味着案件有了重大突破,真凶即将浮出水面?一切悬念,都聚焦在即将被带至公堂的“那几人”身上。
衙役领命而去,片刻工夫,王家姑姑、姑父、妹妹及一众仆人齐齐上前,异口同声指认王家少奶奶宋青荷为杀害王增益的真凶。面对如此一致的指控,宋青荷虽竭力辩解,但孤掌难鸣,百口莫辩,只能眼含泪水,泣不成声。
知府刘万素以公正廉洁闻名,查案向来注重实证,他一边安抚情绪崩溃的宋青荷,一边对王家众人正色道:“空口无凭,查案须凭证据说话。”
姑姑、姑父交换了一下眼神,随即示意仆人小红呈上一件物证。小红从怀中掏出一只小巧的白瓷瓶,递至刘万面前,娓娓道来:“大人,若无确凿证据,我们断不敢妄言。此物乃日前小红在清扫宋青荷房间时现,起初不明用途,便试着喂给家中老鼠,不想老鼠吞食后瞬间口吐白沫,暴毙身亡。宋青荷前几日刚因愤怒前往青楼教训王增益,恐是因此怀恨在心,才对增益痛下杀手。”
刘万听罢,命人将瓷瓶交由仵作检验。不久,仵作回报,瓷瓶内之物确系剧毒,且与王增益体内毒物成分完全吻合。人证物证俱在,刘万遂下令将宋青荷押至衙门审讯。然而,宋青荷始终沉默不语,面对审问一言不。无奈之下,刘万只能命人将其暂时收押入狱,待进一步调查。
正当众人以为此案即将尘埃落定时,翌日清晨,牢房内传来噩耗:宋青荷于狱中自缢身亡。闻此消息,刘万惊愕不已,立即亲赴牢房查看。一场原本看似明朗的案件,因宋青荷的突然离世,再次陷入迷雾之中。
刘万步入牢房,只见宋青荷身悬房梁,白色衣裙上血迹斑斑,密密麻麻的文字赫然入目,字里行间满是对王家的控诉与对自己清白的坚称。刘万心中暗想,一个临死之人尚且如此执着于洗清冤屈,此案定有诸多隐情,宋青荷恐怕确系无辜。他深感愧疚,立刻命仵作再次详查王增益遗体。
仵作细致复检,果真有了惊人现:王增益下体污浊不堪,且有少许干涸液体,据此判断王增益死前曾与人生关系。然而,那几日王增益并未涉足青楼,对宋青荷更是冷漠至极,何来男女之事?
刘万疑惑不解,突然问道:“王增益的衣物现在何处?”
仵作恭敬回禀:“大人,与其他尸衣物存放一处。”
刘万闻此,立即命人找出王增益的衣物,仔细翻找,最终在袖口内侧现一方绣有“雨婷”二字的手帕。这手帕的存在,无疑为案件增添了新的线索。刘万立即下令在王家府邸进行全面搜查,最终在柴房内的瓷坛中找到了王增益失踪的头颅。这意外的现,让原本看似已结的案件再生波澜,真正的凶手似乎正躲在暗处,等待着被揭示的那一刻。
此刻,所有线索似乎都指向了王增益的表妹何雨婷,手帕与头颅的双重证据让王家上下再度陷入恐慌。不久,何雨婷在压力之下,终于道出了那个诡异夜晚的全部经过。
那几日王增益被迫留在家中,倍感压抑。至第四夜,他决定偷偷溜出府邸,不料在翻墙时,恰好被夜起的何雨婷撞见。王增益误以为是宋青荷,惊惧之下失足滑落,不偏不倚地压在了何雨婷身上。
二人同时痛呼出声,王增益定睛一看,才现身下之人并非妻子,而是平日里鲜少露面的表妹何雨婷。此刻的何雨婷面颊因挤压而泛红,素面朝天的娇容映入王增益眼帘,令他心中悸动,暗自思忖:为何之前从未留意到表妹竟有如此姿色?
王增益心中的邪念如暗流涌动,他猛地抱起表妹何雨婷,躲进了幽暗的假山之后。在那片隐蔽之地,他们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事情。激情过后,何雨婷如同被剥去了灵魂的木偶,泪如雨下,她紧紧抱住自己,在夜色中低声啜泣。王增益此刻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所犯下的糊涂事,他惊恐万分,匆忙逃离了现场。
而这一切,恰好被何雨婷的丫鬟撞见。她心中惊恐,无暇多想,立刻奔向王家姑姑和姑父的住处,将这一骇人听闻的真相全盘托出。王家姑姑和姑父听到自己的女儿竟被侄儿如此欺凌,愤怒之火瞬间燃烧起来。他们连夜出动,将王增益抓回,用计让他喝下致命的毒药。不久后,王增益便气息断绝,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然而,这还不够,他们愤怒之下,竟然砍下了他的头颅,将他的尸体扔出门外。
为了掩盖真相,他们不惜花重金贿赂下人,将罪责推到了无辜的宋青荷身上。一环扣一环,因果循环,但生命的终结终究不是任何人可以轻易决定的。做错事的人终究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最终,主谋王家姑姑和姑父被判处入狱,等待秋后的问斩。而那些因包庇罪被牵连的下人,也各自挨了三十大板的惩戒。至于何雨婷,虽然她也是受害者之一,但同样因包庇罪被处以二十大板的惩罚。而王增益的儿子,则被判由她抚养长大,这也算是命运对他们的一种补偿和惩罚吧。
在这场悬疑的案件中,每个人都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代价,因果循环,无人能逃。
喜欢古今中外奇案录请大家收藏:古今中外奇案录更新度。
《中国古代经典奇案书籍》第103章 瓷坛中的头颅(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