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显庆五年,十二月壬午。
唐高宗兵东征高丽,是为唐朝第二次大规模攻打高句丽国。
乃兵分四路,各派一路大总管,皆是大唐朝能征惯战之将。以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浿江道行军大总管;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将军刘伯英,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蒲州刺史程名振,为镂方道总管。将兵分道,东击高丽。
又使青州刺史刘仁轨,坐督海运覆船,以白衣从军自效。
镜头闪回,叙述高句丽由来,并其前世今生。
画外音:高句丽存在于公元前世纪至公元世纪,共o年历史,乃属中国古代边疆政权,地跨今中国东北地区与朝鲜半岛北部。南北朝时期曾改称“高丽”或“高氏高丽”,与公元十世纪所建立高丽(又称王氏高丽)并无继承关系。高句丽政权为西汉建昭二年(公元前年),由扶余人朱蒙建立于玄菟郡高句丽县,亡于唐高宗总章元年。
高句丽建国之初,国号应为“卒本扶余”,是以其国王为号。公元年,卒本扶余占领王莽新朝玄菟郡高句丽县,由此改称“高句丽国”。
自公元年,高句丽将都城迁到如今吉林省集安市境内“国内城”,此后oo余年,高句丽政权一直定都于此。
东汉建立之后,高句丽不断兼并周围边疆政权,逐渐强大。
东汉末年,辽东郡被公孙度控制。高句丽主动与曹魏联盟攻打辽东郡,待曹魏攻下辽东后退兵,高句丽兵袭击辽东西部。
正始五年曹魏反击,摧毁丸都城,高句丽东川王逃到沃沮。
曹魏以为其国已灭,于是班师。未料七十年后,高句丽重建丸都城,并开始袭击辽东、乐浪、玄菟。
晋永嘉五年,高句丽趁中原混乱,于秋八月袭取辽东西安平,截断朝鲜半岛通往辽东水通道;后于永嘉七年冬十月侵乐浪郡,虏获男女二千余口;又于建兴二年秋九月南侵带方郡,取得对朝鲜半岛北方统治。
及至高句丽第十九代王广开土王谈德执政之时,向外扩张势头愈猛,南征百济、北讨契丹、夫馀,又全部占领玄菟、乐浪,使辽水以东大片土地纳入高句丽版图。
小兽林王继位后,开始加强国内稳定统一,并改革政治军事。元兴三年(o年),平安好太王在位,攻占辽东之地,进入鼎盛时期。一战攻克扶余城,oo村落。
义熙九年(年),长寿王登基,延续其父扩张好战政策。元嘉四年(年),长寿王迁都平壤,以加强对百济和新罗控制。
公元六世纪,高句丽安藏王被刺,其兄安原王继位,王室间纷争加剧。最后年仅八岁阳原王登基,反对派幕僚开始建设军队,对自己领地进行控制。
大宝二年(年),百济与新罗联合攻打高句丽,夺取汉江流域,但百济在战争中几乎精疲力尽。
承圣二年(年),新罗以助百济名义出兵,却对百济动攻势,终将整个汉江流域全部纳入囊中。百济圣王次年进攻新罗报复,但被新罗擒住,后被处死。
隋开皇十七年,高句丽平阳王联合靺鞨进攻辽西,被营州总管韦冲击退。
次年,隋文帝命汉王杨谅、上柱国王世积为行军元帅,周罗喉为水军总管,率大军三十万,分水两路进攻高句丽。
因时逢雨季,道路泥泞,军粮草供应不上,军中又遭遇疫病;水路隋军在海上遇大风,船多沉没,大军死亡损折十之七八,由是被迫退军。
其后隋炀帝与唐太宗数次东征高丽之战,本书前文已经详表,此处不再赘述。
闪回结束,书接前文。
显庆五年十二月,唐高宗分兵四路,大举进攻高句丽。
转过年来,改元龙朔元年。高宗犹恐四路大军兵力不足,又募河南、河北、淮南六十七州兵,得四万四千人,命前往平壤、镂方行营报到。又以鸿胪卿萧嗣业为夫余道行军总管,率领回纥等诸部兵前往平壤。如此以来,共集大军二十余万。
大军在途,铁马金戈,大船填海塞江。
此时在半岛境内,当初苏定方平灭百济,曾留下郎将刘仁愿守百济府城(泗沘),又以左卫中郎将王文度为熊津都督。
王文度不知为何,却在渡海时去世。百济僧人道琛、义慈王旧将福信聚集人众,据守周留城,从倭国迎来王子丰立之为主,率军包围府城。
刘仁愿留守军马仅有数千,寡不敌众,急修表告急。唐高宗复下诏任命刘仁轨检校带方州刺史,统帅王文度军队,又征新罗兵,以援助刘仁愿。
字幕: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汉章帝刘炟之后。
刘仁轨为官清廉刚正,因处理毕正义案得罪中书侍郎李义府,被贬为青州刺史。高宗兵征讨百济之时,刘仁轨奉命督海运,海上大风不利航行,李义府强行督促出海,结果船队在途中遇风沉没,军士死伤严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义府对高宗奏道:不斩刘仁轨,无法向百姓谢罪。
《华夏现场》第三十七集 平定辽东(第1/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