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欢迎您!
蓝雨小说 > 其他类型 > 百法明门论是讲什么 > 15 第十五卷大乘

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百法明门论》全本免费阅读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四面,十三、信。

一科,们讲到「随烦恼」。所谓「随」,随顺意思,它随顺「本烦恼」而生起烦恼,本烦恼一种等流;可见者只开合同,质一样;合起「六本烦恼」,开展出「十个随烦恼」,「开」跟「合」间差别。从烦恼体观察,论本烦恼、随烦恼活动,都会使令们身心扰动,都会使令们今生、生感得安乐果报,所以安立作「烦恼」。

十个「随烦恼」法,本论将它分成三类:第一个「小随烦恼」十,第个「中随烦恼」,第三个「大随烦恼」八;据烦恼活动范围大小安立。

以下第十三个开始属于「大随烦恼」,因它活动范围普遍于︰善以及「覆无记」两种染污心所,所以比较微细,像前面烦恼比较猛。在□□、无□□高深禅定─覆无记况下,些烦恼能活动,一活动就会破坏禅定;而以下八条「大随烦恼」,可以在禅定当中出现,所以叫做「大随烦恼」,它能够普遍于︰善以及「覆无记」内心里面活动,所以叫「大随烦恼」,活动范围特别大。

『第十三、信。信者,于实德能,忍乐欲,心秽;能障净信,懈怠所依业。』

「信」心所,它体对『实、德、能,忍乐欲』。「实」指三宝存在;本论特别指法宝,对于「法」─四圣谛实事、实理存在,能够忍可随顺。其次,对于三宝功德,能够「乐」─欢喜、好乐。看到三宝境界,欢喜心、好乐心。第三个「能」,前面「实」跟「德」约它,就约三宝境界,「能」约自己能力;对于自己能成就三宝功德,一种希望心。所以说「忍乐欲」。

种况拢总说,内心什状态呢?『心秽』,一种染污心。「心秽」就说︰佛、法、僧三宝,一种清净庄严功德,如果们用怀疑心听闻、受持,因内心疑,就会把三宝功德给染污了,使令三宝功德能在们内心生起。讲一个譬喻:好比一颗宝珠,宝珠种种庄严,清净、光明、庄严,但你把它丢到厕所里面,跟大小便溺一接触以,宝物清净庄严功德,也就失去了。意思说:如果们对佛法信心即使们在佛法中断闻思,三宝功德:信、进、念、定、慧种种功德,也都能生起。它能使令们生命增上,无法达到「宝」作用、也无法达到「乘」作用。本「宝」能令们离苦得乐,「乘」能令们到达彼岸,现在些功德都能生起,而个法功德能生起因们内心染污,就「疑」。

『能障净信,懈怠所依业。』疑若生起,时候对于善法修学,就懈怠了,像过去那进,个时候会产生懈怠作用。

几年前到竹山,一个卖水果儿子外道士,阶位很高,那天他儿子跟谈说他□□,他欢喜打佛七,也参加过几次佛七,告诉,他一念佛,心就静下,能够寂静。问他相信阿弥陀佛名号功德吗?他完全相信,他只把佛号拿当作摄心方便,如此而说,主要强调本尊相应,就净土法门很强调弥陀名号功德,它总持阿弥陀佛所功德─「名以召德」。们忆念句名号──它就等于弥陀依正庄严化身,「一无量,无量一」,无量无边功德,都在一句名号里面。时候,们苦恼身心,对阿弥陀佛名号生起一种大皈依。

个大皈依,印光大师讲出一个量,就你把名号要当做「本命元辰,通身靠倒」,种境界;整个身心完全依止、投入句名号,分出「能皈依烦恼心」,以及「所皈依万德庄严」。所谓「通身靠倒」就︰你在皈依当下,「能、所」分别,样才叫做「大皈依」,一心皈命。

们修弥陀本尊相应法─净土法门整个本,第一个功德就「信心」,如果个信心你建立起,虽然你念力──饶你把佛号念到风吹入、雨打,『亦无得生理』,也往生道理。句名号能救拔你,并它功德丧失了,而因你内心「疑」。

换句话说,阿弥陀佛把祂功德,布施给一切众生,阿弥陀佛本身并分别心,平等布施给一切众生。但些,佛号在心中一活动、运转,能够生起大功德──「清珠投于浊水,浊水得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得佛。」就样功德出现,能够把无始劫罪障──念念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把一个苦恼心识,带到阿弥陀佛国去,「现生业障消除,临终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名号在他心中就能挥大功德。些佛号在他心中运转,只让心暂时寂静下而己,其他功德都无法显现,就牵扯到「信心」问题。

里们讲到「一心皈命,通身靠倒」,个量,们自己可以试试看。譬如说:到了夜晚,当们走在黑暗地方,山上常小蛇、大蛇,也一些无形鬼神,只要过高草木,都一些鬼神。一个执着个,就保护生命害怕死亡,时候,到黑暗地方,一个可知世界,因爱着生命,就会生起恐惧心,所以赶快皈依们本尊─阿弥陀佛。

那,假设你心中生起佛号、你在念佛时候,恐惧心。表示什?表示们皈依量够!个很明显,你内心当中怀疑:弥陀名号会救拔你?会保护你?反,如果你在黑暗当中,前恐惧,佛号一现前,你马上安定下,表示你对弥陀名号,皈依量了;你很清楚知道阿弥陀佛名号在、你就事。个大家都可以试验出。们讲皈依,要在平静、任何灾难况下,你很难去觉察你对名号真实皈依?但当危险况出现时,就会考验你对自己本尊——阿弥陀佛,那个信心、那个皈依量建立起,你就能够察觉出了。

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深浅。」能够往生,由你信心跟愿力决定,所以要成就净土善功德,第一个就「信心」,个很重要。当然信心,从刚开始一念仰信,透过对净土论学习,才能「闻达理,断疑生信」。一定要把净土法门道理──缘起道理,彻底弄清楚,观察到一切法空,就在「无、无所」平等法当中,一念烦恼心跟阿弥陀佛清净心,感应道交可能;因一切法毕竟空,所以彼此间任何障碍。必须靠平常闻思,才能够建立真实信心、断除疑惑。

「信」在佛法修学中,一种很严重障碍!当「信」心所生起,如果你又相信本学者说「大乘非佛说」,那你所功德都会被破坏掉。就算你能够打坐、念佛四、五个小时,也能往生极乐世界,因你信心全丧失掉了,你丧失了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最重要条件。

一个苦恼众生,内心散散乱乱,临终身体病痛,内心苦恼,内忧外患。但对弥陀强烈皈依心,照样带业往生。所以们修净土法门,地方要特别注意,往生在于把佛号念好好,其次,当然你念好、品位更高,你能够念到「事一心乱、理一心乱」,品位更高;但往生与否关键,在于你对弥陀皈依。而你能够对弥陀生起大皈依,就要一个圣教量基础,一时感冲动,那起考验。所以对于「信」,们确需要加以对治。

『十四、懈怠者。于断恶修善事中,懒惰;能障进,增染业。』

里「懈怠」跟前面「信」,关系。对于恶法断除:些身业恶法重、些口业恶法重、些意业恶法重;总,些恶法都必须要慢慢断除。那修善:就各式各样善法,五戒十善、间善法、四谛十因缘,乃至于六波罗蜜种种出世间善法。们修行就做两件事,一个断恶、一个修善。如果们对两件事,『懒惰』,整天懒洋洋提起劲,就悠悠泛泛,能主动积极去断恶修善,就「懒惰」。

其实们早餐要吃得太饱,样才容易生起懒惰心,要早上吃太饱,拜佛、打坐,明了就会比较重;早上吃少一点,拜佛会觉得身体很轻,打坐时,那个明了修止、修观,也感到比较轻松、比较便利,就个车子开起很顺利;你吃太饱虽然会昏沈,但觉得个车子开起顺,对修止、修观会障碍,跟饮食也关系。

『于断恶修善事中,懒惰。』说你整个身心都提起劲,虽然身体在拜佛、打坐,但止观力量非常薄弱。『能障进,增染业』,样会障碍们进度,增长染法而业用。

蕅益大师另外补充说:『设于染事而策勤者,亦名懈怠,退善法故。』假设们对于些杂染法,杀盗妄主动积极,白天做、夜晚也做,样话,也叫「懈怠」,因「退善法故」。「进」安立在「断恶修善」事上,才能叫「进」。而懈怠能够增长染法。

懈怠能够增长染法,懈怠本身并去造恶,什会增染呢?因们刚开始学习佛法,内心很多染法,像贪、瞋、痴、慢、疑、嫉妒心等等,修学一段时间,会培养一些正念力量,正念力量会慢慢加强;而善法跟恶法互相对治,所以恶法也就慢慢消失。但时间久了,你再用功,个正念就会退转;正念在凡位时候,进入初果它会退转。那正念一退转,旁边那些贼就继续活动了。就说:只要你心中光明黯淡、降低了,黑暗就会出现。所以在佛法当中,假设们进,一定往退步。

关于「进」,在宗喀大师《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提出了四种力量,能够使令们保持进,里简单讲一下:

第一、胜解力:胜解力能够使领们进。个「胜解」,说们要常去思惟所修学法门功德,譬如你所选择法门,以阿弥陀佛名号你正行,「信愿持名正行」;刚开始们一念散乱心,常跑跑去,你要强迫它在佛号专一安、相续安,一点勉强,违背们习气。办呢?胜解力!你要透过佛陀圣教量,一次又一次思惟名号功德──把们心安在佛号当中,两个很重要好处:

一、使令们现生业障消除、福慧增长。本身上很多病痛,念佛可以去除病痛,本会生很多灾难,也可以避免掉。「阿弥陀佛」名号能够加持身心,令业障消除、福慧增长,保护生命,第一个好处。

其次,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西方。阿弥陀佛名号,在临命终时,「一切诸,悉皆败坏」,虽然身坏掉了,肝脏坏了、肾脏、肺脏也坏了,整个四大都败坏能再用了,也到空气;「一切眷属,悉皆舍离」,你眷属、皈依弟子都帮上忙了,他们除了哭泣,对你都任何帮助;「一切威势,悉皆退失」,本你一个大方丈,时候那些威势、权力对你也用了。

个时候,唯你心中所皈依佛号,它会背弃你!它能够引导你失望、恐惧心,跟阿弥陀佛本愿接触──「即凡夫心,投佛觉海」。阿弥陀佛名号一现前,引导你心识,你就等于坐车子,车乘。你心依止名号跟阿弥陀佛大悲愿力──第十八愿,就感应道交了,时候阿弥陀佛现前,把你接走了。你断串习样思想,一次又一次思惟名号功德,再去念佛,会觉得比较容易一点。什?因胜解力!个胜解力就像们常讲「建立信心」意思一样,「信心」跟「胜解」也关。

第、坚固力:当们对弥陀名号,了胜解信心,要多一个愿力!个坚固力就要愿力、志向;也就们念佛,要目标。好比你刚开始用五点计数法,先念五片,从第一片念到第五片能够摄心乱,乃至于到第十片、十五片、十片。总,你对自己修行,要一个目标、志向;否则你多念也可以、少念也可以,那样很难进,就要目标,给自己一个方向。

第三、欢喜力:宗大师解释欢喜力说「无饱意乐」。就像们饕在吃饭,永远饱足感觉。好比念佛十几年,但内心当中愿意念佛,对念佛永远一种餍足心。「无饱意乐」,对们凡夫修行很重要,前

《百法明门论是讲什么》15 第十五卷大乘(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