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第125章经义策论
宋濂捋着胡须问道:“殿下可是想着多录用些北方学子?”
朱标对自己先生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北方刚刚平定,文风还没有转变过来,经义上恐怕有所欠缺,最近十几二十年内都不可能追上南方,如此日后朝堂上的北方官员就会越来越少。”
宋濂点点头说道:“但科举之事稍有不慎就容易遭到天下士子们的抨击,殿下要慎重才是。”
朱标缓缓点了点头说道:“这是当然,科举取士首在公道。但有些问题也得考虑,宋师可否做两套考题,一套主经义,一份主试策,到时候由两套考题中选取优良。”
宋濂皱起眉头想着这个方法的利弊,南方士子多读经义,北方士子们久经战乱,想必对时务更有了解,如此倒是可以从两方中择取优良。
而且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唐人考试重诗赋,“铨擢之次,每以诗赋为先”以至有宋朝人认为,唐朝人写诗之所以那么厉害,就是科举考试训练出来的
“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所以不及也。”
到了宋朝则是开始逐渐废弃了诗赋,王安石曾跟宋神宗说:“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乃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
宋朝就开始主考经义以及策论,到了明朝主考的经义演变成考八股文,从外在的文体形式到内在的思想都严重僵化。
而不再注重试策,试策其实跟跟今天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差不多,一般都是主考官就时务提出具体问题,让考生发表见解,所以又称“策问”,考生的回答则称“对策”。对策通常是千字文,但也有洋洋洒洒写了上万言的对策。
对朱标来说,读通四书五经的书生对他并没有什么用处,他需要的是能解决时务,对现在的国情有了解并有一定想法的人,能辅佐他振兴大明的干才。
宋濂不是那种腐儒,自然也清楚读通经义的不一定是朝廷需要的人才,但是皇帝已经示意让他主考经义,少让那些士子们谈论国朝政务。
宋濂对着朱标拱手道:“更改科举考题之事没有圣上的旨意,老臣说了也是不算的,圣上的意思是主考学子们的经义,而且最好考四书五经当中的内容。”
朱标眉头一紧,八股文虽然还没有正式开始,但是已经有了苗头,这可不好,八股之下能出来的英才太少了。
朱标对着宋濂说道:“我这就去见父皇,也有把握劝动父皇,现在离科举大考也不远了,请宋师挑选一些当下的事物,比如若是想要大规模的迁移百姓该如何处理。”
宋濂看着朱标轻声说道:“殿下吩咐老臣自当遵从,不过此事由殿下出面是否容易触怒圣上,不如让老臣写一封奏章吧,然后再由殿下带去,若是圣上起了雷霆之怒也都降在老臣身上吧。”
朱标起身说道:“宋师莫要担心了,我自有分寸。”
然后朱标就起身前往御书房,想必此时朱元璋还在跟厚厚一摞奏章较量,这时候已经是未时了,刘瑾跟在朱标身后说道:“爷,您这都忙了半天了,您在这歇会,奴婢去御膳房取些食物来吧。”
朱标摇摇头,然后才有心思看了眼自己身后的一群人,太监侍卫们还好,那些宫女们走路都有些飘了,都是些十五六的小姑娘罢了,饿了半天自然有些虚了。
朱标随口吩咐道:“留下几个人,剩下的都回东宫吧。”
《大明第一太子 1》第125章 经义策论(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