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欢迎您!
蓝雨小说 > 都市言情 > 龙帝东日记 > 第118章 福慈宝地

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在颐和园中走着走着,上了一座桥,然后过桥后到了一个亭子。

这亭子挺大的,亭子前面还有一个介绍台,上面写着简介:十七孔桥。

我们赶紧回头看,还煞有介事地数了一遍桥洞,果然是十七孔。但是看着桥上来来往往的游客,我又觉得或许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注意到了这座桥。

我留下了一张与亭子的合影,没有拍桥——上面密密麻麻的人头让我失去了拍照的兴趣。

而且我想,我拍下桥的照片,以后不见得能够想起这是什么;而我拍下有简介牌子的亭子的照片,或许多年之后我还可以通过照片确定自己来过北京、来过颐和园、来过十七孔桥。

周建看了简介之后,也想起了很多东西,他开始给我们讲十七孔桥的故事,之后我还用手机查了一下——幸亏现在手机已经能用浏览器,真的是太厉害了,竟然能够实现随时随地上网!

十七孔桥,顾名思义,是由十七个石拱门组成的桥梁。这些石拱门大小不一,错落有致地排列在湖面上,宛如一道长虹横卧。每个石拱门的两侧都刻有精美的石雕,图案各异,有龙、凤、狮子、麒麟等吉祥物,还有花草、山水等自然景观。这些石雕线条流畅,形象生动,展现了中国古代石雕艺术的精湛技艺。

站在十七孔桥上,可以俯瞰昆明湖的全貌。湖水清澈见底,波光粼粼,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周围的亭台楼阁。微风吹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十七孔桥的石拱门也随之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除了十七孔桥本身的壮丽景色,其周围的环境也是美不胜收。桥的两岸种满了柳树和桃树,春暖花开时节,柳绿桃红,美景如画。沿着桥边的步道漫步,可以欣赏到万寿山、玉澜堂、乐寿堂等历史古迹,感受古代皇家园林的气派。

关于十七孔桥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它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乾隆皇帝为了庆祝母亲六十大寿而下令建造的。在建造过程中,乾隆皇帝对桥梁的构造和质量极为关注,特地派遣了一批能工巧匠进行设计和施工。完工后的十七孔桥成为了颐和园中一处标志性的景点。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十七孔桥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其中最着名的是o年的英法联军侵华战争。在这场战争中,颐和园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许多建筑被焚毁或劫掠。然而,十七孔桥却幸免于难,成为了颐和园中唯一一座未被损毁的重要古迹。

这之后我们又在颐和园转了好久,虽然有些地方周建也不知道是哪儿,不过好在哪里都有游客,倒也不至于让我们以为误入歧途。

在路标的指引下,我们离开园之前去参观了福慈宝地,这次曾经是慈禧太后的寝宫,对游客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走进福慈宝地,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古朴典雅的建筑群。红墙绿瓦,飞檐翘角的宫殿式建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重肃穆。这里曾经是慈禧太后在颐和园中的居所,也是她处理朝政、休憩心灵的所在。

穿过一座精巧的小门,踏上石板铺就的小路,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辉煌的清朝时代。沿着曲折的小路前行,两旁是葱郁的古树和绿意盎然的草地,不时有鸟鸣声在耳边响起,更增添了几分清幽与宁静。

福慈宝地内的建筑风格独特,布局严谨。正殿内供奉着慈禧太后的御像,神态庄重而威严。殿内的陈设古朴典雅,墙上挂着精美的壁画和书法作品,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皇家气派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福慈宝地的后花园中,有一座小巧玲珑的亭子,这是慈禧太后品茶赏景的地方。亭子四周种满了各种花卉,四季芬芳不断。坐在亭中,可以远眺万寿山和昆明湖的美景,感受那份宁静与祥和。

除了建筑之美,福慈宝地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曾是慈禧太后处理朝政的重要场所,也是她与朝廷重臣议事、会见外国使节的地方。在这里,慈禧太后度过了许多个春秋冬夏,见证了清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

在福慈宝地的参观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建筑和景色,更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积淀。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故事,让我们不禁为之动容。

站在福慈宝地的最高处,俯瞰整个颐和园的美景,我们不禁感慨万千。这座皇家园林不仅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而福慈宝地作为颐和园中的一部分,更是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积淀。

周建虽然口才一般,但是光是干巴巴讲这些内容就已经让我受益匪浅,我在想如果他要是以后当导游会怎样——一个喜欢健身的东北大汉、一个善于学习喜欢文化的导游?

想想,也是挺美好的画面。

从颐和园出来,其实身心受到的来自自我否定的冲击,比文化带给我的冲击更大。

我看老大和周建也是一脸疲惫,不知道他们更多的疲惫是来自于身体,还是心灵。

没错,在周建的耳濡目染下,我以为我已经不再需要他的一些“讲解”,我自己查资料就已经可以搞定,可是我记不住那么多东西,几乎每到一处新的地方,我仍旧是一脸蒙圈,我不知道我在看什么。

还好周建总是会适时的在旁边指出来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历史、包括什么典故。

我忽然现,或许我仍旧只是学到了周建的皮毛,会查资料;但我没有学到他掌握的精髓,那就是能够讲出来。

那应该才是知识真正的样子,学过了就记得住,记得住还能讲出来,这是内化,这是学会,这是掌握,这是知识在一个人身上真正的体现。

(oooo星期二)

喜欢东幽日记请大家收藏:东幽日记更新度。

喜欢东幽日记请大家收藏:东幽日记更新度。

《龙帝东日记》第118章 福慈宝地(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