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欢迎您!
蓝雨小说 > 都市言情 > 三国之蜀汉中兴百度百科 > 第537章

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

来涅阳听令!」

「遵命!」司马昭也前去布置。

「报——」司马懿刚刚坐下,又有亲兵前来报信,「禀将军,东吴细作来报,孙权派征北大将军孙宇领兵北上,围攻寿春。」

「哦?」司马懿眉头轻皱,「竟是孙宇领兵?」

「是!」

「诸葛恪在家守孝,尚有陆逊等将,为何起用孙宇?」司马懿沉吟着,抬头问道,「陆逊可有消息?」

「回将军,此事东吴上下人尽皆知,陆逊因太子党之争,被孙权遣送出海,远征南洋,领水军往夷洲去了。」

「夷洲?」司马懿双目精光爆射,再次站了起来,踱步来到门口,外面阳光明媚,刺得他微微眯起了双目,但脑海中的景象却似乎更加模糊。(5,0);

「长安、上庸、荆州、东吴……」良久之后,司马懿喃喃自语,「还有刘封在并州作乱,吸引三十万大军于北,中原屡屡调兵,似乎有些空虚了!」

那亲兵一直躬身垂首听令,也听不懂司马懿究竟在说什么,更不敢答一言,候了片刻之后,只听司马懿转身吩咐道:

「马上通知东吴细作,一定要查清陆逊带走多少兵马,是否真去了夷洲,还有诸葛家的动静,也务必严密监视,不可松懈!」

「遵命!」亲兵快步而去,走到院子中央,正有一处假山水池,那士兵绕着池塘而走,或许是太过紧张匆忙,被石墩所绊,跌跌撞撞跑了几步,站立不稳,将一块大石推入了池塘之中。

「噗通!」池塘中发出巨响,溅起一大片水花。

「将军恕罪,属下该死,属下该死!」那士兵面如死灰,惶恐跪地,连连求饶。

司马懿却在刚才一声水响之后,神色微变,似乎想到了什么要紧要紧之处,面沉似水,竟望着池塘呆立不动。

那士兵心中更是忐忑,在地上连连磕头,脑门上渗出血来也不敢停下,很快眼前的一块石头便染成了血红色。

「停!」那士兵直磕得血流满面,浑身发抖,几乎要昏厥过去,司马懿才回过神来,「来人,将他带下去疗伤,赏金五十!」(5,0);

「啊?」那士兵迷迷糊糊之中,还以为自己撞得头昏听错了,本以为是死罪难逃,却不想竟然还有奖赏,直到两名士兵过来扶起他,兀自不敢相信。

司马懿已经快步走入房中,来到桌案前,草草研墨之后,马上奋笔疾书,顷刻间写好两封书信,各自封好,才将两名心腹之人唤来。

「此书信八百里加急送往徐州,叫徐质即刻派兵到海边驻防,严密监视沿海动静,不得有误!」

「此奏摺速送到洛阳,就说中原有变,速调河北之兵,早作准备!」

两名亲卫看司马懿神色凝重,更不敢多问,带了书信急忙离去。「数路出兵,究竟孰真孰假?」接连派出数人之后,司马懿才长长叹息,脑海中终于出现一个人的影子,慨然道,「诸葛孔明,莫非这一切调度,都是你一手所为不成?」

第493章意气奋发

(4,0);

长安,魏延亲率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南而进,留荀方镇守后防,兵马自长安出发,经积道、灞上、蓝田一路往武关迤逦而来,一路上旌旗蔽日,黄埃散漫,气势如虹。

长安兵马自从北伐进入雍州以后,便一直休养生息,近乎三年,全军上下求战心切,兵强马壮,魏延更是踌躇满志,此战震动中原,他必将名扬天下,甚至超过当年在荆州的关羽。

此次出兵,魏延登台拜将,俱都是年轻才俊,以荀顗为军师,杜袭为司马,副将除了其子魏昌、魏荣之外,还有前左将军傅彤之子傅佥,以及军中新锐马忠、霍林、王贤等将,可谓文武齐备,人才济济。

从出蓝天之后,兵马进入秦岭山脉,只见崇山峻岭,草木葱郁,繁花似锦,鸟雀绕枝,一派生机盎然。

一队先锋兵马迎风而来,旗帜猎猎作响,上书一个大大的「魏」字,正是魏延一马当先,虽然年近半百,但在他身上丝毫看不到老迈之气,反而容光满面,双目炯炯有神,顾盼生姿,俨然一副大将之姿。

「父帅,当年你从子午谷出奇兵,挣下夺取长安之首功,军中常有人提及,便是从这蓝田出的秦岭么?」

跟在他身旁的一名面色微黑的小将环顾左右的山岭,一脸感慨,正是魏延的长子魏昌。(5,0);

魏延闻言,双目微凛,唏嘘道:「不错,昔年兵出子午谷,正是从青泥隘口而来,半月行军,若非白虎带路,只怕要延误战机了。」

杜预等人也抬头看着四处的景色,有些悬崖处隔断视线,只能看到一片蓝天,群山似欲扑面压过来,令人窒息。

「将军出子午谷,兵行险招,魏军防不胜防,着实令人钦佩!」荀顗虽然是文士,但也常年游走四方,身体并不弱,身临其境,对魏延当年之行,深感佩服。

「说起此事,若非子益力排众议,叫某带领无当飞军翻山越岭,恐难实行,」魏延微微点头,想起刘封,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若是丞相领兵,某恐难完成如此壮举。」

「燕王殿下多谋善策,行军多有险招,能支持将军也是情理之中,所为得遇明主,将尽其用,也莫过于此了。」

杜预在一旁由衷而言,响起他祖父杜畿经荀彧推荐,也被曹操重用,但到了父辈杜袭,却被曹家猜忌,因为朝堂之斗,几乎下狱致死,更觉明主何其不易。

荀顗也想起荀家的遭遇和荀方的经历,正色道:「良马千里,也需得遇伯乐,殿下人尽其能,知人善用,吾等此番出征,正是建功立业之之时,万不可辜负丞相及燕王匡扶汉室之心。」(5,0);

《三国之蜀汉中兴百度百科》第537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