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欢迎您!
蓝雨小说 > 都市言情 > 三国之蜀汉中兴百度百科 > 第538章

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

「哈哈哈,尔等言之有理,」魏延忽然哈哈大笑起来,此次兵出长安,便有种虎入深山,蛟龙入海之感,心中畅快难以言喻。

荀顗看看地势,言道:「将军,再向前还有三百里便到武关境内,魏军恐早已得到消息,还需小心行军才是。」

魏延轻抚胡须,大声下令道:「好,马上派出斥候探马,五人一组,前后相接,三十里之内都要探查清楚。」

杜预领命,按照先前分配派出哨马,不多时便见数十骑绝尘而去,消失在远处的山坳处。

武关为秦之要塞,数百年前,还为秦楚国界,出入商客、百姓都要在此严密检查。

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成为「秦之四塞」,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关西地势较为平坦,出关东行,延山腰盘曲而过,崖高谷深,狭窄难行,为兵家必争之地。

武关为关中及东南门户,山水环绕,险阻天成,有「秦关百二」之誉,据此险要之处,能够以二敌百,易守难攻。

当年蜀军北伐,占领长安之后,魏军仓皇东撤,为防蜀军继续东下,不但阻塞潼关,在武关也派重兵把守,由于南阳还有荆州兵马牵制,刘封并不急于取武关,也不怕南阳魏军会来偷袭。(5,0);

弘农会盟之后,蜀、魏重新和好,互通商道,武关也成为长安连接荆襄、吴越的枢纽,从长安到丹水,经郦等地至宛城。

但随着双方再次爆发战事,武关商路早已被阻断,魏军精兵驻守此处,潼关也被彻底堵死,江东、荆襄乃至中原前往西域的商队,都从南阳绕道汉中而行。

从长安到武关,同样和蜀道一样,增设驿站,兵马进入上洛境内,各处驿站已经派来向导官接应大军,并将当地地形图献上,随军指引。

听说长安十五万大军来取武关,司马懿命王基为抚军将军,李丰为随军参赞,领一万精兵驰援武关,加上当地守军,共有兵马两万五,兵力充足。王基为青州东莱曲城人,才高于世,德溥于时,先被王凌举荐徵辟为青州别驾,被举孝廉,王凌被俘之后,司马懿徵召王基,提拔为中书侍郎,见王基文武兼备,对其十分器重,此次出征南阳,带在身边

以做培养。

对于武关重地,王基也曾在书上多有了解,临出征前,司马懿叮嘱他只管死守关头,纵使蜀军有百万来,也无可奈何,等魏延兵退,便是大功一件。但来到武关之后,连日亲自观察地形,王基发现武关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倚岩崖,南临绝涧,东西各开一门,河水环东、西、南三面,城址横出河心,决定在武关以西重新下寨,阻截(5,0);

蜀军。

参军李丰言道:「临行之时,大司马再三嘱咐,叫我等据险而守,带蜀军粮尽,自会退兵,将军何故违令出关,舍本求末?」王基站立关头楼门之下,左右扫视,对李丰言道:「吾数日观察地形,此关乃是先秦所建,关西地势开阔,十分平坦,关东则山道盘旋,蜿蜒南行,正是为防荆楚之敌也,从东攻西,则寸步难行,从西取东

,却有地形可用,非久守之计也!」李丰一怔,看看东面蜿蜒不绝的山道,只容一辆马车通行,而西面虽然两旁都是高山绝崖,却有开阔官道,想必是秦国为方便运送兵力和粮草辎重。

第494章斩将立威

(4,0);

「纵使如此,吾军不过三万,而蜀军有十五万精兵,若出关下寨,岂不冒险?」虽然王基说的也有道理,但李丰还是觉得不踏实。王基却笑道:「参军岂不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司马虽临行有令,但为将者,当在变通,蜀军远来,吾以逸待劳,若在关西之地借地形连下三寨,沿途阻拦蜀军,搓其士气,就算魏延能连破吾三寨

,到了关下,也三军疲惫,锐气尽失,此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也!」

「这个……」李丰虽然还想求稳妥,但也觉得王基所言有理,一时间竟找不出反驳之词来。

「参军只管不知关防,吾自领兵马寻找下寨之处,派可靠之人驻守即可!」王基却不管他心中如何作想,迳自点了一万兵马出关往西而去。

李丰无奈,只好继续安排城防,更何况王基并非鲁莽行事,以攻为守,如果真能在关外阻挡蜀军,自然更是求之不得。

魏延领大军来到上洛边境,哨马来报,魏军在武关以西依山立下三座大营,分别在四皓、青云、桃花三处险地下寨,依次向东,要去武关,这三座营寨必须要拿下。

魏延闻报,傲然笑道:「区区武关不过两万多兵马,还敢分兵在外,也未免太小巧魏某了,且看某出战立威!」(5,0);

魏荣在一旁忙说道:「父帅,魏军先锋,必为小将,不如让我等先去试探虚实!」

「不然!」魏延却摇头道,「魏军既然分兵在外,必有大将把守,吾军初战,胜败影响三军士气,此一战某必要亲自前去方可!」

杜预也道:「将军言之有理,首战若能斩将,于军大为有利,以将军之勇武,魏营中能与将军一战者,屈指可数,此去必定旗开得胜。」

「哈哈哈,整合吾意!」魏延闻言,再次仰头大笑,这几年在长安练兵,已经快要淡忘疆场上嗜血厮杀的味道了,大声道,「儿郎们,随某前去,叫尔等看看阵前厮杀,与营中训练如何不同!」

一众年轻小将轰然允诺,魏延意气风发,命杜预和荀顗统领中军,点了三千精兵先往魏军四皓大寨而来,急行军三十里,远远便看到一座营寨立于道路中央,依照山势,箭楼、鹿角十分整齐。

《三国之蜀汉中兴百度百科》第538章(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