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小说www.lanyuting.com
>
「太好了!」刘封将宝剑仍在石桌上,快步走向府衙,「传令升帐,所有人都来听令!」(5,0);
「是!」徐陵小跑着离去,憋了近一个月,终于要走这最关键的一步了。
******
刘封袭取河东,京畿震动,荆州蜀军又入侵南阳,与此同时,东吴也从水路攻入徐州,魏国朝野震动,人心惶惶。
等到曹爽援军赶到的时候,诸葛恪已经趁势攻下了下邳,徐州大半落入东吴之手,曹爽无奈将兵马驻扎在小沛、彭城一带,与寿春、新城重新部署方向,面对徐州和扬州的东吴大军,压力着实不小。
中原动荡,曹芳在群臣建议之下不得不迁都,放弃皇城洛阳,也不敢回老巢许昌,将都城迁到了魏郡的邺城,以应「大魏」国号。
东吴这次顺路踏足中原,基本算是立稳脚跟,消息传到建业,孙权闻报大喜,病情日见好转,半月以来,竟能下地行走,东吴上下人心振奋。
与此同时,在成都,大汉皇帝刘禅也做出了一件振奋人心决定——昭告全国,要出巡秋游。
皇帝出巡,乃国之大事,刘禅在年初举行春耕大殿,全国上下无不欢欣,这一次主动提出要巡游,更让朝臣大出意外,更多的则是欣喜。
刘禅贵为大汉皇帝,却一直滞留在成都,未曾踏出益州一步,如今大汉拥有半壁江山,荆州、雍州、凉州都不曾见过天颜。(5,0);
攻下长安之后,也有人建议迁都,但因为潼关未曾攻下,太靠近前线而被搁置,但作为大汉皇帝,若不踏足大汉的起源之地,的确会惹人非议。
当刘禅当朝说出这个意图的时候,朝堂上下一片赞成,歌功颂德,既然春耕是陛下亲自主持,到了秋天,也该到巡视一年收成的时候了。
经过一番议论,决定将巡游路线先定为北上,从汉中往陇右,沿着丝绸商路巡视西凉,再到长安祭拜皇陵,完成一次祭祖大典之后,再巡视荆州,从长江水路返回益州。商定之后,又定下良辰吉日,蒋琬和费祎等人留守成都,銮驾从成都浩浩荡荡出发,由伤愈复出的骠骑将军赵云领军护送,随行的还有太子刘璿和三位皇子,他们都已经长大成人,正好藉此机会见见世面,其余文武近臣官员有五十人左右陪驾,往汉中迤逦而行。
第542章奇兵安置
(4,0);
一场绵延秋雨,让闷热的暑气彻底褪尽,天色渐晴,田野间连微黄的树叶都显得精神抖擞,百鸟争鸣,硕果累累。
阴雨之后的空气格外清新,忙碌的不仅有觅食的鸟兽,也有外出的百姓,黄河两岸更见热闹。
魏国迁都,浩浩荡荡,历经半月之久,还不见长长的队伍消失,河水中舟楫来往,许多渡口都被官兵把守,不许百姓们靠近,一时间怨声载道。
一支三千人的黑甲士兵从孟津渡河上岸,在崤山脚下略作休整之后,又马不停蹄地继续沿山南下。
迁都一事,牵涉极广,不但有朝中官员及家属要全部迁移,还有部分百姓也随之前往河北,除此之外,都城的禁卫军也要调动,河南尹各处兵马开往洛阳。
夏侯楙信任镇东大将军,也在部署各处兵马,以防河东的蜀军渡河,频繁的兵马调动和迁徙,百姓们都已经司空见惯,甚至连各处守军,都心不在焉,不知道明日会被调往何处。
这一路人马从上岸之后,便一直南下,沿途虽有其余兵马相遇,但都各不相干,也没有人盘问,不一日便到了函谷关以东的谷城。
谷城为函谷关东门的粮草囤积之地,关内窄小,驻军就已经占满,粮草就在关外三里之地的瓮城之中,因多存粮谷,故名为谷城。(5,0);
函谷关已经十余年不见战事,弘农又在魏国掌控之中,这道闻名天下的险关,此时倒也发挥不出它的作用来,只是过往的商队要在此接受盘查,缴纳关税。
孤城和函谷关共有两千守军,其中五百军留在谷城之中,每月按时分发粮草,大多都是老弱之兵,甚至还有从前线退下来的伤残之人,讨个闲职领一些粮饷,安然度日。
忽然看到兵甲齐整,杀气肃然的一部精锐来到城外,守军吃了一惊,这一月以来他们也见过许多兵马从城外经过,但都互不打扰,这一路人马来到城外停住,不知是何意图。
「你们,你们是何处兵马?来此何干?」城门上一名老军抱着枪大声问话,他的左眼窝深陷其中,乌黑一片,成了一团死肉,是在战斗中被兵器所伤。
「吾等奉大将军之命来守函谷关,速开城门!」一名年轻的武将上前回话。
「大将军?」那人吃了一惊,司隶的兵马都是由镇东将军调动,何来的大将军麾下?而且曹宇远在并州,怎么会派兵来洛阳?
「少废话,我有令箭在此,尔等还敢抗命不成?」那人从腰中掏出令箭,沉声大喝。
守军惊疑不定,如果是曹宇的部下,那可不敢怠慢,一人忙去禀告兵长,而且看装备,肯定是军中精锐,那些兵器和铠甲一看就是好东西,他们都不曾见过。(5,0);
不多时,城门缓缓打开,兵长带着十名随从出城,一瘸一拐地走向前,那兵长左脚受伤,但也是上过战场的,一眼就看出这的确是河北的精兵,也不敢怠慢。
「敢问将军名姓?」兵长抱拳道,「大将军还在并州,为何会来司隶?」
另一名武将上前一步,神色沉稳,抱拳答道:「某乃大将军麾下建威将军邓载是也,大将军听说刘封转攻河东,恐司隶有危,已经增兵河内、洛阳各处险要,吾等奉命守卫函谷关,请查验令牌!」
《三国之蜀汉中兴百度百科》第590章(第1/1页)